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学上说,从自卑到超越,中间差个【次人格整合过程】。今天读武志红老师的《感谢自己的不完美》,读到“次人格整合”的概念。我觉得这很好的诠释了自我和解的深层含义。
“次人格整合法”的宗旨就是:直面创伤➡️反思创伤➡️做出改变➡️接纳自我。
1⃣️直面次人格。
《疗愈你的内在小孩》里说,每个人心中都有一个受伤的内在小孩,你封闭了它,就不能把真我放行。
《可塑的我》里说,让情感得到正向流动,才能建立健康的关系模式。
《和另一个自己谈谈心》里说,我是可塑的,不是破碎的。
所以,告诉自己"我很好,没关系",压抑逃避自己的次人格,都不是明朗的选择。
你要明白,没关系的另一面是有关系,越逃避越羞愧,越把自己画地为牢。转变观念,学会去觉察次人格,倾听理解,这很重要。
2⃣️反思次人格。
武志红老师说,封闭自我,逃避创伤的人,大多数的自我理解,都是沉醉到自己的感觉中而完成的。
正确的反思次人格,需要借助更专业权威的工具,拓展认知格局,多维度反思接纳。
阅读心理学书籍、人生哲学书籍、经典小说,从中觉悟反思,就是很简单的一个方式。如何在阅读中去输出反思,也可以看看我往期的笔记。
3⃣️做出改变。
一定要去找到自己的使命目标,拥有危机意识。
说一下我自己身上一个潜移默化改变我的认知吧:以前我会逃避自己的性格缺陷,从什么时候开始真正去直面自己,多维度反思自己的呢?一个是因为社会阅历的提升,一个是因为我开始对自己次人格带来的危机感到了很强烈的恐惧。
我觉察到我明明能力不落后于他人,但却总是在走下坡路,毕业快5年了,依然还在原地打转。
在这种危机的冲突下,我做出改变,结合自己的能力和性格,走上了文字道路,坚持阅读,反思,写作,表达,遇到更多同频的人,也慢慢看到更多可能性。
武志红老师说,如果我们没有求助于内心深处的价值观和动力,没有求助于我们生命中蕞重要的声音,就很难真正爱自己。
而想要改变自己,蕞重要的就是找到自己的人生使命目标,认知觉醒,就在于那个危机上。找到那个危机,就是刺激自己去改变的动力。
4⃣️接纳自我。
用明朗的态度去期望未来。
我们无法改变自己的过去,无法抹去过去经历的人格影子,但是相信自己的可塑性,会让我们明白,深入地碰触自己内心的黑暗,而不是逃避黑暗去追求快乐乃至一个外在的好形象,这才是治愈之路。#情感点评大赏# #治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