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一江文脉通古今|“什么是清远”

编者按

2月11日,扎实推进文化强省建设大会在广州召开,对新发展阶段的广东文化强省建设提出了方向和目标。随后,清远市召开扎实推进文化强市建设大会。会议强调,要深入实施文化强市战略,坚持守正创新,做到“以文铸魂、以文化人、以文惠民、以文兴业”,推动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高质量发展。

清远历史文化底蕴深厚,市委、市政府一直高度重视文化建设。当前,清远文化建设面临重大机遇,如何抓住机遇顺应经济社会发展新要求、文化发展新趋势、全市各族人民精神文化生活新期待?如何加快推进文化改革发展,努力实现清远文化新跨越、创造清远文化新辉煌?《南方日报·清远观察》今日推出“什么是清远”文化强市建设系列报道首篇,敬请关注。

一江文脉通古今|“什么是清远”

古色古香的门楼、花团锦簇的村道、错落有致的特色民宿……走进清远英德市浛洸镇的鱼咀村,会发现这座拥有800多年历史的古村落正在焕发新生机。

英德民间流行一句话,“先有鱼咀,后有浛洸,再有英德”。依江而居,拥天然良港,鱼咀村因地貌形如鲤鱼张口跃江而得名。曾因水路运输发达,鱼咀村商贸繁华,五湖四海的人熙攘而至,有别于一村一姓,鱼咀村足有38个姓氏,可窥往日盛况。北宋书法家米芾曾在浛洸任县尉。

清远北江文化源远流长,元明清时期大量中原人南迁,大多是通过南雄珠玑巷,经大小北江,然后向珠三角各地流布,造就了清远地区广府文化、客家文化、少数民族文化共存共荣的文化格局。专家认为,雄踞大小北江的清远,自古以来就是中原文化与岭南文化融通交汇的“桥头堡”。

一江文脉通古今,再续千年北江情。通过挖掘、利用北江资源,清远不断坚定走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之路,生态潜力不断激活,绿色发展再谱新篇。2021年,清远市地区生产总值达到2007.45亿元,正式迈入经济总量“2000亿俱乐部”,领跑北部生态发展区。

一江文脉通古今|“什么是清远”

信丰文化不仅具有中原文化的深厚底蕴和明显印记,还兼容移民文化的丰富特质,融入了浙、闽、粤文化的不同特质

一江文脉通古今|“什么是清远”

北江是一条“黄金水道”,见证了地方的繁荣变化。

2021年4月,水利部珠江水利委员会正式批复认定江西省赣州市信丰县小茅山山凹出水点为北江源头。

北江是珠江水系的三条主要河流之一。南方日报清远新闻部重点报道组赴信丰县采访时发现,信丰县地处“客家摇篮”赣州南部,是纯客家县之一。据《信丰地名志》记载,全县自然村的村民几乎全部是客家人的宗支后裔。

在历史长河中,战乱让世代生活在中原的客家人遭遇了多次大动荡,他们迁徙的足迹踏遍南方山地的同时把中原先进的文化和先进的生产力传播到信丰的山山水水,形成了独特的客家文化。正是由于不同时期、不同地域的迁移汇聚交融,信丰文化不仅具有中原文化的深厚底蕴和明显印记,还兼容移民文化的丰富特质,而且融入了浙、闽、粤文化的不同特质。

浈江古称昌水、保水,从文字记载的史料来看,清初以前,浈江水流深广,舟楫通航,绿波荡漾,景色宜人。最早记述浈江的是《史记》和《汉书》。自唐开元四年凿通梅关古道之后,浈江便成了沟通岭南岭北,连结长江、珠江的主要航道。明嘉靖年间,南雄与乌迳来往船只500余艘,有“日屯万担米,夜行百只船”之称。浈江从信丰县流经南雄、始兴、仁化,在韶关市区与武江汇合成北江。

清远市民间文艺家协会副主席、英德米芾文化研究会副会长范桂典认为,北江是贯穿英德南北的主要运输通道。历史变迁,南来北往。作为古代交通方式的主要选择,北江不仅成为英德与南北沟通的重要载体,秀丽的山水风光也吸引了到岭南的历史名人驻足流连,赏景赋诗,成为中原文化南传的主要通道和重要载体。

与此同时,北江更成为古今英德经济发展的“黄金水道”,见证着地方的繁荣变化。在陆路不发达的古代,便捷的北江自然成为中原进入岭南的重要途径。而随着岭南的开发以及古代官员的南迁等原因,一些被贬的命官或文人骚客,在经过北江一带时,难免会触景生情,吟咏诗词,寄托情怀,无意中为北江文化的积淀添砖加瓦。

范桂典认为,古代的北江不但为人们从中原进入岭南提供了便捷的通道,积累了深厚的历史文化资源,而且作为传统经济的主要依托,得到了历代地方的重视,为两岸人群的生存、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形成了多姿多彩、可圈可点的北江文化。

