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民间风俗】二月二引龙灭虫(杨道明)

长期致力于国内外临朐人合作联谊的实体平台,欢迎关注!

临朐县镇街干部联系方式:城关街道|东城街道|冶源街道|

【民间风俗】

二月二引龙灭虫

杨道明

引龙灭虫是本地过二月二的主要习俗之一。

龙在我们中华民族的心目中是威风凛凛的神圣之物。古人认为龙形有九大特征:蛇头、鹿角、兔眼、牛耳、马项、蜃腹、鲤鳞、鹰爪、虎掌,背有八十一鳞,口旁有须髯,颔下有明珠,喉下有逆鳞。许慎在《说文解字》中说:“龙,鳞虫之长,能幽能明,能细能巨,能短能长,春分而登天,秋分而潜渊。”也就是说,龙是百虫之长,大能吞云吐雾,小能缩身藏形,升能飞腾九天,隐能潜伏深渊,神力无比,是驱害灭虫的神物和兴旺吉祥的象征。

【民间风俗】二月二引龙灭虫(杨道明)

民间有俗语说:二月二,龙抬头。这一俗语从元代就有记载。龙不抬头,天不下雨。农历的二月初二,休眠了一冬的龙在这一天抬起头来,开始呼风唤雨。二月二日一般在惊蛰前后,而惊蛰不离九九三,九九加一九,耕牛遍地走。

惊蛰一过,伴随着隆隆的春雷,气温回升,大地复苏,虫虫蛰蛰开始萌动,那些对人畜庄稼有害的毒虫也从冬眠中醒来,疾病瘟疫容易发生。古时没有农药灭虫,靠原始的捕捉方法又防不胜防,因此人们希望借助神灵灭虫。明朝沈榜在《宛署杂记》中说:“都人呼二月二日为‘龙抬头’,乡民用灰自门外蜿蜒布入宅厨,旋绕水缸,呼为‘引龙回’”。希望借助龙的威力消灭虫害,保大人孩子不染瘟疫,身体康健,平平安安;让马牛羊猪狗鸡六畜兴旺,六畜也代指所养的一切畜禽;愿麦黍稷稻菽五谷丰登,即小麦、黍(黄粘米)、谷(小米)、稻(大米)、豆类等代指一切粮食作物大丰收。

记得在我小时侯,每到正月底下,母亲就把烧大锅灶里的灰土或摊煎饼后的草木灰打扫起来,放到棚里的粪篓里,说是攒着留着在二月二引龙灭虫时用。到了二月初一晚上,父亲在天井里打扫出一块干净的地方,把盛草木灰的粪篓拖出来,拿一张铁锨和一个筛糠的筛子,用铁锨把灰除到筛子里,一般二至三锨,就筛一筛,把土坷垃和未烧透的草棒筛出来,最后筛出一堆细草木灰,再分装在簸箕里、粪半斗里或筐里,并和母亲一块设计出哪是上井撒的,哪是房前屋后围着宅院撒的,宁有剩余,不要缺着。

【民间风俗】二月二引龙灭虫(杨道明)

到了二月初二这天早上,天刚蒙蒙亮,父母就起来,父亲挎着满满一粪半斗草木灰,用手抓一把撒一把,从大门囗沿着路边,成线状一直撒到水井边,形似长龙。母亲把盛着草木灰的簸箕挟在左腋下腰处,右手用一小木棍围着宅院四周的墙根边走边往外拨撒,边撒边说:”草木灰撒墙根,蝎子蝼蛄不翻身;草木灰撒墙边,蛐蟮蚰蜒不动弹。”这就是引龙灭虫。因为井为青龙,二月二,龙抬头,把龙引到家来,又围绕宅院一圈如盘龙卧伏,龙能灭掉一切害虫,保人畜平安,五谷丰登。那时我们村里有西门、南崖、东头、后庄四口井,各家根据住地远近,选择用井。我们是后庄,当然用后庄井。因为引龙灭虫的习俗必须在太阳未出之前完成,所以引龙灭虫的时间段比较集中,有时一条小巷同时走出几个人来,有时在井边同时有十多个人从不同方向在进边相会,水井四边一片灰白,然后向四周辐射,一条条灰龙伸向每条街巷胡同,路边你撒一遍我撒一遍,变成了一条条粗龙。

1978年后家家户户在自家院里打压井,1994年后各家又把压井加深用潜水泵抽水,2015年后按上了自来水,又加上随着锅灶的不断改进,先是大锅灶换成了铝锅灶,现在又换成了煤气灶或电锅炉,除了专业户用炭火摊煎饼外,已很少有人支下鏊子烧柴草摊煎饼,草木灰也成了稀罕物,村里引龙灭虫的习俗逐渐淡化。

现在我的孩子们都在外地工作,我也跟随孩子们在外地生活,家中的老宅子已锁门好几年。但引龙灭虫的习俗在我的心中历久弥坚,每到二月二这个龙抬头的日子,就勾起我对故乡的美好回忆和对亲人的无限思念,父母筛灰撒灰的身影时时浮现在眼前,恨不得立时飞回家去,抓起灶灰,从自来水龙头开始,沿着房前屋后,承袭母亲的撒灰习俗,画一条青龙,愿青龙抬头飞腾,降福人间。

作者简介

杨道明,临朐县蒋峪镇刘家营村人,中学高级教师,临朐县乡贤民俗文化研究会理事,热爱乡土文学和民俗研究;积极参加乡村文化建设,主办刘家营村历史文化展馆,主编的《刘家营村志》和个人文集《汶水嬴里》《亚圣止栖处》均被县档案馆和图书馆收藏。

-----------------------------------

《乡土临朐》征集

国内外临朐人和临朐各地的临朐故事

文稿题材不限,照片视频皆可,

相机、手机、无人机、摄录机不限。

===============================

延伸阅读,遇见临朐乡愁及其发展变化:

【天南地北临朐人·乡土·乡愁】

【临朐时间·资讯·爆料】

【重磅】:临朐县乡土文化首届敬老艺术节暨花园河村合作伙伴签约仪式

【临朐乡土文化·民俗·乡贤】

【出彩临朐人·骈邑文库·临朐名人馆】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