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患者想把硝苯地平控释片换成氨氯地平,医生却不同意,为什么?

虎年第一次门诊,一位中年女性高血压患者。

患者:医生,我想把现在吃的硝苯地平控释片改为氨氯地平。

医生:为什么?

患者:人家都说这个药比较好,我想试一试。

医生:不建议你现在换药。

患者想把硝苯地平控释片换成氨氯地平,医生却不同意,为什么?

理由呢?

现在服药血压正常稳定,一般降压有效、疗效稳定、又没有明显副作用的药物没有必要换。

换药期间,药物的浓度需要蓄积,这个过程中容易引起血压波动。

现在是冬季,冬季本来就是血压容易升高、不稳定的季节,换药更不利于控制血压。

要说第一条,我们不建议患者换药,但是患者想要换药也不是不可以。主要是由于这两个药的特点,由于目前处于冬季,换药不合适。

患者想把硝苯地平控释片换成氨氯地平,医生却不同意,为什么?

就说说硝苯地平控释片和氨氯地平这两个药的特点。

这两个药都属于“钙拮抗剂”,也叫做“钙通道阻滞剂”。作用都是通过阻断血管壁平滑肌细胞上的钙通道,抑制平滑肌细胞的收缩,使血管容易扩张而降低血压的。这两个药都算是长效制剂,但是具体说起来起长效作用的方式是不一样的。

硝苯地平控释片,是采用控释技术,把硝苯地平这个短效药“变”成长效药的。

具体就是,把短效的硝苯地平放进一个用激光打了很多小孔的药壳里,来控制药物释放的速度。药片到了胃肠道,药壳里的药物就慢慢地释放出来,被人体吸收了起作用。因为小孔释放的药有定数,所以药物释放的速度很均匀,就把短效药的作用时间拉长了。这样,降压时间长了,作用也不那么猛烈了,短效药就起到了长效的作用,副作用也减轻了。

患者想把硝苯地平控释片换成氨氯地平,医生却不同意,为什么?

但是,这个药壳是不能破坏的。所以药片不能分割、研碎的。“吃进一片药,拉出一个壳”就是服用这个药的真实写照。

硝苯地平控释片的好处是,吃进去就可以起到降压作用,停药后体内也没有什么蓄积。

氨氯地平呢?氨氯地平本身就是个长效药,因为它的半衰期时间很长。

药物在身体里起作用,需要达到一定的量才行。而药物代谢有个特点,就是用药后药物在血液里达到浓度稳定的状态,需要经过5~7个“半衰期”的时间。这样,半衰期长的药物达到稳态需要的时间就长。所以,长效药的好处是长效,每天用药一次就可以,不好的方面就是起效慢。

氨氯地平的半衰期一般要30个小时或者更长,老年人可以长到90个小时。这样药物在身体里的蓄积就比较慢,降压作用也是慢慢地才明显。所以开始用药时,要到一个星期左右降压作用逐渐明显,半个月到一个月作用才比较强。所以有些人用药后随着时间延长,会感觉血压越降越低了。这样的好处是降压时间长、作用平稳,甚至有时“漏服”1次也问题不大;还可以研碎了服,掰开来服;尤其是对于心功能没有负性作用,心衰的患者也可以用。

患者想把硝苯地平控释片换成氨氯地平,医生却不同意,为什么?

所以患者要把硝苯地平控释片换成氨氯地平本身是可以的。

可是,由于这两个药的特点,在换药的过程中就会出现一个问题,药物疗效可能接不上。因此,有些血压偏高、不稳定的患者,在换药的过程中还需要短时间重叠服用两种药物。

现在又是寒冷的冬季,血压本身不稳定,容易受寒冷刺激升高。这个时候换药,血压波动会更大,对控制血压不利。

患者想把硝苯地平控释片换成氨氯地平,医生却不同意,为什么?

而且,患者现在用药血压控制稳定,并没有出现不良反应,也不急于换药。

所以,劝阻患者暂时不更换药物,等到夏天血压比较稳定、有所降低时再考虑换药。

(版权所有,未经本人授权不得转载!)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