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周末故事|中国人的诗情“元宵”

周末故事|中国人的诗情“元宵”

文字&讲述| 于昕

【 敬 请 收 听 】

Today's Story

喜庆红火的元宵节,是传统中国年中一个最重要的文化因子之一。

2008年,元宵节被选入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这个已经传承了两千多年的传统节日,出现在历代文人墨客的诗中、词中、小说中,诠释着东方人含蓄的浪漫。这也注定了元宵节是一个诗情的节日。其实在大陆古代,元宵节就是一个浪漫的节日。

元宵节被称为「上元节」、「元夕节」、「灯节」。与除夕夜相比,元宵夜才是古代少男少女们在一年中最期盼的一天,因为终于可以出来见面了。

周末故事|中国人的诗情“元宵”

在宋代以前,中国实行的是严格的宵禁制度。到了唐朝,上元节开禁三天,女孩子只有到了元宵灯会这天,才会被允许结伴出门看灯赏玩。这正好为青年男女提供了一个美丽邂逅的机会。

在古代,年年此夜,华灯通照。人团月圆之时的元宵节这一天造就了无数良缘美眷,留下了许多美丽诗词与传说故事。

爱情故事,当然要始于相遇,而邂逅相遇的场景,最为著名的当属辛弃疾的《青玉案·元夕》那句:「众里寻他千百度, 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

还有欧阳修《生查子》:「月上柳梢头,人约黄昏后。」这是历史上对于元宵之夜人间爱情的最美诠释,亦是许多有情男女最向往的倾情时光。

周末故事|中国人的诗情“元宵”

流传至今的「破镜重圆」的美丽典故,也是与元宵有关。

当年衣锦华贵、才貌双全的乐昌公主,嫁给了满腹诗书的一代才子徐德言。然而不久,敌军压境,灭国在即。

徐德言担心灭国后夫妻离散,便与公主商定,打破一面铜镜,各持一半,作为日后相见的凭证,并约定在第二年正月十五元宵节卖镜于街市,以获得对方的消息。

不久,国家灭亡,新任国君乱点鸳鸯,将公主送给了一位将军。自此,公主终日郁郁寡欢。终于盼到了第二年的正月十五,便让身旁的老仆人拿着半面铜镜,去街上大声叫卖。

与此同时,徐德言怀念妻子,不惜长途跋涉,上京寻访,终于在元宵节那一天,如约地拿着半面铜镜来到街上。转来转去,突然发现一位老仆人也在叫卖着半面铜镜。他上前拿过来一看,与自己的半面铜镜正吻合。

周末故事|中国人的诗情“元宵”

徐德言睹物思人,不觉泪流满面。问了老仆人才知道,乐昌公主已落入杨府,料想无法再见,愈加伤心起来。

他忍不住在半面镜上写下了一首诗——《破镜诗》,托老仆人带回去。诗中写道:「镜与人俱去,镜归人未归。无复嫦娥影,空留明月辉。」

公主看完丈夫的题诗,悲痛欲绝,终日水米不进。将军盘问再三,才知其中缘由,深为打动,索性成人之美,将徐德言召入府中,让他们二人团聚回归故里。

这一段佳话被四处传扬,便有了「破镜重圆」的美丽典故。

花好月圆人团圆

LANTERN FESTIVAL

月满冰轮、灯烧陆海、人踏春阳,转眼间又到了正月十五。

虽然元宵节代表着「正月里的年」彻底结束了,但月色旧婵娟,灯火仍阑珊。只要爱的人在身边,接下来的日子皆是甜。

周末故事|中国人的诗情“元宵”

编辑:果味

校对:洛川

音频制作:刘星达

图片:摄图网

资料核实、校正:震宇

吉林广播电视台 丨 吉林大喇叭

周末故事|中国人的诗情“元宵”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