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学习笔记(70)丨高强度学习,是痛苦的;降低痛苦的方法,是逆行

为了增加账号的可读性,周六、周日、节假日发布学习笔记。(笔记为摘抄,不代表个人观点)

1、高强度学习,是痛苦的;降低痛苦的方法,是逆行

作为一个懒癌拖延症加怕麻烦选手,我从小到大都在试图找到快乐学习的方法,但这么多年过去,最终的感悟是:

高强度学习本身就是极其反人性的事情。

除了极少数天才外,这事对于普通人来说就是痛苦的。

多数人坚持高强度学习的原因大多是被迫的(升学、工作需要),一旦外部环境没有来自学习方面的压力,他们会迅速放弃这种令人痛苦的行为。

唯一能降低这种痛苦的办法,就是持续维持较高强度(自己承受范围内)的学习,促使它成为一种长期习惯,减少意志力的损耗。

以及让身体适应这种痛苦的感觉(这和身体健康状态也有很大关系)。

比较讽刺的是,如果你因学习的痛苦选择逃避,却摆脱不掉因成长停滞产生的焦虑(或现实中无法避免的客观问题)并因此引发更大的痛苦。

最有效的解决方案,恰恰去重新去面对学习所带来的痛苦。

当然,学习最终确实能够给你带来更多的收益(我自己身边认识的企业家、商人,没有一个不保持学习习惯的)。

那么通过学习来获取更多财富既然是个很明确的正反馈系统,对收益的期望是否可以用来增强动力借此抵消部分学习带来的痛苦?

理论上是可行的,但现实中很少见到成功案例,我后来才想明白原因。

因为大多数人对财富的渴望,远低于对风险的厌恶——源于刻在我们传承上万年的基因中不那么适应现代社会的那部分。

而生活中那些少见的,愿意持续学习、思考的人,他们有什么特点呢?

就我个人的观察,他们最大的共同点,是渴望持续不断地去解决一个更高级的问题。

——王盐

学习笔记(70)丨高强度学习,是痛苦的;降低痛苦的方法,是逆行

2、真我的成本很高,多数人负担不起

越成长,越喜欢活在自己的世界。

不去接触不喜欢的一切非必要性事物。

到这个年龄、这个阶段,应该我不用奉承多数人的做自己。

多数人的心理疾病,在于演成了自己而非成为“我”。

真我的成本很高,而多数人都负担不起。

3、语言能力取决于词汇质量

科学研究继续证明着直觉式养育及交互式学习的重要意义。

2014年10月16日《纽约时报》科学版称:“研究发现,语言能力取决于词汇的质量而非数量。”

从事典型与非典型儿童发展研究的学者早就知道,仅把一大堆单词、字母、数字之类的东西抛向孩子发育中的大脑,根本无济于事。

《纽约时报》那篇文章的主要作者、天普大学(Temple University)的凯茜 赫什-帕塞克(Kathy Hirsh-Pasek)博士如此总结她的研究结果:

不是说把大量单词丢给孩子就行了,而是需要围绕日常情景和实物进行流畅对话。

例如,假装一起在喝早餐奶,或者把香蕉当电话用。

这才是构成语言的东西。

学习笔记(70)丨高强度学习,是痛苦的;降低痛苦的方法,是逆行

4、回应,包含着大量的教育内容

直觉式养育只需要父母在孩子采取行动后,对他做出自然的回应。

这就是脑科学家与行为科学家所称的“反馈回路”(feedback loop)。

其实,孩子的行为引起父母的回应,父母的回应又引起孩子另一个也许不同的反应,进而又引起父母的再一次回应,如此等等。

对孩子的发育来说,双亲或者任何一位照料者,与孩子之间来来回回的互动,包含着大量的“教育内容”,其重要意义丝毫不亚于任何其他活动。

5、创造性

创造性是父母应该持续培养孩子具备的一项重要能力。

关于创造性的研究证明,讲故事或者听故事的时候,可能是左脑在活动;

填字谜或者灵光一现时,则是右脑在活动。

家长的任务是给孩子读故事,并鼓励他们自己编故事、讲故事,以此促进创造性的发展。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