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年过九旬,他们依然关心这个世界

学俊出版社:"人生不超过百年,往往带着千年之忧","我不善于争辩!我也必须这样做。有一群九十多岁的人,依然以"暮光之城"的姿态回应时代的命题,不怕修路远、上上下、寻觅。本期稍作梳理,以示尊重,也欢迎读者朋友留言补充(以下排名不分顺序)。

吴景轩

年过九旬,他们依然关心这个世界

吴景轩,1930年1月24日生于南京,江苏省武进市(今常州市武进区,边远镇),经济学家,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研究员。1954年毕业于复旦大学,获经济学学位。著有《中国经济改革的总体设计》、《当代中国经济改革》、《中国增长模式的选择》、《市场经济呼唤法治》和《重启改革议程》。等著作。

世界上所有国家都需要创新。与发达国家相比,中国实现社会制度和规则现代化的任务更加重要和紧迫,因此需要来自各方的社会创新。除了我们的"90后",我们希望社会各界都能参与到推动社会创新中来。我们都可以尽自己的一份力量,看到这个国家的希望。

中国

年过九旬,他们依然关心这个世界

1930年6月22日生于湖南阜阳,生于上海,学者、翻译家,中国社会科学院名誉司士,曾任中国社会科学院美国研究所所长、《美国研究》主编。国际政治和美国研究专家,著有《美国对华政策的起源与发展:1945-1950》、《中国首都自传》和《世界与地球:中国首都的90个自我叙事》。

我是读书的学生,被派往天地,一片小小的大海,没有什么值得传承的。然而,我所经历的时代是起起伏伏,往往是惊天动地的事情,个人的命运也漂浮着。

......

事实上,我从人生退到思想已经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西方谚语"生命从四十岁开始",但我从六十岁开始,甚至更晚。原来既没有劳动形态的情况,也没有"主体"的冲动,头脑清醒,足以养活一天。有带钢琴的书,快乐。但总有一种团结,挥之不去的情结。在这种物质流动中,战争、杀戮的手段不断升级,人性的"邪恶"一面在世上显现,人类会不会在胡迪?陶醉于我们国家和人民的"崛起"言论,精神家园在哪里?生活在破旧的房间里,俯仰远古时代,心灵浩瀚,对斯图斯的人来说,甚至对地球上的人类来说,都很难放手,比如在喉咙里,不得不发出声音。

于英兴

年过九旬,他们依然关心这个世界

余英石,1930年1月22日出生于天津,祖籍安徽省吴山县金城村,历史学家、汉学家,曾是钱牧、杨连轩。他曾是哈佛大学教授、耶鲁大学教授和普林斯顿大学教授。2006年,他被授予克鲁格人文社会科学终身成就奖,即诺贝尔人文奖,并于2014年获得唐氏奖首届中国研究奖。著有《寻找胡石的旅程》、《宋明丽与政治文化》、《未完成的天赋:从顾维刚日记看顾伟刚的内心世界》、《知识人与中国文化的价值》、《人文与民主》和《于英石回忆录》等著作。

在这个时代,我能做的就是做我自己。我没有英雄崇拜,也不觉得自己自卑,因为我生来就有那么多钱,只有那么多天赋。这不是我能决定的事情,这是一个遗传决定,这与我的环境有关。如果我小时候没有在农村呆了八九年,我就不会对传统社会和文化有亲切的了解。但如果我没有机会上现代小学或中学,我注定不会成为一名数学家或物理学家。我对中国历史只有一点点背景,我只能做我自己。我不是傲慢或自负的,人们只能知道他们有多少钱,他们做了多少生意。别看别人有钱,我也想做大生意,那画老虎就不是反狗了。总而言之,努力完成自我,也要懂得尊重他人,这就是所谓的"博学知识",即成为有尊严知识的最好方式。

叶家英

年过九旬,他们依然关心这个世界

叶家颖,1924年7月2日出生于北京,土木蒙古族,1945年毕业于北平辅仁大学中国研究系,1954年在台湾大学任教15年,1969年移居加拿大温哥华,不列颠哥伦比亚大学终身教授,1991年被授予"加拿大皇家学会"称号。现任中央文史馆馆长、南开大学中国古典文化研究所所长。著有《加林诗集》、《加林论文集》、《魏国和他的文学评论》等。

