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二月二,龙抬头

二月二,龙抬头

中式

君语

+

今天剃头要涨价了吧

二月二,龙抬头

农历二月初二,是正月过后第一个隆重的节日,又称龙头节、春耕节、青龙节、春龙节。

春风拂面,万物春醒,仲春的夜空里,龙角星从地平线上冉冉升起。

古人相信,龙是中国人的信仰,它能辟邪攘灾、纳祥转运,护佑着龙的传人。

于是,人们敲龙头、迎龙归、剃龙头、吃龙食等等,祈福新的一年吉祥如意、风调雨顺、平安顺遂。

二月二,乃吉日。愿你鸿运当头,愿疫情早日结束,愿国泰民安,世界和平。

二月二,龙抬头

“龙抬头”源于自然天象崇拜,与上古时代人们对星辰运行的认识以及农耕文化有关。

古人将天空中的二十八星宿分为东南西北四个方向,东边的七个星宿即为“苍龙”。

因地球与太阳的相对运动,七个星宿的位置也在不断变化,宛如巨龙活动。

冬天的时候,“苍龙”蛰伏于地平线下,无法观测,待到农历二月初二这天,“苍龙”之“龙角”——角宿之星会在东方的地平线上冒出头来,也就是“龙头”了。

这条天上的“苍龙”,就是上古时代原始信仰之图腾的来源之一。从此,龙是吉祥之物,是和风化雨的主宰。

二月二,龙抬头

古人用星象标示四季,神龙抬头亦是雨季开始,预备春耕。

《礼记》有言:“蛰虫咸动, 启户始出”,人们希望能获祥龙助佑,百虫尽灭,风调雨顺,五谷丰登。

二月二作为节日,在唐宋时萌芽。但成为全国性节日并出现在文献上记载是在元代之后。

据说唐德宗认为二月是万物复苏农事开始之际,没有一个节日实在说不过去。

于是宰相李泌建议废除以往正月最后一日为节的旧历,把庆贺的日子放在春暖花开的二月初二,既有龙抬头的好预兆,也有一年初始的仪式感。

待到元代,二月二作为节日正式定型。

二月二,龙抬头

古代重视农耕,此日极为重要,于是发散出许多习俗,流传至今。

此日,人们要敲龙头、吃龙食、剃龙头、起龙船,诸如此类,不胜枚举。

“龙抬头”相关的活动很多,但不论哪种方式,均围绕美好的龙神信仰而展开。

它是人们寄托生存希望的活动。就全国而言,由于地域不同,各地风俗也各有差异。

今天让我们一起来看看龙抬头的节日习俗都有哪些。

二月二,龙抬头

■ 敲龙头

二月二,是为仲春,当其时也,万物出达,生机肆意。

人们会在这一天清早,擎长竿击打房梁,谓之“敲龙头”,把睡龙唤醒,惊走蛇蝎毒虫,佑家宅平安。

当代社会虽不是人人有农田,但人人有心田,心田之耕耘更需勤劳妥帖,细心呵护。

这一天,最宜抖落掉旧日思绪的尘埃,在未来的日子里,汲取营养,充实自我,收获更丰沛的人生。

好年景,春开头,祝你心田长久被滋养,永远不干涸。

二月二,龙抬头

■ 吃龙食

食物总是寄托着最朴素最真挚的愿望,二月二这天吃的食物不管俗常的抑或新鲜的,都得与“龙”有关。

清早,要起锅沸水,煮一碗热腾腾的龙须面,再卧一个鸡蛋,点缀些葱花,龙须面细长如丝,入口爽滑,有质朴的面香,简单,又落胃。

这天包的饺子,也要讲究地包成柳叶的形状,一颗颗摆起来,仿佛“龙牙”。

如果吃饼,要记得多垫几层油,烙熟后的饼皮有一圈圈金黄色的起酥,称为“龙鳞”。

有些地方还有“龙眼”“龙舌”“龙耳”“龙蛋”,这是二月二这天,人们质朴的仪式感。

二月二,龙抬头

■ 剃龙头

仲春苍龙露头,谓之生发,民间认为二月二剃头,亦是独占鳌头,有好意头。

也因旧风俗中,正月里不能剃头。故二月二这天,很多人会去理头发,叫做“剃龙头”。

二月初二的时候,带孩童去剃头,叫“剃喜头”,是为了健康成长。

成年人去剃头,则是为了一年好兆头。旧的不去,新的不来,新年新气象,好运长相随。

二月二,龙抬头

說明|『中式精致生活』致力於中式生活美學传承,本文为诗意生活美学编撰,僅限交流學習,不做商用,感谢原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