天天看点

从《82年生的金智英》到《她的名字是》:揭开了韩国偶像剧的假面

作者:文汇网
从《82年生的金智英》到《她的名字是》:揭开了韩国偶像剧的假面

在这个文学阅读的时代,韩国作家赵南珠以"金智英,生于82岁"创造了韩国文学的奇迹。这部关于韩国女性日常生活的小说在头两年就卖出了一百多万册,就连韩国现任总统文在寅(Moon)也是其读者之一。这部小说激起了一系列社会效应,让赵南珠看到了文学可以拥有的巨大力量,并因此受到鼓舞。从那以后,她记录了更多女性"看似没什么特别的,没什么大不了的"的生活,并在两年后出版了她的新书《她的名字是》。

这是一部女权主义短篇小说集。作者聆听了六十多位女性从9岁到69岁的故事,并用这些声音写下了小说。在內容和風格方面,這部小說是《82歲金志英》的延續,書中呈現了26個不同年齡、不同身份的「金志英」:職場開始的「金志英」、懷孕的「金志英」、照顧孫子女的「金志英」、同性戀者與「金志英」、準備離婚的「金志英」、獨自在外國的「金志英」......他们的俗名是"女性"。

书中呈现的故事非常现实,从爱情、职场生活、婚姻生活到老年退休,相信只要是女人,都会熟悉这些内容。许多日常情节和故事都来自现实生活,例如女性在怀孕,生孩子时做出的身体变化,或者她在工作场所遇到的差别待遇。这些材料的真实性有时很难分辨这是一份"小说",还是一份揭示当代韩国女性生存状况的社会调查报告。赵楠竹自己也承认,曾担心自己的作品会因为"属性不明"而被放在非虚构书架上,但她还是坚持用自己的表达方式。她以"故事"的形式包装"报告",使其易于阅读和无聊。故事中女性面临的各种困境,让人在看完后思考。

从《82年生的金智英》到《她的名字是》:揭开了韩国偶像剧的假面

自《金智英82年》大获成功以来,女性主义文学如雨后春笋般涌现,成为韩国文学中不可忽视的力量。今天的女权主义更关注女性及其在日常生活中的经历,寻求普遍性而不是专业性。书中呈现的女性极其平凡和熟悉,读者甚至可能分不清书中的人物是否是他们自己。正是由于这种普遍性,读者才有可能进入角色与他分享,从而形成一个基于性别的情感共同体。性别作为"一个强大的机构",使女性的经历惊人地相似。书中的《金智者》犹如一面镜子,反映了每一个"作为女人的生活",其中包括了内心深处逐渐迷失的自我,也包括了他生命的尽头牺牲了自己,奉献给别人,奉献给我们的"母亲"。

在这个自我追求的时代,女性的自我意识有了很大的提高,不再把"做好妻子、好妈妈"作为人生的唯一目标。他们有自己的梦想。然而,"女性"的地位使她们在现实生活中围墙不已,个人价值的丧失成为许多女性痛苦的根源。作者热衷于捕捉这些问题,并通过小说问人们:问题出在哪里?

从《金智英,生于82岁》到《她的名字是》,这两部作品在韩国和亚洲多个国家和地区都引起了巨大的反响。在韓國,雖然許多男性聲稱她的作品已經"喚醒"了她的作品,加深了他們對女性的了解,但反對聲明已經聽到。去年10月,根据同名小说改编的金智英在韩国上映后遭到许多人的抵制,一些人在网站上发布了低分,称其为"被谋杀的偏执女性的狂欢节"。在其他亚洲国家和地区,这部作品之所以受到关注,是因为它撕裂了许多韩国偶像剧的华丽外表。

从《82年生的金智英》到《她的名字是》:揭开了韩国偶像剧的假面

韩国经过几十年的现代化改造,社会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但男性优越和自卑的性别秩序并没有根本改变,社会对女性的态度和态度仍然非常保守。在《离婚日记》一章中,当父亲得知女儿要离婚时,他只责怪女儿"不知道如何低头"和"弄巧成拙"。他建议他的女儿不要离婚,因为他的结论是"一个独自生活的女人会非常不快乐"。《写给振明爸爸》,母亲骄傲的女儿,认为靠自己的实力进入名校,毕业后进大企业工作,在别人眼里是"零点女儿"。因为韩国社会的流行观点是:专职主力女100分,准时下班的公务员或师范女儿80分,晚饭前可以赶回家上班女儿50分钟,晚上12点下班的大企业员工女儿是零分。

韩国社会一直把无法忍受的耐心视为一种美德。努力工作,无条件地为家庭付出报酬,是人们视为母亲的"。职场中也很少有告密行为,因为它们违反了下属对父母的忠诚。这种社会文化创造了一个"沉默的大多数"。作为一名作家,社会责任感让赵南珠意识到,必须唤醒公众对问题的意识。只有当每个人都试图"打破沉默"时,社会才会改变。她声称她不是在试图表达一个观点,也不是在试图面对男人。她的信息是:"希望社会不会因为我们是女性而评判我们,而是把我们当作真实的人,而不是性别。希望每个女人都能在性别中立的条件下成为她想成为的人。"

从《82年生的金智英》到《她的名字是》:揭开了韩国偶像剧的假面

这本书与《82岁出生的金智英》最大的区别在于,它给人以希望,展现了女性在逆境中永不放弃的勇气。"Re-Glowing Us"中的KTX空乘人员被该公司非法解雇,十多年来一直在进行劳工权利诉讼,为女性争取更好的就业环境。在《第二个男人》中,一名女员工因暴露老板的性骚扰而遭受精神折磨,她坚称自己不想看到更多的受害者,尽管她"每天都在甚至每时每刻都后悔"。在离婚日记中,决定离婚的姐姐劝告姐姐结婚,但告诉她,"就算你结婚了,也不要去想谁的妻子、谁的儿媳妇、谁的母亲,做你自己。

也许书中最令人欣慰的人物是小说最后一部小说中的主角,13岁的女孩恩里。作为一名年轻女性,她不仅意识到学校中的性骚扰和暴力,意识到所用术语背后的歧视性内涵,而且还希望通过竞争学生领袖来改变这些情况。这个聪明又聪明又勇敢的女孩,或许在笔者眼中,是韩国社会未来的希望。因为从女孩身上可以看出,相信只要敢说,敢于行动,世界就会改变,信仰已经扎根于人们的心中。

作者:刘静(中国大学上海大学东方研究学院韩国研究系文学博士,讲师)由郭朝浩编辑;编辑:刘青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