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汲古斋杂志|第5期 石瓢壶——中国文化进步发展的产物!

汲古斋杂志|第5期 石瓢壶——中国文化进步发展的产物!

说起石瓢壶的前世今生,好多资深紫砂壶友都了解的一清二楚,这期《汲古斋》杂志再发文介绍石瓢壶,目的是让更多紫砂壶爱好者了解石瓢壶的最初雏形由来,到石瓢壶最终定名的历史沿革,在探讨研究这一过程中,让我们更深的了解中国文化在紫砂艺界的影响之大之深,会发现石瓢壶是名副其实中国文化进步发展的产物!石瓢壶壶型可以说基本是圆锥体下半部的型状,配上合适的嘴、盖、把等,呈现给我们的感觉此器物稳重、大方、耐看,由于这款壶壶体重心低,用它品茶操作得心应手,所以石瓢壶深受广大紫砂壶友喜爱!要说起这款壶的历史沿革,就要从中国文化和紫砂文化的三位大师级人物说起!

汲古斋杂志|第5期 石瓢壶——中国文化进步发展的产物!

一是苏轼,号东坡,有人说苏东坡是中国文人天花板级别的人物,确实苏东坡在中国文化的多个领域都摸到了房脊。他的诗句“十年生死两茫茫”,“老夫聊发少年狂”,“但愿人长久”等千古名句比比皆是,在宋朝他的诗词与辛弃疾齐名称“苏辛”,他的散文与欧阳修齐名称“欧苏”,他的书法《黄州寒食帖》在中国书法历史上仅次于王羲之《兰亭序》和颜真卿《祭侄文稿》排第三,他的绘画《枯木乱石》以4、6亿元拍卖成交,创中国古画拍卖最高记录,此外他还精通中医药,精通水利,还是位美食家,史料考证他参与修订记录下菜谱就有60多道,如东坡肘子等。这里我们要说的他还是位对喝茶品茶很有研究的人,宋朝以前煮茶泡茶用金属器皿和瓷器,金属器皿是一种铫壶,型状类似现在紫砂石瓢壶,但个头较大。苏东坡在苏杭做官时,经过反复尝试发现宜兴当地紫砂泥烧制的壶泡茶味美,这就有了中国最早的紫砂壶,不追求款式,不追求好看,只追求实用,为区别金属铫,苏东坡就把它叫"石铫",这个说法,我们可以在苏东坡《试院煮茶》诗中找到佐证,聊到这里大家认可大文豪苏东坡是紫砂壶的鼻祖吧!也会承认紫砂壶是中国文化的产物吧!

汲古斋杂志|第5期 石瓢壶——中国文化进步发展的产物!

曼生石瓢

二是陈鸿寿,号曼生,清朝时宜兴邻县溧阳县令,陈曼生自幼通读中国古籍,精通中国文化,擅长篆刻,是清朝时“西冷八人”之一。史料记载陈曼生喜欢紫砂壶到痴迷地步,他对壶型、款式及壶嘴、盖、把的配置研究很深,但他不会制壶,他就找到宜兴当地制壶娴熟工匠杨彭年进行合作,创造出紫砂壶"曼生十八式"款式,这对紫砂文化发展历史上起到举足轻重作用,十八式第一款式就是"石铫"壶。陈曼生中国文化底蕴深层,他指导设计制作的壶款式新颖别致,壶身处处有中国文化元素,或诗歌、或绘画、或警句,让紫砂增加了无数光彩。有一佳话:陈曼生在壶上画一枝菊,配有字刻“茶已熟、菊正开、赏秋人、来不来",假如正至中秋夜,约上几个好友,在开满菊花的苏杭园林亭子上,用此壶泡茶品茶赏月,是何等的美妙。是陈曼生大师让紫砂壶融入了更多中国文化元素。

汲古斋杂志|第5期 石瓢壶——中国文化进步发展的产物!

景舟石瓢

三是当代制壶泰斗顾景舟大师。顾景舟也特别钟爱石瓢壶,他一生制作了多把大小不一,款式各有差异的石瓢壶,其中一把是顾景舟制、吴湖帆画的唐云石瓢壶,在2015年江苏和信秋季拍卖会以4256万元成交,创石瓢壶拍卖最高记录。正因为大师对这款壶型的喜爱,才将"石铫"改为现在“石瓢”,顾景舟大师讲:“一把精美的好壶,用它泡上一壶好茶,应该赋予它诗一样的名字”。"铫"多音字,可读yáo diào tiáo三种音,初看这个字时,很多人都不敢确定它的读音,所以这个名字不好。一日大师看到"弱水三千,仅饮一瓢"这句中国古代名句(可以解读为取水行走三千里,只为喝上一瓢水),何不把这个"石铫"改为"石瓢",他的这一提议,立刻得到广大紫砂艺界的响应和支持,一致认为"石瓢"好读上口,寓意深刻,还能充分反映中国文化元素所在。以上听这三位大师与石瓢壶的故事,大家认可我们说石瓢壶是中国文化进步发展的产物吧!

汲古斋杂志|第5期 石瓢壶——中国文化进步发展的产物!

汲古斋藏品 鲍曙岩 三弯嘴石瓢壶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