一江文脉通古今|“什么是清远”

从秦代开始,位于清远北部与湖南交界的骑田岭、都庞岭作为湘江和北江水系的通道,成了兵家往来、移民南下之要道

一江文脉通古今|“什么是清远”

英德岩山寨遗址考古工作掀开岭南史前文化与社会研究的新篇章。

冬日暖阳下,岩山寨遗址的考古工地正在开展作业。坑洞里的工人们手持手铲,细致清理着地面上的浮土。

2021年12月,国家文物局“考古中国”重大项目重要进展工作会在线上召开,通报了5项重要考古成果,广东省文物考古研究所主持的英德岩山寨遗址项目位列其中。这项考古工作填补了岭南地区文明起源阶段聚落考古的空白,掀开岭南史前文化与社会研究的新篇章。

清远文化特性与北江密切相关。2015年举行的首届中国(清远)北江文化论道达成共识:北江文化是珠江文化的源头;历史上清远曾经是岭南文化的中心(以古连州为例);北江文化是水文化的杰出代表;“南北交流通津、古今文化天桥”的清远文化定位准确;清远是人类农耕文明的发祥地,牛栏洞发现一万多年前的稻谷化石。

清远市史志办原副主任、清远市教育局原副局长高常立认为,清远地域的历史地位和文化特质从整体上概括为“四地三风”(岭南远古文明的重要发祥地、中原文化向岭南传播的前沿地、海上丝绸之路和陆上丝绸之路的对接地、中国工业改革的先行地,山水风韵、通衢风流、民族风情)。

高常立表示,北江流域是古代精英人物南来北往的集散地。清远连州人刘瞻是南人北上之翘楚,更有韩愈、刘禹锡、苏轼、米芾等北人南下之“大咖”。从秦代开始,位于清远北部与湖南交界的骑田岭、都庞岭作为湘江和北江水系的通道,成了兵家往来、移民南下之要道。通过这一通道,中原地区的人口、物产经由北江向珠三角腹地辐射、转移,使尚不发达的岭南蒙昧社会升级为较发达的农业文明社会。

在广东省珠江文化研究会副会长、连州市历史文化研究会长、刘禹锡纪念馆馆长曹春生看来,北江文化是一种开放包容、南北交融的通道文化。之所以将其称之为通道文化,是因为清远本来就是处于五岭的南麓,位于骑田岭与大庾岭山脉交界的孔道之间,是中原进入岭南的大通道的桥梁和枢纽。现在位于大庾岭和骑田岭之间的西京古道、骑田岭古道,就是这条大通道的文化遗存载体。

正是因为这条水陆交通大通道,才带来了清远深厚的历史文化,也因为有这条南北交通孔道,许多历史上的重大事件都发生在清远境内。比如赵佗就是由此进入岭南开疆拓土,后来又在这条大通道上设立三关,其中阳山关、湟溪关都在清远境内。而在唐宋期间,许多文化名人如韩愈、刘禹锡、米芾、苏东坡等来到清远,带来了先进的京都和中原文化。

曹春生认为,通道文化完全可以作为北江文化符号的代表,清远历史文化的形成,离不开这条沟通五岭南北的大通道。

一江文脉通古今|“什么是清远”

系统化打造、擦亮文化品牌的落脚点是对北江文化的系统发掘、弘扬和利用,讲好北江文化故事

“原来韩愈、刘禹锡、周敦颐、刘瞻等名人都曾来清远‘打卡’。”不少市民到清远市清城区南岸公园游玩时,都会在韩愈广场、刘禹锡广场久久驻足。

万山朝王、桃花湖、湟川三峡、北江……作为中国优秀旅游城市,山水风韵是清远地域文化的第一大气质特点。清远市第八次党代会提出,要打造“有山有水有文化”的城市气场。意味着“文化”将与“山、水”并列,成为清远城市气质新特点。

“最能够将清远市域各地连在一起的,是北江(包括小北江)。”省鲁迅文学艺术奖(摄影类)获得者、清远市老干部大学常务副校长潘伟认为,要打造文化强市,系统化打造、擦亮文化品牌,其落脚点是对北江文化的系统发掘、弘扬和利用,进一步讲好北江文化故事。

潘伟表示,北江文化多元而包容,不管是历史文化的发掘还是生态优势的发挥,都必然来自于北江流域的山水风情和历史人文。他举例表示,以北江为线,韩愈、刘禹锡、苏轼、米芾、杨万里、汤显祖等文人墨客都在清远留下了吟诵山水的诗文,可以把历代的山水诗收集起来,做成一册普及读本,“连州的湟川八景诗、英州的古八景诗是中国八景诗的源头之一。诵读具有清远元素的唐诗、宋词,有本土参与感和归属感。”

