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6种言行:有害儿童心理健康和性格,应警惕

√优秀的育儿陪伴——常相似,

比如:理解和支持、沟通与关爱、秩序感与容错并举、家长成员情绪稳定;

X有毒的育儿方式——常隐藏在我们的思维惯性里,家长应该警惕。

今天聊聊6种有害孩子心理健康和成长的言行。

6种言行:有害儿童心理健康和性格,应警惕

第一种:

过度保护,或忽视冷漠

1.1 担心孩子小,会受挫、受伤害,不让孩子经历任何失败,

家长表现为一个直升机父母,事无巨细地替孩子把关或代劳;

看似保护了孩子,但却让孩子失去了很多锻炼机会,

比如分担家务、与人相处、处理矛盾、面对失败等;

而这些生活生存技能对未来适应社会生存却十分重要。

另外,过度的保护也可能给孩子带来焦虑或独立能力丢失,

影响孩子的自信心的建立。

1.2 与控制欲强、没有边界感的父母不同,忽略型的父母则是眼里看不到孩子,对孩子的生理、学习探索、心理安全感的需求,全然不顾;

家长经常自顾自己刷剧、刷手机、网游等,还嫌小孩吵闹,孩子的成长需求得不到满足;

因长期的忽略,导致孩子出现心理、情感、社交需求被忽视。

孩子也往往没有安全感,他们感觉与父母的距离非常的遥远。

所以,即使工作忙碌的家长,每天能抽出0.5~1小时的高质量陪伴也是足够的,陪伴时,能做到专注与孩子互动。

第二种:

强烈控制欲,不合理预期与过度苛责

2.1想要控制孩子,为孩子做一切决定,根本不考虑孩子的感受或想法。

比如,从小就替孩子做决定,没考虑孩子的特质、爱好、能力。

非要让孩子成为尖子生、或从事家长认为有前途的职业。

这类家长会强迫孩子去“拼搏“,美其名曰“为了你好”;

而且也会认为自己付出了很多,牺牲了很多。

孩子被父母逼着“拼搏”,学习成绩可能确实会好一些;

但是,被强迫、被控制的过程,对孩子来讲可能充满焦虑和压抑,甚至有窒息的感觉。

万一绷断,就可能是一场悲剧。

家长以身作则,平常积极向上、努力工作,优势更能影响孩子去积极探索、自主学习。

2.2好的教育是能启发激发孩子自动自发、自主学习。

作为父母,当我们觉得是为孩子好的时候,一定要记得反问自己:

——要是我是孩子,被这样要求,我会觉得舒适吗?

要是我们自己觉得不舒适的,那就最好别强迫孩子去做。

2.3望子成龙、望女成凤,人之常情。

但是,再美好的愿望,也要结合实际。

给孩子提出不符合实际的期许,就算孩子再努力也不可能达到。

过度的期许,长期可能会给孩子太大的压力,造成孩子挫败和自卑。

第三种:

分不清在指导批评,还是在语言暴力?

有的父母,虽然表面上看着很爱孩子,但经常却语出伤人,

语言上攻击、伤害孩子,损害孩子的自尊心和自信心。

一则网友分享:

@A网友:经历过最崩溃的是我妈老是打压我的身材,我胖一点点就说你真的好肥,没人要,太丑了别吃了,之类的。

其实,这就是一个语言暴力的例子,而这位母亲把这些语言暴力美其名曰“锻炼你的抗压能力”。

语言暴力,本质上可能是另一种虐童。

言语对孩子的潜意识和未来的性格,具有极大的塑造作用。

我们在说教之前,反思一下“别人这样对我说,我会有怎样的感受?”

第四种:

没有边界感,经常抱怨和唠叨

哪怕孩子已经不小了,仍觉得孩子一言一行需在自己眼皮子底下,

把孩子当做自己的私人物品,没有边界,不尊重隐私。

长此以往,只会逼得孩子远离、撒谎、躲藏。

养孩子确实很不容易、很辛苦;

切记别在孩子面前反复、重复抱怨和唠叨、叙说辛苦,

通过恰当时机和场合让孩子感知到即可。

过度宣讲,反而可能让孩子感到烦躁和焦虑,

觉得是自己做错了或因为自己的存在,才导致父母那么累,造成孩子心理压力较大。

第五种:

攀比和比较

总把自己的孩子与别家孩子比,或在兄弟姐妹之间做比较。

无谓的比较,只会带来焦虑和压力,还可能导致孩子自卑,觉得自己一无是处,或是内心充满愤慨。

每个孩子都有他/她的独特优秀的一面,家长要善于欣赏和发掘。

第六种:

言而无信

孩子与父母之间的信任很重要,是亲子教育的核心。

哪怕是小孩子,我们也要诚信守约,

比如:答应了孩子去游乐园或动物园,那就要兑现约定。

不要随便地跟孩子约定,然后又不去做,

久而久之可能会让孩子失去对父母的信任。

有的家长可能会觉得上面这些都是大孩子才用得上,

现在孩子还小,等以后孩子大了再慢慢学习。

其实不然;育儿是日积月累、潜移默化的。

有些不好的育儿方式,在各个年龄段都会出现,只是表现形式不同而已。

比如,做大餐美食,有的家长会费尽心思,自己把自己感动得一塌糊涂;

做完了,满心期待孩子一扫而光;

结果,孩子并“不领情”,于是感觉生气、愤慨,弄得全家都不开心。

其实,你忘记了自己的核心问题是让孩子快乐和吃上营养健康的食物,并不仅是为自己晒爱心。

喜欢的,可关注、点赞、收藏、转发。

6种言行:有害儿童心理健康和性格,应警惕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