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农村大众》点赞平原县五老志愿者——“身边好人”邹玉才暖心事迹

作者:德州老干部
《农村大众》点赞平原县五老志愿者——“身边好人”邹玉才暖心事迹

近日,《农村大众》山东新闻版大篇幅刊发了德州市平原县老党员、退休教师、首届“德州五老模范”邹玉才,多年来义务为老年公寓老年人理发,为公寓老人送爱心的暖心事迹。

原文链接

“爷们,我们又来理发了!”1月30日,农历腊月廿八,除夕前一天。上午8点30分,邹玉才领着柴宁宁,带着理发工具,走进平原县恩城红运老年公寓,和院里的老人们打招呼。老人们不约而同,要跟着进屋。

“等着啊,一个一个进来。”院长耿现明在楼道里维持秩序,“咱早晚理完,耽误不了中午坐席。”

屋内,两位“理发师”,打开工具箱,拿出推子、剃刀、梳子,开始忙乎起来。

《农村大众》点赞平原县五老志愿者——“身边好人”邹玉才暖心事迹

“爷们,低头,哎,这样理得好看……”邹玉才今年已经70岁,边理边和老人聊天。

“刮刮脸。”旁边的柴宁宁,今年40岁,给一位老人理完发,又刮起脸。身材高挑、干脆利落的她,说起话来惜字如金。

“邹玉才老师是退休教师,柴宁宁在汉德酒厂上班。俩人每个月15日、30日来给我们院民义务理发,七八年了,风雨无阻。”耿现明对两个人敬佩有加。

“从2015年开始来我们敬老院,那时候我们还在陈营村。”副院长王彦新说,“我记得,邹老师比宁宁早来几个月。”

红运老年公寓里,有50多位财政供养的五保老人,原来住在恩城敬老院。敬老院所处的陈营村,距离恩城镇六七公里,条件也相对简陋。为改善老人养老环境,2019年,当地政府将敬老院并入红运老年公寓代养。老人们住上楼,冬有暖气,夏有空调,居住和生活条件大大改善。

“现在邹老师离着近了,骑电动车五六分钟就到。”王彦新说,“那时候得骑20多分钟。”

“柴宁宁才有意思呢!”耿现明笑道,“第一次给老人们送来两个白条鸡,她放下就走,什么都没说。”

《农村大众》点赞平原县五老志愿者——“身边好人”邹玉才暖心事迹

“刚开始有点不好意思。”柴宁宁边帮一位老人脱棉袄边说,“我就是发自内心地想给老人们做点事,也不想让别人知道我是谁。”

柴宁宁来敬老院,有一次正好碰到邹玉才在给老人理发。“理发,老人们更需要。”心灵手巧的她,专门拜邹玉才为师,学会了用剃刀、理平头。从那以后,师徒俩一起每个月两次到敬老院给老人理发,一直坚持至今。柴宁宁上有老,下有小,为保证每个月能来,干销售的她,时常加班加点干工作,同时提前把家里安排妥帖。

院里的老人,一般一个月理发一次,理光头一般需要七八分钟,理平头得20多分钟。来的次数多了,进来一个老人,不用问,邹玉才和柴宁宁俩人就知道老人想留什么发型。

《农村大众》点赞平原县五老志愿者——“身边好人”邹玉才暖心事迹

“老丁,你这胡子、头发,长得像欧洲人。”邹玉才拿着剃刀,呲呲地给老人刮脸,“这胡子茬硬得像老树根。”由于太费力,邹玉才又跑出去,拿来一块热毛巾捂在老人下巴上,用劲来回擦,“得软乎软乎。”

“邹老师也到我们那里给老人义务理发,每个月16日,也坚持七八年了。”听说记者来采访,特意来到现场的恩城安康老年公寓院长王敏说,安康老年公寓最多时有30多位老人,都是本镇自费养老的村民,经济条件普遍不是很好,每个月理发一次,让老人们干净利索,也为老人们省了钱,“邹老师的老伴,有时也跟着到敬老院来,帮老人们洗头。”

“我是一名共产党员!做这些,是为了让大家感受到党和政府的温暖。”邹玉才说,“这事儿,我会一直干下去。”

不知不觉,时针指向11点。近30位需要理发的老人都理完了,柴宁宁细心地把地上的头发都扫干净,邹玉才脱下围裙,“胜利完成任务,回家过年!”

《农村大众》点赞平原县五老志愿者——“身边好人”邹玉才暖心事迹

扫码关注我们

宣传老干部政策,

反映老干部工作,

传递老干部心声,

展示老干部风采。

《农村大众》点赞平原县五老志愿者——“身边好人”邹玉才暖心事迹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