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西方艺术史6:古埃及人的另类现实主义与爱琴文明的漫长序曲

西方艺术史6:古埃及人的另类现实主义与爱琴文明的漫长序曲

本文为船长读画“十分钟听懂西方艺术”语音类系列节目第六集,欢迎您收听。

艺术史中,前浪与后浪之间——两种不同的风格、不同的流派,不同审美习惯的分水岭,往往不符合事后一些鲁莽人,急功近利仓促间所下的结论——直到时间远去、远到整个人类已经将其彻底遗忘,因某个机缘巧合的瞬间再度回首时,方能准确地领悟,它们彼此交错,互相补充借鉴、互相塑造着彼此,这一漫长的过程。

从古埃及到古希腊,这段艺术史的演变正是如此。

这一集我们先继续了解古埃及绘画的一些特点,然后顺着尼罗河的流向,从她在地中海的入海口向北300公里,去看看爱琴海中的第一大岛屿——克里特岛,那里的艺术家们,此时正在干些什么。

埃及人敢于如此大胆地表现,其一是遵循了前边所介绍的正面率原则。其二,便是坚持了另一种创作方式:“概念写实主义”。

所谓概念写实,就是完全依据自己头脑中的固有概念去绘制,而不依据眼睛所观察到的事物现实状况去进行写生创作。

类似于“正面率”、“概念写实”这样对现实事物高度提炼、概括的创作思路,也对现代的艺术理论中也深远的影响。

比如法国艺术哲学家丹纳就说:艺术比现实的生活更加真实,它表现现实的本质,这个本质既是事物最明显的特征,而在现实的生活中,我们每天面对的柴米油盐,朝九晚五,其实并不具备表现生活本质的作用。

在“正面率”和“概念写实”以外,埃及的绘画和浮雕还有以下一些原则和特点,他们在构图上注重画面的叙事性,他们将人物、动物等图像沿着一条直线上排列依次出场,就像连环画一样展开故事内容。另一个特点是,在画面的空白处,他们会写上很多的象形文字。

当尼罗河畔的古埃及人,循规蹈矩地遵守着世代相传的规范,在陵墓、石棺、莎草纸上为亡灵绘制那些色彩鲜艳,充满形式感但也僵硬呆板的图像时,与他们隔海相望的爱琴海中克里特岛(Crete)上,这些艺术家们却不像他们那样墨守成规。

克里特岛人的创作目的,显然缺乏埃及人对有关神灵以及来世的信仰诚惶诚恐,并由此而生敬仰之情,他们的画作更多是记录当时有趣的生活与美丽的大自然。

崇拜太阳神的埃及人喜欢运用表现阳光一样的直线,而几乎同一时期克里特岛上的画家,则从温柔的海水中,学会了如何使用曲线,让所表现的物体更加优雅与生动。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