在广东省社科院清远分院原副院长邹锡恒看来,由于贯穿南岭深处的北江这一黄金水道,清远成为中原与岭南交往的重要通衢。清远不妨发挥交通区位优势,做好公共文化设施的体系建设。通过各种方式明晰地展示全市的历史文化脉络,做到历史文化的源可溯,让人们了解清远历史文化源远而流长,全面了解当地历史文化及演变,从而打造出靓丽的文化名片和文化客厅。

推进文化强市建设,县域如何发力?英德市文化广电旅游体育局局长肖贞响表示,英德要积极抢抓文化强省建设的机遇,推动文化强市战略,真正实现英德“文化带动、绿色崛起、经济腾飞”的目标。当前,英德正利用曹主娘娘文化品牌,在连江口打造“金海湾民俗文化村”和古文化特色一条街,全力建设青塘考古遗址公园等。

一江文脉通古今|“什么是清远”

深入挖掘北江资源,推动北江经济带成为清远经济社会发展的新引擎,坚定走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之路

一江文脉通古今|“什么是清远”

清远深入挖掘、利用北江资源,推动经济社会发展。图为清远港。

伴随机器的轰鸣和哗哗的水流声,满载水泥的船舶从位于北江中下游的清远港启航,划开水面向香港驶去。2021年8月,清远港首次出口水泥。

“运载水泥货车直接运抵外贸港口,在海关的监管下,直接将水泥罐装到来往港澳专用水泥船。船舶运输减少了靠泊次数,提高了流转效能,平均能压缩1天至2天的运输时间,十分便利。”清远珠江货运码头有限公司负责人说。

依托北江较为低廉的运输成本,清远不断加快产业升级,打造推动北江经济带,坚定走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之路。2021年,清远市地区生产总值达到2007.45亿元,同比增长8.1%,两年平均增长5.9%。这意味着,清远正式迈入经济总量“2000亿俱乐部”,实现历史性跨越。

观察人士认为,经济实力的增强极大地反哺文化建设。清远不仅取得了国家园林城市、中国优秀旅游城市、中国宜居城市、中国温泉之乡、中国漂流之乡、中国龙舟之乡等系列国字头的“金字招牌”,文学艺术创作更是百花齐放,音乐创作、舞蹈创作、戏曲创作和文学创作屡次斩获全国和全省大奖。

在社会经济建设稳步向前的同时,清远大力加强社会、文化建设,重点抓好文化惠民。其中北江南岸公园2021年国庆期间全段贯通后,串联起文化驿站、韩愈广场、伦洲绿地、沙滩休闲等景观,成为市民日常休闲的好去处。在扮靓城市容貌的同时,清远着力打造“文化客厅”,以全省首个岭南书院的落户为契机开展系列活动,让市民在“家门口”就可以享受到优质的文化服务。

曹春生表示,历史文化是清远市可持续发展的重要资源,文旅业发展是一个地方发展的重要经济支柱。他建议,清远要抓抢机遇,率先行动,尽快地对清远多元化的文化进行挖掘、整理,形成一套完整的文化体系。在这个过程中,要坚持守正创新原则,把真正能够代表清远地域文化的特色挖掘出来,加以宣传、推广利用,为清远社会经济发展服务。

声音

清远市社科联二级巡视员、社科专家刘国华:

把握基本特性 弘扬清远文化

清远文化至少有三个基本特性。

一是与北江密切相关。清远文化、文史与北江密切相关。北江,让清远成了连接中原文化与岭南文化的重要纽带。古时人与物的迁徙、流通以水运为主,人们也习惯逐水而居、逐水从商,清远的文化、文史自然也就有着许许多多的北江印记、北江特色。

二是包容性特别强。广府文化、客家文化与瑶壮少数民族文化并存,这在一方面显示出清远文化的包容性。清远地区曾经人口较少,很多村落的人口都是两百年前甚至更久之前从广西、湖南、江西与广东梅州一带搬迁过来,这也在另一方面显示出清远文化的包容性。

三是充满改革精神。清远是一块充满改革精神的热土,20世纪60年代初对农业生产管理进行大胆探索与创新形成的“洲心经验”,曾轰动一时;20世纪70年代末至80年代初,清远国企率先在全国实行超计划利润提成奖,创造了闻名全国的“清远经验”;农村综合改革与乡村振兴工作的持续推进,让清远声名鹊起……这一切都说明改革精神是清远文化的重要元素。

要认清楚、把握好清远文化的基本特性,顺势而为弘扬清远文化,把文化建设与科技创新、产业发展、城市治理、乡村振兴等方面紧密结合,为清远高质量发展提供强大精神力量与文化支撑。

【策划】孙朝阳

【统筹】张锦标 魏金锋

【记者】魏金锋 黄津

【摄影】曾亮超

【作者】 魏金锋;曾亮超;黄津

【来源】 南方报业传媒集团南方+客户端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