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同呼吸就决定了我们必须共命运!

定期推送传统文化课程信息,传统文化新闻、精彩善文,传统文化用品、礼品,传统文化修学书籍、音像等诸多优质内容,一站式传统文化学习资讯服务微信平台!构筑您的幸福人生!

同呼吸就决定了我们必须共命运!

上一节课,我们给大家分享了《弟子规》入则孝部分的“亲爱我,孝何难?亲憎我,孝方贤。”我们以《记住乡愁》德胜村的祁永兵为例,以大舜为例,讲到了“以德报怨”这一种高难度的人生境界。我们看到大舜作为我们的祖先,给我们身先垂范,做了一个“以德报怨”的典范,所以尧就把皇位传给他,他成为孔子一生所赞叹的人物,成为一个“德为圣人,富有四海之内,宗庙飨之,子孙保之”这么一个人物,为我们中华民族做出了一个光辉的典范。

从舜的身上我们看到,一个人要做到对方加害于我,甚至要置我于死地的时候,他都能够做到不起报复之念,相反地更加孝敬老人,更加爱他的弟弟。他怎么做到这一点的呢?他一定看透了生命的真相。按照《零极限》里面的说法,大舜一定知道,要想让这样的陷害的悲剧、加害的悲剧、嫉妒的悲剧不再重演,在现在这个生命周期就要把它解决掉。换句话说,把底片要换掉。否则的话,在下一个生命周期还会有类似的悲剧在等着他。怎么样才能把底片换掉呢?把它受掉,因为古人讲受了受了,一受就了,不受不了,就这道理。

《弟子规》在这里做了一个逻辑上的转折,从“身有伤,贻亲忧;德有伤,贻亲羞”,转折到“亲爱我,孝何难?亲憎我,孝方贤”。如果人们都能够领会这一句话的意图,我们的离婚率就不会那么高。我不管太太她对我好不好,我对太太百分百的好。不管先生对我好不好,我对你百分百的好。那么这个家庭的稳定性就提高了,和谐度就提高了。作为老人就能得到安养,作为孩子就有一个健康的成长环境。现在为什么离婚率这么高呢?因为“亲爱我”的时候我就爱他,“亲憎我”的时候我就不爱他了,而且我用把加倍的憎还给对方,把加倍的仇恨还给对方。这样我们就在一种恶性循环当中,了无出期。

我们现在看一看,习近平总书记提出来的外交政策,事实上正是这样的一种古老的逻辑的现代化。就是说对于国际争端,我们应该用理解的、包容的、和平的、共享的理念去解决,而不能用报复的战争的方式去解决,用报复和战争永远赢不来和平。为什么呢?我今天打击你,已经埋下了一个明天你打击我的种子,这个恶性循环将永无出期。今天我把他的祖先灭掉了,意味着将来他的子孙来报仇。

我们看到中华民族五千年的基本的对待人类的一种姿态,就是和平,就是求同尊异,就是和平共享,这是由我们的大同理念所奠定的。在这样的一个逻辑下,我们审视中国文化,开篇我们讲中国文化是整体性文化,既然是整体性文化,我们知道里面只要有一个份子受伤了,那么整体就受伤了。有一个份子污染了,整体就污染了。这些年在传统文化战线有好多朋友在用酵素,他喝水的时候,在45度的水里面兑进去一定的酵素,你会发现它确实对健康有作用。我曾经做过实验,你看那个马桶,如果上面有污垢,你在上面滴上一点点酵素,你发现真的它的净化功能很好。就是说你给一个整体的水里面,滴进去一滴水,它整个水都被酵素化了。

古人早就认识到了这一点,所以孔子在他的晚年,给他的高徒曾参讲“吾道一以贯之”。我这一辈子讲了个什么呢?我这一辈子就讲了一个字。哪一个字呢?“一”。“一”是什么意思呢?“一”就是整体性,“一”就是全息性,“一”就是系统性,“一”就是辩证法,“一”意味着这不是“二”。如果是“二”就有斗争有矛盾,而“一”呢,它是上升到整体性去看待问题。因为是整体,所以我要爱别人。因为是整体,所以我不但要“亲仁”,不但要“入则孝,出则悌,谨而信”,还要“泛爱众”,还要“亲仁”,因为我们是一个整体。

前面我们讲过,从心理学的角度来讲,我们的潜意识是宇宙共享的。事实上,我们在生活中做个联想就知道了。我们每一个人呼出来的气,你能做到让对方不吸进肺里吗?做不到。同呼吸就决定了我们必须共命运。就连呼吸这个东西,我们都隔不断,我们无法做到你是你的,我是我的。我们在房间里放一些水果,为什么马上就会闻到水果味呢?因为这个宇宙是整体的。我们无法做到水果味不进我们鼻孔,所以整个宇宙是一个整体。它按照音流说的说法,这个宇宙就是一个语音流,它是一个整体,无法切割。我们用刀断水水更流,就是这个意思。

我们认识到这一点的时候,我们就对来自我们生命中的一切仇恨、怨怼,我们就能够泰然处之。应该怎么办呢?《弟子规》在后面的部分有呼应,就是“恩欲报,怨欲忘,抱怨短,报恩长”。在这里它是专门就我们孝敬老人讲的,就是“亲爱我,孝何难?亲憎我,孝方贤”。老人对我们不好,我们对老人好,更能显示出我们的境界。

在“亲爱我,孝何难?亲憎我,孝方贤”之后,《弟子规》接下来递进一步,讲到“亲有过,谏使更,怡吾色,柔吾声”。什么意思呢?亲人有错误,我们一定要进行规劝,帮助他改过。这些年,有些人说《弟子规》是强权逻辑,是长辈对晚辈的一种强权之规。其实不然。你看《弟子规》里面讲到“亲有过”,作为晚辈,要对他进行规劝,要让他改过。那么方法是什么呢?“怡吾色,柔吾声”,就是说我们给爸爸妈妈提意见的时候,在方式方法上一定要注意,要和声细语。比如说我常常劝我的父亲,放下对别人的一些成见,改变一下他的世界观、宇宙观、生命观。平时讲不进去,我就摸索,什么时候讲他能听进去呢?给他洗澡的时候,当你给他搓澡的时候,触摸他的身体的时候,这时候讲,你就会发现他就听进去了。否则的话,之前一讲他一听就断然拒绝,他就反对。给他洗脚的时候,这个时候你去讲,你就会发现,他就是一种接受的姿态。方法就很重要。“亲有过,谏使更。”

本文节选自《郭文斌解读》

- END -

文章版权属于作者,文中观点不代表发布方,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