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王作均:墨迹与笔线之我见

艺术家简介

Artist profile

王作均:墨迹与笔线之我见

王作均

1960年生,北京人

中国美术学院副教授、山水画博士

中国美术学院山水画高级研修班导师

上海美术学院客座教授

浙江当代中国画研究院理事

墨迹与笔线之我见

文 | 王作均

所谓“笔墨”,除去传统绘画中精神层面的属性,应该是笔线、墨迹和墨象经艺术家以不同工具作用后所呈现的外观状态的俗称。毛笔和墨汁各具不同的生存属性,毛笔只是作为一种书写作画的工具而存在,而墨则是具有显像功能的材质。水墨作品中的点、线、面,等形体效果实质上是墨借以毛笔以勾、皴、擦、染等手法来加以呈现的。

王作均:墨迹与笔线之我见

王作均《红石林》70x50cm

色墨 皮纸 2015年

笔墨无间,它们是共荣共损的同构体。所谓用笔的力度、厚度、或轻或重或薄或俗或雅或徐或疾等等审美感受,都必须通过物质性的墨迹的存在而产生。墨迹明确地记录着作画的程序状况以及由此而透露出的艺术家流动的心迹,显示着艺术家对水墨艺术的把握程度及理解程度等等信息。

王作均:墨迹与笔线之我见

王作均《金石天开》70x70cm

彩墨 皮纸 2020年

“墨迹”被审美者体验到的信息内容既反映出该画家的笔线功底,也反映出该画家呈现“墨迹”的综合艺术表现力及艺术品味的高下,同时也折射着审美者“阅读”、“墨迹”的品鉴能力。某种意义上说“墨迹”所包含的审美价值才是艺术家真正期待和努力追寻的目标所在。

王作均:墨迹与笔线之我见

王作均《聚合之欢》70x70cm

在传统水墨画中,经常被指称为“线条”的概念,其实是线形的“墨迹”。这类“墨迹”在传统绘画中独具美学价值是因为如此“墨迹”能直接地、细微而又无法遮掩地显示着艺术家对运笔的速度、提按(压力控制)、中侧卧锋(呈现效果)等因素的组合运用能力;直接地显示了该画家的写形能力,以及该“墨迹”所透露出的艺术品位的俗雅指数和综合修炼指数。

王作均:墨迹与笔线之我见

王作均《神裂天合》70x70cm

中国画以线造形的特征使线形的墨迹几乎占据了传统中国画的全部,它们在山水、画鸟、人物画中无处不在,成为朴素却又精微、相对却又独立的审美对象。

王作均:墨迹与笔线之我见

王作均《神山无眠》70x70cm

仔细观察和品味倪云林、八大山人、石涛、黄宾虹、李可染、陆俨少等大师的作品,我们会在其中形形色色的长短、浓淡、枯湿、粗细的线形“墨迹”中受到某种精神层面的感染并获得审美的愉悦,该“墨迹”所包含的信息使观赏者内心转换出某种有关韵律、节奏、虚空、朴拙、婉约、空灵、劲健、内敛等等情趣性的审美思考和启示。

王作均:墨迹与笔线之我见

王作均《夜山神颂》70x50cm

皮纸 墨彩 2015年

线型“墨迹”在传统中国画中之所以最受关注,是因为它作为中国画的骨架直接彰显了艺术家自身的品格,它的内涵既能成就艺术家的声誉,也可能折损艺术家的地位;它丰富而无定,却又那么单纯而明晰;它极易呈现却又极难于入境。

极简与极难的合一使该“墨迹”成为艺术家绘事达意、追寻一生的宿求,也成为了艺术家不息探求与时代相符的新“墨迹”的推助。

—END—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