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读书196——《三国两晋南北朝》(4)江南一派歌舞升平,北方却是百多年的腥风血雨,这就是五胡十六国时期。五胡十六国不是一

作者:北京萧然物外

读书196 ——《三国两晋南北朝》(4)

江南一派歌舞升平,北方却是百多年的腥风血雨,这就是五胡十六国时期。

五胡十六国不是一个朝代,而是一个时代。西晋中后期爆发八王之乱,史称“永嘉之乱”,西晋灭亡。此间及之后,匈奴、鲜卑、羯、羌和氐五个少数民族以及汉族等民族在北方和四川建立了多个割据政权,其中具有一定代表性的有前凉、成汉、前秦等十六个国家,这五个少数民族和十六个国家被后人称为“五胡十六国”。一个个短命的国家陆续成立又相继灭亡,直到北魏建立,这一时期史称“五胡乱华”。

所谓“五胡”并非只有五个,另外还有乌桓、丁零、高句丽等多个少数民族。羌族原据西凉之外,即今甘肃武威、张掖西北。羌族嗜武,三国中董卓、马腾、韩遂等人曾率羌族士兵横扫大片国土。“五胡乱华”时,羌族成立割据政权后秦。两宋前后,部分羌族迁徙到西南,今天的阿坝藏羌州一带,部分进入中原与汉族融合,少量留在西北,羌族是迄今“五胡”中唯一尚在的民族。乌桓是一个短命的民族,《三国演义》中用大量篇幅描写了曹操远征乌桓的故事。乌桓是古老的东胡族后裔,东胡败于匈奴,退到乌桓山一支以乌桓为族号,退到鲜卑山的一支以鲜卑为族号,这就是后来的乌桓族和鲜卑族。乌桓族后被汉族、鲜卑族同化。鲜卑建立北魏王朝。氐族起源于四川松潘高原,是一个农耕民族,氐族貌似没有什么存在感,但这个民族建立了“五胡”中的第一个割据政权——成汉,其后,前秦统治者苻坚一度统一北方地区。羯族曾是匈奴的一个部落,羯族存在的时间不长,“五胡乱华”时成立割据政权后赵。匈奴先后成立前赵、北凉等,以后逐渐融入其他民族,秦汉以来这个中原最大的、时间最长的敌人终于不复存在。高句丽厉害,居然拖垮了大隋王朝,也让唐太宗遭到少有的失败。

站在现在的立场上看待“五胡乱华”,这不是国家与国家之间的战争,而是中华大地不同民族之间的一场“混战”,是一场大戏中不同角色在不同时间、不同地点的不同表演。社会动乱使得百姓民不聊生,但从历史上看这一时期也有一定的进步意义。

五胡十六国对汉族地区最大的影响就是人口大迁徙。中国历史上曾经有过多次人口迁徙。春秋战国时期实行分封制,被封人员远赴封地,这是一种迁徙;秦国始皇帝派兵数十万进入岭南未归,这也是一种迁徙。这些迁徙可以理解为“政策性迁徙”,相对来讲规模不大。以后历朝历代均有不同规模的“政策性迁徙”。

中国第一次人口大迁徙就是在“五胡乱华”时。这段时间的迁徙分为几个部分,其一是北方少数民族南下迁入汉族聚居区域;其二是十六个国家“国龄”一般不长,交替较为频繁,国都反复变化,造成一些人口随国都变迁而迁徙;三是国家更迭时原有国家大量的人口作为劳动力或奴隶被迁徙到新的国家;四是北方汉族以躲避战乱为目的迁入南方长江中下游。有人统计在100多年的时间里迁徙的人口达到700万人之多,又说迁徙人口有1500万人。但以后来北魏时期人口统计3000-3500万人计算,一半人口进行迁徙似乎不大可能,如果说是迁徙人次似乎可以说通。

永嘉之乱后的大迁徙对人类社会的发展有着的积极作用。

首先是民族间的融合。随着迁徙的不断深入,也包括战争的影响,很多民族消亡,五胡中匈奴、鲜卑、羯和氐等以及其他一些民族逐渐融入汉族和其他民族之中,如今,我们只能从文字中看到他们的存在。

其次是人种间的融合。汉人多睿智但相对懦弱,北方游牧民族多彪悍,两者间的融合造就出一个聪明而又刚强的全新汉族。

三是文化上的融合,佛教快速发展,寺院和石窟从西北一路进入中原,雕像与壁画对中原文化影响至深;西域高僧进入中土传经授业,并与本土佛教相互交流。尤其是在融合过程中,汉族语言的发音产生了重大的变化,最终发展成为现在的普通话。

四是迁徙对汉族文化的保留和传承。中原汉族南迁江浙、两广、福建等地,对保留汉族传统文化起到了重要的作用,仍以语言来说,迄今我们还能从客家话和广东话中听到一些北方久已失传的古代汉语音调韵律。

人口大迁徙是人类历史发展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衣冠南渡之后是闯关东、走西口、湖广填四川、下南洋等一次次的大迁徙。

(未完,待续)

读书196——《三国两晋南北朝》(4)江南一派歌舞升平,北方却是百多年的腥风血雨,这就是五胡十六国时期。五胡十六国不是一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