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農村大衆》點贊平原縣五老志願者——“身邊好人”鄒玉才暖心事迹

作者:德州老幹部
《農村大衆》點贊平原縣五老志願者——“身邊好人”鄒玉才暖心事迹

近日,《農村大衆》山東新聞版大篇幅刊發了德州市平原縣老黨員、退休教師、首屆“德州五老模範”鄒玉才,多年來義務為老年較高價的電梯大廈老年人理發,為較高價的電梯大廈老人送愛心的暖心事迹。

原文連結

“爺們,我們又來理發了!”1月30日,農曆臘月廿八,除夕前一天。上午8點30分,鄒玉才領着柴甯甯,帶着理發工具,走進平原縣恩城紅運老年較高價的電梯大廈,和院裡的老人們打招呼。老人們不約而同,要跟着進屋。

“等着啊,一個一個進來。”院長耿現明在樓道裡維持秩序,“咱早晚理完,耽誤不了中午坐席。”

屋内,兩位“理發師”,打開工具箱,拿出推子、剃刀、梳子,開始忙乎起來。

《農村大衆》點贊平原縣五老志願者——“身邊好人”鄒玉才暖心事迹

“爺們,低頭,哎,這樣理得好看……”鄒玉才今年已經70歲,邊理邊和老人聊天。

“刮刮臉。”旁邊的柴甯甯,今年40歲,給一位老人理完發,又刮起臉。身材高挑、幹脆利落的她,說起話來惜字如金。

“鄒玉才老師是退休教師,柴甯甯在漢德酒廠上班。倆人每個月15日、30日來給我們院民義務理發,七八年了,風雨無阻。”耿現明對兩個人敬佩有加。

“從2015年開始來我們敬老院,那時候我們還在陳營村。”副院長王彥新說,“我記得,鄒老師比甯甯早來幾個月。”

紅運老年較高價的電梯大廈裡,有50多位财政供養的五保老人,原來住在恩城敬老院。敬老院所處的陳營村,距離恩城鎮六七公裡,條件也相對簡陋。為改善老人養老環境,2019年,當地政府将敬老院并入紅運老年較高價的電梯大廈代養。老人們住上樓,冬有暖氣,夏有空調,居住和生活條件大大改善。

“現在鄒老師離着近了,騎電動車五六分鐘就到。”王彥新說,“那時候得騎20多分鐘。”

“柴甯甯才有意思呢!”耿現明笑道,“第一次給老人們送來兩個白條雞,她放下就走,什麼都沒說。”

《農村大衆》點贊平原縣五老志願者——“身邊好人”鄒玉才暖心事迹

“剛開始有點不好意思。”柴甯甯邊幫一位老人脫棉襖邊說,“我就是發自内心地想給老人們做點事,也不想讓别人知道我是誰。”

柴甯甯來敬老院,有一次正好碰到鄒玉才在給老人理發。“理發,老人們更需要。”心靈手巧的她,專門拜鄒玉才為師,學會了用剃刀、理平頭。從那以後,師徒倆一起每個月兩次到敬老院給老人理發,一直堅持至今。柴甯甯上有老,下有小,為保證每個月能來,幹銷售的她,時常加班加點幹工作,同時提前把家裡安排妥帖。

院裡的老人,一般一個月理發一次,理光頭一般需要七八分鐘,理平頭得20多分鐘。來的次數多了,進來一個老人,不用問,鄒玉才和柴甯甯倆人就知道老人想留什麼發型。

《農村大衆》點贊平原縣五老志願者——“身邊好人”鄒玉才暖心事迹

“老丁,你這胡子、頭發,長得像歐洲人。”鄒玉才拿着剃刀,呲呲地給老人刮臉,“這胡子茬硬得像老樹根。”由于太費力,鄒玉才又跑出去,拿來一塊熱毛巾捂在老人下巴上,用勁來回擦,“得軟乎軟乎。”

“鄒老師也到我們那裡給老人義務理發,每個月16日,也堅持七八年了。”聽說記者來采訪,特意來到現場的恩城安康老年較高價的電梯大廈院長王敏說,安康老年較高價的電梯大廈最多時有30多位老人,都是本鎮自費養老的村民,經濟條件普遍不是很好,每個月理發一次,讓老人們幹淨利索,也為老人們省了錢,“鄒老師的老伴,有時也跟着到敬老院來,幫老人們洗頭。”

“我是一名共産黨員!做這些,是為了讓大家感受到黨和政府的溫暖。”鄒玉才說,“這事兒,我會一直幹下去。”

不知不覺,時針指向11點。近30位需要理發的老人都理完了,柴甯甯細心地把地上的頭發都掃幹淨,鄒玉才脫下圍裙,“勝利完成任務,回家過年!”

《農村大衆》點贊平原縣五老志願者——“身邊好人”鄒玉才暖心事迹

掃碼關注我們

宣傳老幹部政策,

反映老幹部工作,

傳遞老幹部心聲,

展示老幹部風采。

《農村大衆》點贊平原縣五老志願者——“身邊好人”鄒玉才暖心事迹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