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二戰戰勝德國,兩天逼近烏克蘭首都,蘇俄大縱深突進戰略有多強?

作者:食品安全焦點

目前俄烏正打得火熱,俄羅斯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勢,突破烏軍防線,開展一小時後烏克蘭海空軍幾乎被完全摧毀,目前僅有部分戰機在進行最後的殊死搏鬥,目前俄軍部隊已經逼近烏克蘭首都基輔附近,據官方媒體透露俄羅斯在這次的特别軍事行動中使用了五大戰術,其中之一便是蘇聯時期發展而來的大縱深穿插戰略,是以有必要說說蘇聯大縱深戰役理論的前世今生和實際使用情況。

二戰戰勝德國,兩天逼近烏克蘭首都,蘇俄大縱深突進戰略有多強?

大縱深戰役理論的發展

蘇聯最早縱深作戰思想出現于1929年蘇軍野戰條令,當時已經認識到通過運用步兵和裝甲部隊以及航空兵,來突破敵人防禦的深度來擷取成功的戰役突破,在具體的條令中均有展現,例如1929年野戰條令第191條指出,應指派以營為機關的作戰部隊,直插敵軍第二防禦地帶。當時大縱深作戰思想的隻是剛剛出現萌芽,尚未形成一個系統的作戰理論,更多是在戰術層面對各部隊配合的使用,不過此時萌生的大縱深作戰思想還是為今後理論的發展奠定了基礎同時也指明了方向。

二戰戰勝德國,兩天逼近烏克蘭首都,蘇俄大縱深突進戰略有多強?

大縱深戰略的發展還不得不提到一個人,他就是時任蘇軍參謀部作戰部部長的安達菲洛夫,他在《現代集團軍戰役特點》認為隻有對敵軍的前線以及縱深同時發起攻擊才有可能突破敵軍的方向,在随後的送出的《與軍隊改建有關的戰術和戰役法的基本問題》報告中更是首次具體闡明了大縱深作戰的未來思想,雖然在1931年安達菲洛夫在一次空襲中喪生,但是他的研究成果卻對大縱深作戰理論的發展起到了非常積極的推動作用。

1933年被稱為大縱深戰略創始人的圖哈切夫斯向蘇聯呈送了《加強步兵師在狹窄正面突破敵人堡壘地帶》的演習報告闡述了各兵種之間的協調原則,次年圖哈切夫斯加又在其著作《論指揮形式的發展》中論述了各兵種之間協調的戰術問題,這些思想理想最終都被在當時的作戰條令中得到貫徹并實施。

二戰戰勝德國,兩天逼近烏克蘭首都,蘇俄大縱深突進戰略有多強?

然而随着大清洗運動和蘇聯内部對戰略認知的分歧,大縱深戰略的發展被迫停止,直到德軍進行閃電戰之後,蘇聯這才認識到大縱深戰略方向的正确性,但為時已晚。

二戰時期大縱深戰役理論的重生

蘇德戰争爆發後,當德軍的裝甲洪流橫沖直撞到蘇聯領土200公裡時,斯大林才突然想到圖哈切夫基在臨死之前寫的信中的一句話“未來的戰争将是發動機的戰争,裝甲部隊的集中可以形成巨大的突擊拳頭,要抵禦他們是很不容易的”,是以在蘇德戰争前夕蘇聯隻能被迫采取無縱深的單純線性防禦戰略,将兵力僵硬沿國境線布置,甚至突出部同樣如此各兵種之間又各自為戰,缺乏有效的協同,這樣以來蘇軍的布置便很容易被德軍突破,并且突出部部署的蘇軍極易被德軍進行包圍,進而被圍殲,而蘇聯的作戰部署隻信奉進攻,防禦,反攻。在面對複雜情況的作戰中缺乏靈活性,種種原因造成在蘇德作戰前期,蘇軍遭受了巨大的損失。

二戰戰勝德國,兩天逼近烏克蘭首都,蘇俄大縱深突進戰略有多強?