我有两个愿望,一个是用诗歌讲述下一代年轻人的生活经历,二是把真正的诗歌吟诵传递给后代。

蒋平

年过九旬,他们依然关心这个世界

蒋平,1930年12月28日出生,浙江宁波市法学家。1956年加入北京政法学院(原中国政法大学)。1983年至1990年,任中国政法大学副校长、校长,2001年10月12日被授予中国政法大学"终身教授"称号。著有《西方国家民商法导论》、《罗马法的基础》、《漂浮与死:八十种自我叙事》等。

年过九旬,他们依然关心这个世界

"

江平90岁生日(假年),许多先生的朋友、弟子等聚集在北京京怡宾馆庆祝先生生日。据悉,蒋平先生在现场发表了三点心思(对大思):

一个人生在苦恼中,死于和平。

第二种是只向真理低头。

第三,法治。法治高于改革。如果改革软弱无力,法治就是底线。

李一宁

年过九旬,他们依然关心这个世界

李一宁,1930年11月22日出生于南京,原籍江苏省仪征市。1955年毕业于北京大学经济系,毕业后留校,任北京大学经济管理系主任、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院院长。研究领域是宏观经济政策和经济思想的历史。著有《中国经济改革思想》、《存量制度与现代市场经济》、《超越市场,超越政府——论道德力量在经济中的作用》、《资本主义的起源——比较经济史研究》、《罗马-拜占庭经济史》、《工业化与制度调整——西欧经济史研究》等著作。李一宁因在20世纪80年代初对产权不明的国有企业和集体企业进行大规模股份制改革的思想而被经济学界昵称为"李氏股份"。

年过九旬,他们依然关心这个世界

权力和无知是世界上最可怕的事情。

作为读者,总有一些积极向上、家庭、改善人们生活的想法,这是我坚持现在的动力。

李泽厚

年过九旬,他们依然关心这个世界

李泽厚,1930年6月13日生于湖南省长沙市,1954年毕业于北京大学哲学系,现为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研究所研究员、巴黎国际哲学学院院士、科罗拉多科学院人文科学荣誉博士。他是批判性哲学批评 - 康德评论,美的过程和其他重大影响的作者。80年代,李泽厚不断拓展学术领域,督促思想界走启蒙之路。他提出的"启蒙救赎的双重变种",使人们对中国近代史有了更深刻的了解,激励知识分子承担起启蒙的责任。

看看中国或用"理性"的眼睛。中国那么大,那么复杂,用别的眼睛看不见,用阶级斗争的眼睛,革命的眼睛,皇帝的眼睛,骡子的眼睛,道德的眼睛,不能。用简单,情感的眼睛不清楚。无论人们用什么最先进的形容词来赞美中国或责骂中国,我们都应该在面对事实时负责任地思考。我的口头禅是,我只对历史和人民负责。

徐伟云

年过九旬,他们依然关心这个世界

徐维云,1930年7月10日出生于中国福建省厦门市,江苏省无锡市历史学家,现为匹兹堡大学历史学教授、中央研究所院士。徐学问学过中西研究,曾在台湾、美国、香港任教,擅长运用社会科学的理论和方法治理历史,主要涉及中国文化史、社会经济史、中国古代史等领域。著有《万古河》、《心灵之旅》和《中国古代文化特征》。

今天的学术界非常明显迷人,但也非常明显地执着于不完整,两者是一对一对。抱着不完整又看不见全貌,所以敬拜外面,拿外在的东西来填补,没有自发的精神,有智慧却不敢放手,不敢用自己的智慧来解决自己的精神困扰和饥饿,这是一件值得关注的事情。因此,如果改革开放真的是一个意义重大的政府,那么此时就必须放宽人们的思想,必须放宽资源,鼓励人民富裕,同时也要释放一批资源,鼓励学术界、文化界做价值的探索、价值重构工作。

徐元正

年过九旬,他们依然关心这个世界

徐元正,1921年4月18日生于江西省南昌市,1943年毕业于西南华大学外语系,次年进入清华大学研究院外国文研究所,赴欧留学。回到北京等外国中国学院后,担任英语、法语教授,自1983年起在北京大学担任教授。徐元正毕生致力于翻译工作,翻译并出版了《诗集》、《楚书》、《李白诗选》、《西区红黑》、《莎士比亚选集》、《包法里夫人》等120多部中、英法文学作品集,后还有约翰·克里斯托弗等。

