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清涼赏析|禅诗:山夜闻钟

清涼赏析|禅诗:山夜闻钟

这是一首以禅院钟声为题材的禅理诗。

钟声是中国古代禅诗中取材最多的对象之一,凡与钟声有关的诗累计起来不下千余句。名句如孟浩然的“东林精舍近,日暮坐闻钟”;(《晚泊浔阳望庐山》)王维的“古木无人径,深山何处钟”;(《过香积寺》)裴迪的“林端远堞见,风末疏钟闻”;(《青龙寺昙壁上人院集》)钱起的“清钟扬虚谷,微月深重峦”;(《东城初陷与薛员外王补阙暝投南山佛寺》)刘长卿的“香随青霭散,钟过白云来”;(《自道林寺西入石路到麓山》)綦毋潜的“塔影挂清汉,钟声和白云”;(《题灵隐寺上顶院》)韦应物的“鸣钟惊岩壑,焚香满空虚”(《寄皎然上人》)等。钟声给人空灵悠远的清禅之气,将人带入无限渺远的幻想世界。

张说的《山夜闻钟》,可谓传神之作,诗中饱蕴宗教哲理。在一个寒蟾清辉、山深霜风的夜晚,一切归于静谧,忽然一阵浩钟,撞开了诗人想象的栅栏。那仿佛飘自碧虚中的袅袅宏音,听起来好像在眼前,寻找却没有踪迹,前声才过,后音又至,纵横涤荡,爽心动容,令人心茅塞顿开。原来空灵的世界这般伟丽,又何必执着于生灭之妄念呢?全诗由闻钟而引发感慨。先写诗人之清静闲适,夜卧小歇;复写环境之清寒虚洁。此时钟声浩荡恍若自天际而来,“前声既春容,后声复晃荡。听之如可见,寻之定无像”,这四句最是神到之笔。

前声、后声二句,给人以透不过气来的压抑窒息之感,而听之、寻之,又显得那般轻灵,甚或有些许稚气,显示了一位艺术家心灵世界里特有的童贞与性灵。语既平实,意性醇浓,实为难得之作。

文 :网络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