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我们要时常清理自己的负能量,记得多说“谢谢你”和“我爱你”!

定期推送传统文化课程信息,传统文化新闻、精彩善文,传统文化用品、礼品,传统文化修学书籍、音像等诸多优质内容,一站式传统文化学习资讯服务微信平台!构筑您的幸福人生!

我们要时常清理自己的负能量,记得多说“谢谢你”和“我爱你”!

有超过70个人来参加修·蓝博士跟我的私人晚宴,我完全没想到会有这么多人对这位与众不同的老师感兴趣。他们从阿拉斯加、纽约及其他地方飞来奥斯汀,有些人则从俄克拉荷马州开车过来。我始终搞不懂为什么这么多人会来,我推断或许有些人是出于好奇,另一些人则是我的书迷,想进一步了解我。

晚宴刚开始时,我还是不知道该说些什么、该从哪里开始,而修·蓝博士则看起来泰然自若。他在一张桌子旁边吃着晚餐,而所有人都在捕捉他说的每一个字。坐在修·蓝博士身旁的是我的好友辛迪·卡什曼,她后来和我分享了她那天的感受:

2006年2月25日,星期六,我来奥斯汀市听修·蓝博士演讲,并且晚餐时我坐在他旁边。他传达的讯息是要对生命百分之百地负责,而我亲眼见到了一次强大的能量转化过程。

用餐时,我们同桌的一位女士不停地抱怨一个男人,说他在她气喘发作时居然没打电话给医院。修·蓝博士停了一下,对她说:“我只关心你的事,而我听到神性说你要多喝水,那对你的气喘病会有帮助。”

那位女士的能量立刻从抱怨转化为感激。亲眼见到这个让我非常兴奋,因为我察觉到自己在心里默默地批判她抱怨。然后我发现自己很想远离那些爱抱怨的人。而修·蓝博士则可以把这个负面能量转化为爱与正向的能量。

接着,我拿出我的瓶装水,指着这瓶旅馆的水对修·蓝博士说:“他们的水不太好!”

然后修·蓝博士对我说:“你知道你刚刚做了什么吗?”当他这么说时,我领悟到我刚刚对水发送了一个负面的能量振动。哇!我突然意识到自己在做些什么了,对这一切我心怀感激。

他告诉我他是如何时时刻刻清理自己的。大概意思是说,当这位女士在抱怨那个男人时,修·蓝博士自问:“我的内在究竟发生了什么,而经由她显现出来?我该如何负百分之百的责任?”

他将自己的能量传送给神性,并说:“谢谢你,我爱你,对不起。”然后他听到神性说:“告诉她要多喝水。”

他还告诉我:“我知道如何清理,所以她和我都能通过清理得到各自需要的。”

他与神对话,然后神又对人们说话。当我在清理之时,我会像神那样看着每个人。

我问修·蓝博士能否跟他约个时间见面,他拒绝了,因为神性告诉他我已经有了内在的觉醒。

这对我真是个美好的肯定。

总之,我今晚学到的是:

1.我见证了修·蓝博士如何将那位女士的能量从抱怨转化为感激。

2.我察觉到了自己是如何去批判那位女士和水的。

3.我了解了修·蓝博士用来清理自己的系统,以及这个系统对所有使用它的人会产生的强大力量。

4.我将记得多说“谢谢你”和“我爱你”。

晚宴开场时,我自然说起了我是如何得知这位神秘治疗师,以及他治愈整个院区患有精神疾病的罪犯的故事。这个介绍引起了全场的关注。当我跟修·蓝博士对话时,我请大家自由发问。我们的对话就像苏格拉底和柏拉图的对话那样,只不过说到像柏拉图,我倒觉得自己比较像“培乐多”。

修·蓝博士开场说:“人们问我:‘什么是信念?什么是情绪?什么又造成了种种问题?’我并不想回答这些,也不想回答类似于‘怎么造成的’这样的提问,但你们还是会问我,并要求我去处理这样的问题!但这感觉就像是我伸出手碰到了烫人的东西,因此条件反射般地立刻把手伸了回来。预见到会是这样,所以当有某事发生时,甚至在它发生之前,我已经收回我的手了。”

“这就像是我走进这房间之前,我一定会跟这神圣的房间交谈。我会问它叫什么名字,因为它真的有名字。然后我对它说:‘我可以进来吗?’房间回答:‘可以,你可以进来。’但假设这房间回答:‘不行,你这个人太糟了!’那么我就会内观我自己,做些我该做的事。之后再走进房间的时候,我就会处在一个已经被治愈的状态,这就好像你常常听到对医生说的一句老话——先把你自己治好吧!所以我要确保我进房间的时候是健康的、没有问题的,哪怕只是那一会儿。”

我打断了修·蓝博士的话,又给大家提供了一些背景资料。我想让大家知道修·蓝博士是什么人、为什么我们会在这里。还有,目前这个正在进行的交流是没有强制性、不拘形式的,所以我建议大家尽量放轻松,保持开放的心态来交流,因为你永远不知道修·蓝博士会说些或做些什么。

他问大家为什么有人会得乳腺癌,没有人能回答这个问题,他自己也说不上来。他指出,每个当下都有数百万比特的信息在四处流动,但我们每次能意识到的可能还不到40比特。

这是他常常谈到的话题,但也是他所有理念的精髓所在:我们一点也不知道当下发生了什么。

“科学并不确定我们的生命会如何发展,”他解释着,“甚至因为‘零’,即使用数学的方式也无法搞清楚这件事。在查尔斯·塞夫的书《零的故事——动摇哲学、科学、数学及宗教的概念》的结尾,作者的结论是:“科学家所知道的只是宇宙从空无中来,也将回归到空无中去。这个宇宙起始于零,也终结于零。”

修·蓝博士继续说:“所以,我已将自己心智的宇宙回归到零,那里面没有存储任何资料。你应该听过其他不同的说法:空、空无、纯粹,随便你怎么称呼它。我的心智现在已经回到零的状态,不论发生了什么,我所要介绍的方法就是持续地回归到零,才能不间断地处于零的状态。”

我看得出来大部分人都被修·蓝博士吸引住了,但也有一些人,就像我,还在这个气场之外。修·蓝博士继续说:“只有当你的心智处于零的状态,创造力即‘灵感’才能发挥作用。用夏威夷话来说,‘灵感’就叫作‘哈’。

“如果你去过夏威夷,哈的意思就是‘灵感’,哇是‘水’,夷是‘神的’,而夏威夷则是‘神的灵感和水’,这就是‘夏威夷’这个词的意思。‘夏威夷’这三个字本身就是一个清理的方法,所以无论我身在何方,我会先确认当时是否需要进行清理。举个例子来说,在我步入这房间之前,我会问:‘有什么是我不知道又需要我去清理的?我不知道还会发生什么,需要清理的又是什么?’所以,如果用这个叫‘夏威夷’的清理方法,我就会得到连我自己都没有意识到的信息,然后回到零的状态。”

“处于零的状态……有件事你必须了解:心智每次只能为两位主人中的一位效劳,要么它为你脑中那个叫作记忆的想法服务,要么它就为灵感服务。

本文选自 乔·维泰利、伊贺列卡拉·修·蓝博士《零极限》

- END -

文章版权属于作者,文中观点不代表发布方,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