真理是可以知道的,但它可能不是众所周知的真理。

真理是已知的,但不一定是真的。

王定轩

年过九旬,他们依然关心这个世界

王定轩,1925年4月生于山东省仓山县兰陵市。笔名笔直,是当代著名的中国散文家。1949年赴台湾,1978年赴美国,退休后定居纽约。王定轩一生无动于衷的名利,努力"写全人类的问题",努力发展散文艺术,最终使其成为人人一代散文,被誉为"一代中国人的眼睛"、"崛起的脊梁"。其《人生四书》、《作文四书》等作品畅销不少,至今。从1992年到2009年,王定轩出版了17年的回忆录四重奏。这四卷集生活经验、审美观和深刻的哲学融为一体,展现了中国一代纠结、生死循环的因果关系。

我一直认为,作品和作家之间没有道德联系,个性就是个性,艺术水平就是艺术水平。现在我知道,卑鄙的心灵不能产生高度的工作,狭隘的思想不能产生广泛的作品,肤浅的头脑不能产生深刻的工作,丑陋的心不能产生美丽,庸俗的心不能产生高层次的品味,冷酷的心不能产生爱。一个作家必须提高自己的思想,除非他太年轻而无法前进,他必须"实践"。

于华华

年过九旬,他们依然关心这个世界

1925年1月11日出生于武汉,1949年随家人逃往台湾,在编辑《自由中国》时卷入白色恐怖,1979年与中国大陆、台湾、香港作家隔绝30年,在爱荷华州首次相识,于1979年与来自中国大陆、台湾和香港的作家隔绝,首次在爱荷华州相遇。白贤勇、林怀民、莫燕等都是她客厅的客人。她本人也被称为"世界文学之母",是20世纪中国文学最重要的推动者之一。著有《三清桃》《梦谷合集》《花开集》(译集)等。

现在的人,大致可以分为三种:一种是坑里的飞蛾,昼夜臭味居。一个是失去人的身体,只是本能的生存,没有欢笑,没有眼泪,没有爱,没有恨。还有一种人生活在灵界,用毅力和信心保护自己。物质世界很小,充满了欺诈和利益冲突。只有在精神世界里,才能开辟出无限的喜乐之地、自由,而世界无可争辩。

毛玉轩

年过九旬,他们依然关心这个世界

毛玉轩,1929年1月14日出生于南京。1950年毕业于上海交通大学机械系,1975年开始从事微观经济学研究,1986年赴美担任哈佛大学注册访问学者,1990年被聘为澳大利亚昆士兰大学经济系高级讲师,教授研究生班的微观经济学;著有《生活中的经济学》、《谁阻止我们致富》、《中国人的道德前景》和《中国人的焦虑从何而来》。

对于中国的年轻人,我对他们的建议是,我希望他们有能力独立思考。我非常希望他们能追求真理。什么是假的?真正要追求的是什么?追求理性就是要有逻辑。如果这两件事能够做到,我们的下一代就会有希望。

杨伟

年过九旬,他们依然关心这个世界

杨伟,1919年9月12日出生于天津,曾就读于西南大学、重庆中央大学,学习外语。译者,主要译者有《呼啸山庄》、《太阳永不落山》、《俄罗斯性格》、《伟大时刻》、《纯真与体验之歌》等。他是儿童诗歌的作者,如"做你自己的事情"。

当我能把心里的话变成纸上的文字,当然说实话,不要撒谎,这可能意味着我没有浪费我的生命。

何兆武

年过九旬,他们依然关心这个世界

何兆武,1921年9月14日出生于北京,原籍湖南岳阳,1943年毕业于西南联合大学历史系。自1986年以来,他一直担任清华大学思想文化研究所教授。长期从事历史理论、历史哲学、思想史的研究,以及西方经典著作的翻译。译文包括《社会契约论》、《思想》、《关于历史理性的批判论文集》和《历史与哲学》。

一个所谓的良好制度应该允许最大的人类自由。没有寻求知识的自由,没有思想的自由,没有人格的发展,就没有个人的创造力,而个人的原始能力其实才是真正的第一生产力。如果我们只能读圣经,读圣经,张开嘴都是一样的话语,就不可能产生任何结果。当然,绝对的自由是不可能的,为所欲为,都会侵犯他人,但在这个范围内,个人的自由越大越好。

找记者、找报道、求助,各大应用市场下载"赤路点"APP或搜索微信小程序"点情报站",全省600多家主流媒体记者在线等你报道!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