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 嗷嗷胡
“今天在车展上看见一个车,不能点外卖、不跟人聊天、也不叫你铺床过夜。它就把自己当个车——像个神经病。”
人们正狂热地将汽车推向除了车以外的任何东西:它是智能终端,是第四空间,是人工智能机器人,是用户的情感伙伴……它们能进化、它们会交流,它们有情感、它们懂温暖。当你看着它成长、当它伴着你生活,还养什么猫猫狗狗,还想什么生儿育女?提高出生率,从警惕汽车广告打感情牌抓起。
扯远了,搂回来。好消息是,这世上仍有人觉得:车子嘛,还是阔以回归交通工具本质滴。

其中一个叫Gordon Murray,临近虎年新年,他自立门户的GMA(Gordon Murray Automotive)发布了第二款,也是其亲民廉价版车型T.33。十天后,这款限量100辆、价值180万美元的双座小客车宣告售罄。
别急着换台,只把豪车超跑当“我买不起所以跟我无关”的消费品看?格局小了朋友。
Gordon Murray对于爱好性能车的朋友不陌生,也是一个检测“车迷纯度”的绝佳工具。他是蓝星最贵超级跑车没有之一(价值更高的250GTO等严格讲不属于supercar)——迈凯伦F1的主导设计师,一手缔造了这个最新落槌价超过2000万美元的四轮机动车传奇。
当然你也许经常听到,某某歪果仁是某某名车设计师。但Gordon Murray和迈凯伦F1有所不同,其诞生的1990年代前后迈凯伦全无民用车业务,基本不存在来自其他方面的干扰。于是迈凯伦F1几乎是完全按照Gordon Murray的意图打造出来的,然后迄今为止始终保持着封神地位。
请在图中找出米卡·哈基宁
贵为人类汽车工业几十年来空前绝后(至少绝后至今)之作,迈凯伦F1的故事别说本文一篇文章了,一本书都完全不够用(也确实有诸多中外书籍专门讲述)。本胡斗胆,简单帮完全不了解的朋友凝练几个关键点:独特的中置驾驶席三座布局、向宝马定制的V12高转速自吸引擎、诞生时全球极速纪录、90年代末勒芒赛场霸榜。
Gordon Murray之后在迈凯伦参与了与奔驰合作的SLR项目,但SLR在奔驰的需求影响下,与Gordon最希望打造的汽车相去甚远。原迈凯伦F1车型团队后来四散飘零,Gordon Murray成立了自己的GMA。所以迈凯伦最新致敬F1的Speedtail虽同为三座布局,却与当年的F1貌合神离。
GMA成立后除了从事一些技术开发,到2020年终于推出了自己的首个量产超跑,直接定位迈凯伦F1新时代继承人的GMA T.50。作为Gordon Murray本人的亲笔续作,T.50和迈凯伦F1的关系,要远比同品牌的迈凯伦Speedtail更接近。
除了继承三座布局、V12高转自吸和坚持手动变速器,T.50还加入了Gordon Murray在70年代布拉汉姆F1赛车上设计的,首创即被禁用的尾部主动地效风扇。GMA T.50的售价定在了300万美元左右,如果你对这个数量级已经完全没概念的话,大概是布加迪Chiron、AMG ONE的级别区间。
再然后,Gordon Murray还有一颗“亲民”的心,仅售180万美元(大概是迈凯伦Senna这个区间)的T.33来了。减少了部分动力,变回了正常双座布局,去掉了T.50上的轻混技术,惊人的大风扇当然也被砍掉。甚至Gordon还丧病地,砍掉了如今超跑标配的碳纤维单体壳车身,改为GMA的iStream Superlight铝/碳混合车身。
好了,稍稍冗长的背景介绍到此结束。
单纯的超跑新闻离大家太远,各种华丽丽的性能数据堆出来也只是过眼瘾,对这些感兴趣的petrol heads,估计早有其他渠道了解并如数家珍。比起Gordon Murray和GMA的两款超跑本身,我更想谈的是这逆行于全世界的造车理念。
无论你是否对于超跑有兴趣有了解,其实前面几张图看下来,都多少会感觉到Gordon Murray的T.50/T.33身上带着一股子“就这?”气质。如果说T.50好歹还有个车尾风扇可以撑场子,T.33则完全没有一副180万美元的卖相:它看上去确实不会便宜(高低是个跑车),但怎么也不像是有“那么贵”的样子
回忆一下LaFerrari,千万级别超跑应该是个什么气场,咱没吃过猪肉也是知道个大概的。
