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冬日,寻梅。

冬日,寻梅。

▲點擊綠色音頻聆聽音乐

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

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

——王安石《梅》

梅花,在中国已经有超过三千年的栽培历史,无论是作为观赏还是果树,是当盆栽还是入药,梅都有其不可替代的价值。

除此之外,梅还有更为重要的价值——不局限于植物的价值。

梅,是中国十大名花之首,与兰花、竹子、菊花一起列为“四君子”,与松、竹并称为“岁寒三友”。

在中国传统文化中,梅以它的高洁、坚强、谦虚的品格,给人以立志奋发的激励。在严寒中,梅开百花之先,独天下而春。

国人爱梅,爱的便是梅花傲雪斗霜的精神,爱的便是梅花谦逊自矜的品质。

爱它“俏也不争春,只把春来报”;爱它“待到山花烂漫时,她在丛中笑”。爱的是梅花的灵魂和骨气,所以才说“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

冬日,寻梅。
冬日,寻梅。

作为中国特有的传统花果,梅出现在了诸多的古籍之中。

《书经》云:“若作和羹,尔唯盐梅。”此外,《礼记》《诗经》《秦风》等诗篇中,也都提到过梅。

从这里便能够看出,梅在先秦时期就已经十分受文人士大夫的喜爱了 。

从记载上看,那时的梅子是代酪作为调味品的,是祭祀、烹调和馈赠等不可或缺少的东西。

至少春秋时代,就已开始引种驯化野梅使之成为家梅——果梅。1975年,中国考古人员在安阳殷墟商代铜鼎中发现了梅核,这说明早在3200年前,梅已用作食品。

至于梅花作为观赏植物在民间兴起,大致是从汉初开始的。

《西京杂记》中曾提到:汉初修上林苑,远方各献名果异树,有朱梅,姻脂梅。

想来这时的梅花品种,当是观花又结实兼用的品种,恐属江梅、官粉两型。

到了西汉末年,扬雄作《蜀都赋》云:“被以樱、梅,树以木兰。”可见在这个时期,梅花已经作为观赏植物在园林中大量种植了。

冬日,寻梅。

隋、唐、五代时期,艺梅逐渐兴盛,人们对梅开始寄托了更多的美好情怀。

天台山国清寺主章安大师曾于寺前手植梅树。宋景作《梅花赋》更有“独步早春,自全其天”之语。

宋代是古代艺梅的兴盛时期,此时艺梅技艺大有提高,花色品种显著增多。

南宋范成大著有《梅谱》,其中搜集梅花品种12个,还介绍了繁殖栽培方法等,这是中国、也是全世界第一部艺梅专著。

至于元代,则处理一位爱梅成痴的王冕,在九旦山植梅千株。还专门写了一首咏梅的诗:《白梅》

冰雪林中著此身,不同桃李混芳尘。

忽然一夜清香发,散作乾坤万里春。

到了明清两代,梅花的栽培技术有了较大提高,新品种大量出现,种植梅花在当时社会具有相当的普遍性,梅花的栽培达到了繁荣昌盛的高度。

艺梅规模与水平继续发展,品种不断增多,对于文化艺术的刺激也越发深刻,“扬州八怪”中的金农、李方膺便是咏梅、画梅的名家。

冬日,寻梅。
冬日,寻梅。

《朱子语类》中言:

文王本说「元亨利贞」为大亨利正,夫子以为四德。梅,初生为元,开花为亨,结子为利,成熟为贞。物生为元,长为亨,成而未全为利,成熟为贞。

早在春秋时期,《诗经》中就出现了“山有嘉卉,候栗候梅”的描述。“嘉卉”二字,足以反映出当时人们对梅花的欣赏态度。

唐代以前,咏梅的诗数量并不是很多,但从存留下来的晋代《梅花落》、南北朝寿阳公主“梅花妆”、陆凯折梅赠友等诗词典故来看,当时的梅花,在人们的观念中已经在慢慢从物质的实用性上升到精神上的感受了。

宋、元时代,梅花文化的发展进入兴盛时期。

文化上,梅诗、梅文、梅书、梅画纷纷问世,其作品之多为历朝历代之最,梅花也于此时确立了百花独尊、群芳之首的地位。

宋代梅诗特多,故在宋代末年方回的《瀛奎律髓》中,别出“梅花”为一类。

冬日,寻梅。
冬日,寻梅。

梅词也多佳作。名家如北宋林逋隐居杭州孤山,植梅放鹤,号称梅妻鹤子。其梅花诗词甚多,如:

疏影横斜水清浅,

暗香浮动月黄昏。

由于文人墨客、士大夫阶层的闲情雅趣促进了私家园林的兴起,各地纷建梅园,遍植梅树、梅溪、梅湖、梅台、梅亭等赏梅景观的引导效应,使喜梅、植梅、赏梅成为一种社会时尚。

此风在明、清两代有增无减,在书、文、诗、画等文化层面也有新的发展和提升。

如在咏梅诗创作上,明清两代也是人才辈出,徐渭、高启等一批诗人在继承前人的基础上,无论在诗的意境、内涵或是审美观念上都有独到的创新成就。

到了近代,咏梅诗词和绘画作品的创作可以说是空前的,在数量上早已无法统计。

特别是毛泽东、董必武、叶剑英、陈毅等无产阶级革命家,他们以伟大的革命情怀和气概,写下了不朽的咏梅诗篇,成为梅花文化中的新气象、新亮点。

冬日,寻梅。
冬日,寻梅。
冬日,寻梅。

梅花,没有松柏那样的屹然挺立,也没有杨柳那般的婀娜多姿,只几片叶子托着朵朵小花。

它是那么的不起眼,可又是那么的夺人耳目。在争芳斗艳的春季,你不会注意到它的身影;可若是在冰天雪地的寒冬,在一片花草全都凋谢变黄之时,它却淡然无声地开出了最鲜艳的花朵。

梅花个性低调,花小、香淡,却难掩它的光彩——它不惧寒冷,越是受到风雪的欺压,便开得越是精神秀气。

古人称赏梅为“探梅”,隆冬时节,雪压树枝,那梅与雪便是同色。想要找到梅花,可不就是要去“探”?

冬日,寻梅。

梅是谦逊的,它避过百花,藏在雪中,不在乎是否会被人发现它的美;

梅是高傲的,它傲对狂风,不管是怎样严苛的环境,它只管挺立自己高贵的头颅,让朔风暴雪无功而返。

正是这般甘于寂寞、淡泊名利,又坚强高洁、傲然无惧,将这两种文人雅士间最为高贵的品格融于一身,才使得梅成为了中华文化的一种象征;

成为了无数文人雅士的精神信仰,以之为榜样,努力奋进,不畏艰险,成就人生的辉煌。

冬日,寻梅。

|說明|本文已经東方生活美学授权,圖片版權歸原作者,僅限交流學習不做商用。

或许您会喜欢:

冬日,寻梅。
冬日,寻梅。
冬日,寻梅。

转发就是最大的支持!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