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二战战胜德国,两天逼近乌克兰首都,苏俄大纵深突进战略有多强?

作者:食品安全焦点

目前俄乌正打得火热,俄罗斯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突破乌军防线,开展一小时后乌克兰海空军几乎被完全摧毁,目前仅有部分战机在进行最后的殊死搏斗,目前俄军部队已经逼近乌克兰首都基辅附近,据官方媒体透露俄罗斯在这次的特别军事行动中使用了五大战术,其中之一便是苏联时期发展而来的大纵深穿插战略,因此有必要说说苏联大纵深战役理论的前世今生和实际使用情况。

二战战胜德国,两天逼近乌克兰首都,苏俄大纵深突进战略有多强?

大纵深战役理论的发展

苏联最早纵深作战思想出现于1929年苏军野战条令,当时已经认识到通过运用步兵和装甲部队以及航空兵,来突破敌人防御的深度来获取成功的战役突破,在具体的条令中均有体现,例如1929年野战条令第191条指出,应指派以营为单位的作战部队,直插敌军第二防御地带。当时大纵深作战思想的只是刚刚出现萌芽,尚未形成一个系统的作战理论,更多是在战术层面对各部队配合的使用,不过此时萌生的大纵深作战思想还是为今后理论的发展奠定了基础同时也指明了方向。

二战战胜德国,两天逼近乌克兰首都,苏俄大纵深突进战略有多强?

大纵深战略的发展还不得不提到一个人,他就是时任苏军参谋部作战部部长的安达菲洛夫,他在《现代集团军战役特点》认为只有对敌军的前线以及纵深同时发起攻击才有可能突破敌军的方向,在随后的提交的《与军队改建有关的战术和战役法的基本问题》报告中更是首次具体阐明了大纵深作战的未来思想,虽然在1931年安达菲洛夫在一次空袭中丧生,但是他的研究成果却对大纵深作战理论的发展起到了非常积极的推动作用。

1933年被称为大纵深战略创始人的图哈切夫斯向苏联呈送了《加强步兵师在狭窄正面突破敌人堡垒地带》的演习报告阐述了各兵种之间的协调原则,次年图哈切夫斯加又在其著作《论指挥形式的发展》中论述了各兵种之间协调的战术问题,这些思想理想最终都被在当时的作战条令中得到贯彻并实施。

二战战胜德国,两天逼近乌克兰首都,苏俄大纵深突进战略有多强?

然而随着大清洗运动和苏联内部对战略认知的分歧,大纵深战略的发展被迫停止,直到德军进行闪电战之后,苏联这才认识到大纵深战略方向的正确性,但为时已晚。

二战时期大纵深战役理论的重生

苏德战争爆发后,当德军的装甲洪流横冲直撞到苏联领土200公里时,斯大林才突然想到图哈切夫基在临死之前写的信中的一句话“未来的战争将是发动机的战争,装甲部队的集中可以形成巨大的突击拳头,要抵御他们是很不容易的”,因此在苏德战争前夕苏联只能被迫采取无纵深的单纯线性防御战略,将兵力僵硬沿国境线布置,甚至突出部同样如此各兵种之间又各自为战,缺乏有效的协同,这样以来苏军的布置便很容易被德军突破,并且突出部部署的苏军极易被德军进行包围,从而被围歼,而苏联的作战部署只信奉进攻,防御,反攻。在面对复杂情况的作战中缺乏灵活性,种种原因造成在苏德作战前期,苏军遭受了巨大的损失。

二战战胜德国,两天逼近乌克兰首都,苏俄大纵深突进战略有多强?

在经过血的教训之后,1942年苏军终于认识到之前的战略战术不足以同德军对抗,苏联针对性的对战略战术以及武器人员配置进行合理化调整之后终于迎来了抵抗德军的战略转折点即著名的库尔斯克会战,在这场战役中苏军运用大量的反坦克武器抵御住德军以坦克部队为前锋的第一波攻击,随后在反攻阶段苏军利用各军种之间的密切配合成功对德军进行合围,在苏德大战的后期苏联的大纵深战略日趋成熟,战役节节胜利,加速了纳粹德国的失败。

二战战胜德国,两天逼近乌克兰首都,苏俄大纵深突进战略有多强?

由于苏德是直接作战的两个国家,苏联的大纵深作战理论也时常被德国的闪电战理论进行对比,由于其两个理论在当时都属于先进的军事理论,同时又各自取得了不菲的成果,因此有必要说说两者的相同点和不同点。

大纵深战略和德军闪电战的相同点

闪电战理论和大纵深作战理论在理论基础,基本国情以及作战形式都有相同之处。首先两个理论都是以英国军事家富勒提出的坦克部队集中使用的摩托化作战理论和意大利军事学家杜黑空权论作为理论基础,两者都强调坦克部队配合航空部队大规模单独使用。

二战战胜德国,两天逼近乌克兰首都,苏俄大纵深突进战略有多强?

其次两者理论的都是以机械化部队为基础的作战理论,因此需要大量的装甲部队以及战机,而苏联建初期经济凋零,工业落后,经过五年计划,苏联建立了军工体系,而德国也通过战争经济体系扩充装备,两者建立起能够承担作战理论付诸实践的军事工业。

二战战胜德国,两天逼近乌克兰首都,苏俄大纵深突进战略有多强?

最后是两者的作战样式都强调纵深作战,同时强调独立装甲部队的快速突进作战。古德里安认为,装甲部队快速突进之后应该不顾及侧翼暴露的风险,直插敌人心脏破坏其指挥和通讯系统,从而实现将敌人分割包围的目的。而苏联认为集群装甲部队应不断向敌人纵深破坏,从而完全阻断敌人战役甚至战略纵深的联系,从而逐个击破。

大纵深战略和德军闪电战不同点

说完相同点,再来说说不同点,首先德国闪电战和苏联大纵深作战形成的背景不同,虽然看似一样的背后是不同的战略考量,二战德国采取闪电战主要是特殊的地缘以及战争潜力不足造成的,在二战的最后时刻还顽强守护柏林的士兵已经几乎没有石油了众多的坦克无奈成为废铁,因此对于德国来说需要依托装甲部队快速的结束战斗以免陷入战争的泥潭,实际上闪电战只不过是德国为解决庞大的战争野心与有限战争潜力之间矛盾而做出的一种妥协罢了。

二战战胜德国,两天逼近乌克兰首都,苏俄大纵深突进战略有多强?

而苏联则完全不同,苏联不但拥有雄厚的工业基础,石油资源也极为丰富,而苏联广袤的土地和漫长的边境线使的苏联必须在拥有庞大的军队和装甲力量的基础上进行大纵深连续突击作战。

在俄乌战争中的实际运用

二战结束后,苏联的大纵深战略理论得到了进一步的发展,随着武器装备的日益先进,大纵深战略的理论也逐渐发展为以纵深和高度双重衡量的标准。而此次乌克兰采用大纵深突破战略,俄罗斯分别从东部的哈尔科夫,南部敖德萨和北部与白俄罗斯接壤的地域以迅雷不及掩耳闪击乌克兰,在最短的时间就对乌克兰形成合围之势,同时俄罗斯的精确制导导弹将乌克兰重要的军事设施几乎摧毁殆尽,实际作战效果表明俄军的战术十分奏效,目前俄军坦克部队已经逼近乌克兰首都基辅。

二战战胜德国,两天逼近乌克兰首都,苏俄大纵深突进战略有多强?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