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解开辛弃疾青山之谜一:我见青山多妩媚,料青山见我应如是。

可以这么说,辛弃疾除了清醒状态下写的诗词可以读懂外,大部分作品皆是醉意朦胧中所作,跳跃性极大,意象虽不晦涩却很难读懂其诗词真正的含义,甚至连翻译成现代语言都有困难。

解开辛弃疾青山之谜一:我见青山多妩媚,料青山见我应如是。

要真正参透其意蕴 ,必须彻底洞察其笔下的“青山”这一意象的深层内涵与审美价值。

其诗凭栏听风,抚琴听韵。

读辛弃疾的醉诗,总是让你云里雾里,摸不准吃不透。

与苏东坡直抒胸臆豪放不同,辛弃疾兼有豪放与婉约,故其诗跌宕起伏,然深藏不露。既有苏东坡之遒劲峭拔,又有李太白之狂放不羁,兼有李商隐之隐而不发!

解开辛弃疾青山之谜一:我见青山多妩媚,料青山见我应如是。

那一句“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名垂千古,然一个“他”字令世人猜测至今 不知道到底指谁?

又一句“冷雁寒云渠有恨,春风自满余怀”,至今“渠”字都是一个谜。

抑或“青山遮不住,毕竟东流去”这样壮怀激烈的语句,今人却无法准确诠释出其真实含义。

解开辛弃疾青山之谜一:我见青山多妩媚,料青山见我应如是。

读其诗词,只能凭栏听风,抚琴听韵。

读者只有眼观六路,耳听八方,屏住呼吸,才能于其亦刚亦柔的琴音之间听出余音缭绕,听出其破碎的心击打山川河流的回响!

特别是,青山这一物像,在辛弃疾笔下神出鬼没,与其不离不弃。或与其同饮或与其共醉,或与其相拥或与其共眠。

在《贺新郎》中有“我见青山多妩媚,料青山见我应如是”之句;在《菩萨蛮》中有“青山欲共高人语,联翩万马来无数”之句;在《沁园春》中有“青山意气峥嵘,似为我归来妩媚生”之句;在《临江仙.冷雁寒云渠有恨》中有“青山却自要安排”……奈何?

解开辛弃疾青山之谜一:我见青山多妩媚,料青山见我应如是。

看山不是山,相看两不厌

他早已寄情山水,托身于青山,即使青山遮不住,毕竟东流去!因为青山欲共高人语,因为我见青山多妩媚,料青山、见我应如是。

让我们一起走进辛弃疾诗词中的一座座青山!

解开辛弃疾青山之谜一:我见青山多妩媚,料青山见我应如是。

◎青山欲共高人语。

《菩萨蛮·金陵赏心亭为叶丞相赋》

宋.辛弃疾(公元1174年春)

青山欲共高人语。联翩万马来无数。烟雨却低回。望来终不来。

人言头上发。总向愁中白。拍手笑沙鸥。一身都是愁。

解开辛弃疾青山之谜一:我见青山多妩媚,料青山见我应如是。

正由于辛弃疾是在金人统治下的北方长大的,他身上,有一种燕赵奇士的侠义之气。故其用词狂放飘逸,大胆使用夸张手法。

“青山欲共高人语。联翩万马来无数。烟雨却低回。望来终不来。”面对茫茫群山,他胸中万马奔腾,群山仿佛有意疾驶而来,却在烟雨中徘徊不前。这正是辛弃疾心像的写照,胸中有千军万马,却无法自由驰骋疆场!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