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才子评价杜甫,抒写了一首好诗,开篇就气雄词健,颈联是千古名句

唐代诗坛人才辈出,骚人咏士各显风流。从李白、杜甫,到李商隐和杜牧,盛唐诗坛气象万千,晚唐才子搜神夺巧,都令后世读者赞赏不已。

不过在一位北宋诗人眼里,唯有诗圣杜甫才最让他心悦诚服。他不仅对杜诗烂熟于心,而且颇有心得,他的才学和品质也让大文豪王安石非常欣赏。下面介绍的是才子评价杜甫,抒写了一首好诗,开篇就气雄词健,颈联是千古名句。

才子评价杜甫,抒写了一首好诗,开篇就气雄词健,颈联是千古名句

读老杜诗集

北宋:王令

气吞风雅妙无伦,碌碌当年不见珍。

自是古贤因发愤,非关诗道可穷人。

镌鑱物象三千首,照耀乾坤四百春。

寂寞有名身后事,惟余孤冢来江滨。

说起王令,几乎很少有读者熟悉他,这位北宋才子3岁时父母就已去世,姐姐也嫁了人,叔祖父可怜他孤苦无依,就把他扶养成人。在他17岁时,不仅离开叔祖父自立门户,而且还把寡居的姐姐和侄儿接来,从此姐弟相依为命。

全家人生活极其艰难,其经济来源就靠王令当教书先生的一点薪水。后来王令有幸得到王安石的赏识,还劝说舅舅将女儿许配给他。诗人的境遇终于有所改善,也对未来抱有很大希望。可惜在诗人28岁时,就在贫病交加中离世,实在令人唏嘘不已。

才子评价杜甫,抒写了一首好诗,开篇就气雄词健,颈联是千古名句

正因为才子好学上进,又穷困潦倒,他才能理解诗圣杜甫的窘迫遭遇。每当他读到其名作时,都会感怀杜甫关心百姓疾苦的博大襟怀。这首诗就是王令阅读杜诗后的感怀,也委婉地道出了自己心中的不平。

开篇就气雄词健,“气吞风雅妙无伦,碌碌当年不见珍。”作者认为杜甫的作品超越了诗经以来的风雅传统,不仅精妙绝伦,而且极具气魄。可惜当时没有人珍视他的才华,以至于诗圣碌碌无为、壮志难酬。一个“吞”字,极具气势,展现出诗人对杜甫佩服得五体投地。

才子评价杜甫,抒写了一首好诗,开篇就气雄词健,颈联是千古名句

接下来作者阐述了自己的独特观点,很多人认为那些文人墨客是因为写诗,而变得穷困了。作者却认为,“自是古贤因发愤,非关诗道可穷人。” 自古圣贤多因处境困厄,然后发愤著书,最后才有名作流传于世,并非诗道使人困窘。

杜甫少有大志,他怀揣致君尧舜上、再使风俗淳的梦想,一心希望为大唐王朝建功立业。可是诗圣被困长安将近十年,曾多次给皇帝敬献良策,却都未被采纳,甚至还受到朝中奸臣的排挤和愚弄。

安史之乱后,诗人四处漂泊,更加困顿不堪,而在这极其艰难的时期,杜甫却在诗歌创作上取得了非常突出的成就。

才子评价杜甫,抒写了一首好诗,开篇就气雄词健,颈联是千古名句

颈联是千古名句,“镌鑱物象三千首,照耀乾坤四百春。” 王令赞美诗圣的作品题材广泛,刻画了社会、人生和自然的万千物象。其诗作也影响深远,光耀诗坛四百年。镌鑱,雕刻的意思。四百春,是指从杜甫生活的时代,到王令之时,将近四百个春秋。

中唐诗人元稹就曾如此赞颂杜诗:上薄风雅,下该沈宋;言夺苏李,气吞曹刘。可见王令之语丝毫没有夸张,即使千百年后的读者,依然对诗圣怀有崇敬之情。

才子评价杜甫,抒写了一首好诗,开篇就气雄词健,颈联是千古名句

作者心绪惆怅,激动不已,结尾更是表达出无限愁情,“寂寞有名身后事,惟余孤冢来江滨。”虽然唐代以后的人们都非常尊崇杜甫,诗圣的名声也逐渐变得超过李白,但是这些都是其身后之事,而这位盛唐伟大的诗人早已安眠于耒江之畔。

杜甫在唐代宗大历五年四处避乱,后来前往郴州依靠其舅氏,行至耒阳时,因贫病交加,卒于舟中。当时没有隆重的仪式,好心人将其草草安葬,只在江边留下了一座孤坟。时隔多年之后,他的孙子杜嗣业将他的灵柩运回,安葬在河南的首阳山下。

才子评价杜甫,抒写了一首好诗,开篇就气雄词健,颈联是千古名句

王令的这首七律语言精练,高度评价了杜诗的丰富内涵与深远影响。作者对杜甫一生的悲凄际遇表示了深切的同情,也委婉抒写了诗人自己虽身处穷困而抱负不凡,可谓寄慨遥深,充满悲愤之情,字里行间更满溢着一种傲兀跌宕之气!

王安石也曾潜心研究过杜甫的创作风格,他认为杜甫力能排天斡九地,壮颜毅色不可求。如此观点也可佐证,王令对杜甫的评价绝对不是随口偶说,而是自己的真情流露和正确评判。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