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谁人得似张公子,张祜已经60岁,杜牧为何称其为张公子?

前言

偶然看到一篇文章,说的是杜牧与张祜结交,并且赠诗给张祜,称其为张公子。

当时张祜(约785年-849年)已经60岁了,杜牧(803-853)为什么还称呼他为张公子呢?文章里说,张祜当时还是布衣百姓,而杜牧作为刺史,所以称其张公子。

这个解释当然不对,张公子可不是布衣百姓。

谁人得似张公子,张祜已经60岁,杜牧为何称其为张公子?

一、谁人得似张公子,千首诗轻万户侯。

杜牧在池州做刺史的时候,作过一首《登池州九峰楼寄张祜》:

百感中来不自由,角声孤起夕阳楼。

碧山终日思无尽,芳草何年恨即休?

睫在眼前长不见,道非身外更何求。

谁人得似张公子,千首诗轻万户侯。

池州位于皖南长江岸边,是安徽的地级市。据说杜牧的牧童遥指杏花村也是写于池州,市区里如今有两个杏花村景区。

市区内还有一个著名的免费景点:齐山。熟悉杜牧的人一定很熟悉这首《九日齐山登高》:

江涵秋影雁初飞,与客携壶上翠微。

尘世难逢开口笑,菊花须插满头归。

但将酩酊酬佳节,不用登临恨落晖。

古往今来只如此,牛山何必独沾衣。

山上有岳飞诗中提到的池州翠微亭,其诗云:

经年尘土满征衣,特特寻芳上翠微。

好水好山看不足,马蹄催趁月明归。、

扯得有点远了,回到《登池州九峰楼寄张祜》,宋代《王直方诗话》中记载:

小杜守秋浦,与祜为诗友,酷爱祜《宫词》,赠诗曰:“如何故国三千里,虚唱歌词满六宫。”又寄诗云:“睫在眼前长不见,道非身外更何求!谁人得似张公子,千首诗轻万户侯。”

杏花村不远处,就是著名的秋浦河,李白曾有诗《秋浦歌十七首》。小杜守秋浦,意思就是杜牧在池州作刺史。会昌四年九月(844年9月),杜牧迁池州刺史,这年四十二岁,而年长大约二十岁的张祜已经六十岁了。

那么,杜牧为什么为张祜打抱不平呢?

谁人得似张公子,张祜已经60岁,杜牧为何称其为张公子?

二、受到元白打压的张祜

中唐大诗人,最著名的两位是白居易和元稹。但是这二位偏偏看不上张祜。

老街以前写过一篇《一场高考移民的斗诗活动,为什么白居易荐徐凝屈张祜》,说的是白居易打压张祜的故事。这个故事出自唐朝五代王定保的《唐摭言 》卷三:

白樂天典杭州,江東進士多奔杭取解。時張祐自負詩名,以首為己任。既而徐凝後至,郡中有宴,樂天諷二子矛楯。祐曰:僕為解元宜矣,凝曰:君有何佳句?

祐曰:甘露寺詩有‘日月光先到,山河势尽来。’又金山寺詩有‘树影中流见,钟声两岸闻。’”凝曰:善則善矣,奈無野人句云:‘千古长如白练飞,一条界破青山色’。”祐愕然不對,於是一座盡傾凝奪之矣。

唐人考进士,先要在“户口”所在地州府“取解”,然后才有资格去长安参加科举。但是唐人也搞高考移民的动作,读书人可以“投牒自应”, 通过投刺、延誉获得其他地方荐送,又谓“觅举”、“乡贡”、“取解”、“得解”。

张祜和徐凝跑到杭州取解。张祜自以为水平最高、名声最显赫,觉得解首(乡试第一,又称解元)非己莫属。但是白居易却没有看上他,把解首给了徐凝。

多说一句,白居易看好的徐凝这首‘千古长如白练飞,一条界破青山色’,却被苏轼称为恶诗:飞流溅沫知多少,不与徐凝洗恶诗。可见诗文的好坏,真是见仁见智。

有趣的是,徐凝和张祜二人却惺惺相惜,徐凝认为白居易偏袒自己,和张祜两人都放弃了这次乡试走了。

后来令狐楚向皇帝推荐张祜,而身为丞相的元稹却对皇帝说:

祜雕虫小巧,壮夫耻而不为者,或奖激之,恐变陛下风教。"《唐才子 传》

据皮日休《论白居易荐徐凝屈张祜》中分析说,张祜“元和中作宫体诗,词曲艳发.....在元、白时,其誉不甚持重“。

元白二人看不上张祜,但是杜牧却很欣赏他,所以在《登九峰楼寄张祜》中讽刺朝廷不识人才 :睫在眼前长不见。

谁人得似张公子,张祜已经60岁,杜牧为何称其为张公子?

三、为何称张祜为张公子

杜牧《登九峰楼寄张祜》尾联写道:

谁人得似【张公子】,千首诗轻【万户侯】。

可以看出,这个张公子是用了典故,既然轻蔑【万户侯】,可知这个张公子不是寻常人。

在汉成帝时一首童谣中,我们可以看到张公子的身影:

燕燕尾涏涏。张公子,时相见。

木门仓琅根。

燕飞来,啄皇孙。皇孙死,燕啄矢 。

这个童谣出自《前汉书·外戚传》,书中解释了张公子的由来:

成帝每微行出,常与张放俱,而称富平侯家,故曰张公子。

因此南宋文学家吕祖谦说:

凡诗人于张姓者,称为张公子,盖因汉成帝时童谣曰:“张公子,时相见。”

只要是姓张的男子,诗人就称呼其为张公子,例如杜甫《送张二十参军赴蜀州因呈杨五侍御》:

好去张公子,通家别恨添。

杜甫《赠翰林张四学士》:

天上张公子,宫中汉客星 。

李白《鲁郡尧祠送张十四游河北》:

有如张公子,肮脏在风尘。

李白《夜别张五》:

吾多张公子,别酌酣高堂。

北宋范仲淹《上都行送张伯玉》:

南山张公子,气象清且淳。

从题目可以看出,都是赠诗给姓张的人,诗中称为:张公子。

谁人得似张公子,张祜已经60岁,杜牧为何称其为张公子?

结束语

那么张公子是谁呢?

《前汉书·外戚传》提到的张放这个人其实是汉成帝的男宠,他可不是张公子。汉成帝微服出行,对外自称是富平侯(张氏世袭爵位)家中的公子,张公子其实是指汉成帝。

后人称呼张公子,意思是指出身权贵之家的公子(汉成帝冒充张公子)。北宋刘攽《次韵和张屯田新年六十九》中写道:

喜逢张公子,七十健少有。

张屯田(官职)已经快七十了,比张祜年龄还大,还被称作张公子。可见只要姓张,都被诗人叫做张公子 。

@老街味道

原创诗词《游合肥包公祠》,梅争作主先春放,鹭似迎宾点水飞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