Gordon Murray虽然是正儿八经的性能车老炮,但他着实是一个很特别的超跑设计师。比如说名满天下的迈凯伦F1,他本人最大的不满竟是“行李空间少”,其实用主义精神之朴素接地气,放在汽车论坛估计能被键盘侠们骂到退网。
一手塑造了这个星球上价值最高的超级跑车没有之一,然后在那里抱怨没处放行李……在GMA每次发布新车的讲解视频中,Gordon Murray必做的一件事就是——不是踩油门漂移拉烟,是亲身示范打开行李舱的动作够不够方便。
T.33的行李箱设计
T.33在今天的视角下,带着一种近乎“不知流量经济为何物”的时代隔绝感,完全没有任何夸张凌厉的线条,也没有哪怕一丝刻意去挑逗富豪G点的小心机。Gordon Murray表示其灵感来自60年代,T.33柔和饱满的线条,也确实像极了法拉利250LM、Abarth OT2000等意大利老车。
对于外观设计,Gordon Murray的态度是“尽可能的干净简单(clean and simple)”,没有任何一个部分是不具备具体作用的多余设计。所以你会发现作为超跑的T.33身上,没有任何今天新车——哪怕1.5T家用车——身上常见的:八个风刀、六个进风口、四个出风口……
造的是千万级人民币起步、生来就为万众瞩目的顶级Hypercar,流量与眼球却从没进入考虑范围。
古香古色.jpg
性能就更有意思了,Gordon Murray打造的迈凯伦F1曾是世界极速纪录保持者(1998,386km/h),曾包揽勒芒24小时耐力赛前四,可以说直道赛道两开花。然而今天他却说自己不care性能——或者更准确说,是驾驶感受的优先级要远高于性能数据(甚至包括圈速)。
动力方面,Gordon坚持自吸+手动这一原教旨驾驶乐趣配方。T.50和T.33都采用了来自考斯沃斯的3.9L V12引擎,红线转速是让petrol heads疯狂的1.2/1.1万转/分。但二者600-700马力的峰值功率,在今天这个超跑动辄上千匹的年代,是真正的平平无奇。GMA把更多精力,用在了发动机的低转速扭矩、动力响应速度上。
对动力响应的执迷让Gordon宁可加入轻混动(T.50),也不愿以涡轮取代自吸。而众所周知自吸高转往往不利低扭。于是在他特别要求下,T.33能在2500转/分开始输出75%扭矩、4500转/分以上输出90%以上扭矩——这样具体的描述针对的是真正的买主,至于几秒破百、马力数字之类,为什么要满足我等键盘侠呢。
GMA的品牌精髓被浓缩为几句话:不追求流行时尚、不追求性能数据拔尖、不追求销量,永远都不。
像我等这样边缘外围的小粉丝们爱咋想咋想去吧,不是真正懂得驾驶的新富阶层也不必附会,只为100位有钱有闲识货懂行的小群体,打造虽不夺眼球但他们真正享受的产品。这,大概就是实体化的私域流量吧。
Gordon Murray和他的GMA,是今天汽车世界的逆行者。哪怕超级跑车这个汽车工业的金字塔尖,也没有任何一家大牌敢把这几个“不追求”念全。放在整个汽车市场中,就更是绝对的另类。连实用主义的根据地五菱宏光都在拥抱流量,你打着灯笼也找不到敢对那些东西说“我不在乎”的人。
不要觉得超级跑车离我们太远,这一切与我们毫无关联。《穿Prada的女王》中那句话(不要觉得时尚与你无关)也适用于汽车等诸多行业,倘若金字塔顶真的突然出现了“脱虚向实”,或许会在并不太久的将来影响到你我的购车偏好。
“Simple and Honest”
我们正处在汽车行业百年来的“最好”时候:全民关注,社会顶流,街边下棋大爷都知道蔚小理多牛。新车如云,你几乎能在其中找到任何一个自己的口味。水里的月亮,天上的星星,多么离谱到外太空的想法,车企们看上去都能满足你,只怕你自己想不到。
唯独,要是说到一辆足够诚实简单、“它就那么一个车安安静静在那里”的新车,没有,也不会有。已经没有哪家车企胆敢把自己简单化,因为“简单”的东西想去教育市场实在吃力不讨好,在今天这个长于一个分句就难以传播的时代背景下,粗暴的过饱和定义才被视为无上的真理。
就像一张包含了世上任意一种颜色的画布,看起来穷尽了无限种可能,唯独缺的是Photoshop里表示透明的灰白格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