在經過血的教訓之後,1942年蘇軍終于認識到之前的戰略戰術不足以同德軍對抗,蘇聯針對性的對戰略戰術以及武器人員配置進行合理化調整之後終于迎來了抵抗德軍的戰略轉折點即著名的庫爾斯克會戰,在這場戰役中蘇軍運用大量的反坦克武器抵禦住德軍以坦克部隊為前鋒的第一波攻擊,随後在反攻階段蘇軍利用各軍種之間的密切配合成功對德軍進行合圍,在蘇德大戰的後期蘇聯的大縱深戰略日趨成熟,戰役節節勝利,加速了納粹德國的失敗。

二戰戰勝德國,兩天逼近烏克蘭首都,蘇俄大縱深突進戰略有多強?

由于蘇德是直接作戰的兩個國家,蘇聯的大縱深作戰理論也時常被德國的閃電戰理論進行對比,由于其兩個理論在當時都屬于先進的軍事理論,同時又各自取得了不菲的成果,是以有必要說說兩者的相同點和不同點。

大縱深戰略和德軍閃電戰的相同點

閃電戰理論和大縱深作戰理論在理論基礎,基本國情以及作戰形式都有相同之處。首先兩個理論都是以英國軍事家富勒提出的坦克部隊集中使用的摩托化作戰理論和意大利軍事學家杜黑空權論作為理論基礎,兩者都強調坦克部隊配合航空部隊大規模單獨使用。

二戰戰勝德國,兩天逼近烏克蘭首都,蘇俄大縱深突進戰略有多強?

其次兩者理論的都是以機械化部隊為基礎的作戰理論,是以需要大量的裝甲部隊以及戰機,而蘇聯建初期經濟凋零,工業落後,經過五年計劃,蘇聯建立了軍工體系,而德國也通過戰争經濟體系擴充裝備,兩者建立起能夠承擔作戰理論付諸實踐的軍事工業。

二戰戰勝德國,兩天逼近烏克蘭首都,蘇俄大縱深突進戰略有多強?

最後是兩者的作戰樣式都強調縱深作戰,同時強調獨立裝甲部隊的快速突進作戰。古德裡安認為,裝甲部隊快速突進之後應該不顧及側翼暴露的風險,直插敵人心髒破壞其指揮和通訊系統,進而實作将敵人分割包圍的目的。而蘇聯認為叢集裝甲部隊應不斷向敵人縱深破壞,進而完全阻斷敵人戰役甚至戰略縱深的聯系,進而逐個擊破。

大縱深戰略和德軍閃電戰不同點

說完相同點,再來說說不同點,首先德國閃電戰和蘇聯大縱深作戰形成的背景不同,雖然看似一樣的背後是不同的戰略考量,二戰德國采取閃電戰主要是特殊的地緣以及戰争潛力不足造成的,在二戰的最後時刻還頑強守護柏林的士兵已經幾乎沒有石油了衆多的坦克無奈成為廢鐵,是以對于德國來說需要依托裝甲部隊快速的結束戰鬥以免陷入戰争的泥潭,實際上閃電戰隻不過是德國為解決龐大的戰争野心與有限戰争潛力之間沖突而做出的一種妥協罷了。

二戰戰勝德國,兩天逼近烏克蘭首都,蘇俄大縱深突進戰略有多強?

而蘇聯則完全不同,蘇聯不但擁有雄厚的工業基礎,石油資源也極為豐富,而蘇聯廣袤的土地和漫長的邊境線使的蘇聯必須在擁有龐大的軍隊和裝甲力量的基礎上進行大縱深連續突擊作戰。

在俄烏戰争中的實際運用

二戰結束後,蘇聯的大縱深戰略理論得到了進一步的發展,随着武器裝備的日益先進,大縱深戰略的理論也逐漸發展為以縱深和高度雙重衡量的标準。而此次烏克蘭采用大縱深突破戰略,俄羅斯分别從東部的哈爾科夫,南部敖德薩和北部與白俄羅斯接壤的地域以迅雷不及掩耳閃擊烏克蘭,在最短的時間就對烏克蘭形成合圍之勢,同時俄羅斯的精确制導飛彈将烏克蘭重要的軍事設施幾乎摧毀殆盡,實際作戰效果表明俄軍的戰術十分奏效,目前俄軍坦克部隊已經逼近烏克蘭首都基輔。

二戰戰勝德國,兩天逼近烏克蘭首都,蘇俄大縱深突進戰略有多強?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