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100年前罗素来中国,用三个词评价国人,虽然很难听,却无力反驳

作者:飞鱼说史

罗素是诺贝尔文学奖的获得者,他是英国人,是著名的文学家、哲学家、逻辑学家、数学家。

而他与大陆的渊源也是非常深的,早在100多年前年罗素便亲自踏上了这块令他新奇、陌生、而又赞叹的土地。

1920年,清政府已经灭亡多时,但是人们的思想依然还被封建制度牢牢禁锢着,难以摆脱。

100年前罗素来中国,用三个词评价国人,虽然很难听,却无力反驳

这一年,罗素48岁,第一次世界大战的战火虽已平息,但战争的阴云依然笼罩在欧洲上空,他是个和平爱好者,但在他的呼吁中,硝烟一直挥散不去,他极其失望,便再次踏上了外出讲学的道路。

而这次罗素选的是一路向东,罗素去了苏联,在那里呆了一个多月,他看到了苏联的现状,到处的穷人,流离失所的百姓,让他非常失望,虽然苏联当时是大国,但给罗素的印象十分不好,甚至反感。

罗素从苏联走后便回了国,此时的他其实并没有打算去中国看看,直到接到了北京大学邀请他前去讲学的电报,去更远的东方看看的想法,便勾起了罗素跳动的内心。

罗素对中国的文化一直很着迷,还读过一些中国古人的书籍,其中浓厚的文化气息让他深深着迷,认真思考之后,他踏上了去往中国的客轮。

100年前罗素来中国,用三个词评价国人,虽然很难听,却无力反驳

经过漫长的海上漂泊,罗素在这一年的10月份到达了上海,就此开始了他在中国为期近一年的特殊生活。

他以一个局外人的眼光审查着当时的中国和中国人,回国之后写成了一本名为《中国问题》的书,这本书写了很多当时中国存在的问题,也记录了一些令人气愤的事情。

比如说在罗素临走的时候有一位著名的作家让他指出当时国人的弱点,罗素推辞不过用了三个词来评价,这三个词虽然很难听,但却令人无力反驳。

我们一起来看。

贪婪

罗素评价当时国人用到的第一个词是贪婪。

纵观人类生存的历史,这个词语似乎能用到每个人的身上,这更像是人类通用的弱点,正是由于这一点,才使得世界总不是那么的和平。

100年前罗素来中国,用三个词评价国人,虽然很难听,却无力反驳

比较有说服力的就是第一次和第二次世界大战,两次大战都可以说是在人类贪婪弱点驱使下而爆发的大规模战争,他们不满足自己生活的现状,贪婪地想要掠夺更为优质的生存条件,进而不惜挑起战争。

而这点用到当时中国人的身上,似乎也没有什么不妥,尤其是在清末的统治者身上,这点更为突出。

他们不思百姓的生活,不思如何强大国家,反而只顾一己私利,即便在外民族入侵的时候,这些人依然将个人私欲放在国家道义之上,着实令人气愤。

比如说清朝的大贪官和珅,他位高权重,本应该为朝廷发挥自己的光和热,但是他却利用手中的职权,大肆攫取不正当的利益。

100年前罗素来中国,用三个词评价国人,虽然很难听,却无力反驳

整个大清朝国库,还没有他自己的小金库富裕,这怎能不令人吃惊?

再比如说清末的慈禧太后,在国家危难之际,她没有奋起反抗,而是依然想着该怎么维持自己的奢侈生活,八国联军侵华之后,慈禧一跑了之,等到她再次回到北京城之后,还是继续享受,动不动就来个满汉全席。

在罗素在中国的那段时间,军阀混战,民众依然苦不堪言,这些手握重兵的军阀依然贪婪,还是为了个人私利打来打去。

怯懦

罗素评价当时国人用到的第二个词是怯懦。

当面对比自己强大的对手时,心生恐惧是人之常情,但是当面临生存问题时,依然不敢奋起反抗,这就是怯懦了。

100年前罗素来中国,用三个词评价国人,虽然很难听,却无力反驳

当西方列强用武力叩开中国的大门之后,中国大地上出现的洋人也越来越多,他们以国家作为后台,纷纷在大陆的土地上划下租界范围,行使着凌驾于国人之上的特权。

更令人气愤的是,他们总以为自己是高高在上的,甚至可以践踏当时国人的生命。

我记得有一本书中讲述了这样一个事情:

民国时期,有一位美国人,在北京城人群密集的大街上肆无忌惮地开车横冲直撞,当时的人却没有人站出来制止,只是纷纷躲闪。

有一个人由于没有来得及躲闪,而被洋人撞死,死者的家人痛苦不已,求爷爷告奶奶想要讨个公道,但是诺大的北京城里却无人敢管这事,甚至那些本该保护人民的警察们,还帮着洋人逃脱罪责,最后此事只得不了了之。

100年前罗素来中国,用三个词评价国人,虽然很难听,却无力反驳

而在此后的很多年里,怯懦依然围绕着国人挥之不去。

我还曾听到家里的老人讲过这样一个事:

抗日战争时期,有一个村庄,当时看管这地方的日本兵只有一个人,但就是这样一个人,让几百名村民无人敢反抗,任由他胡作非为。

现在想想确实令人愤怒,难道几百个人还干不过一个人吗?

冷漠

罗素评价当时国人用到的第三个词是冷漠。

事不关己高高挂起,这是一种极其不负责任的生活态度,而在当时的中国,这种思想却牢牢禁锢着很多人。

在鲁迅先生的作品里,我们处处能发现冷漠的人,鲁迅以他们为原型,刻画了一个又一个令人记忆深刻的人物。

100年前罗素来中国,用三个词评价国人,虽然很难听,却无力反驳

鲁迅原来的志向是要学医救人,但是看了太多人的冷漠之后,鲁迅决定弃医从文,他想用手中的笔来唤醒冷漠的国人。

罗素到中国时,鲁迅正在北京大学教书,想必他应该也和罗素有过交流,而在国人怯懦这点上,似乎也能达成共识。

这不仅又让我想到了戊戌六君子在从容就义时候的场景,周边围观的群众有很多人,但是他们没有人去阻拦,甚至还有些人拍手称快,这种冷漠当真是寒心。

100年前罗素来中国,用三个词评价国人,虽然很难听,却无力反驳

罗素在书中并没有提及非让他评价国人弱点的那个人究竟是谁,但却说了他是当时著名的作家,而这位作家听闻这三个评价之后,并没有生气,罗素在书中过这般写道:

在我离开之际,有一位著名的作家请我指出中国人主要的弱点,我推辞不过,说了三点:贪婪、怯懦、冷漠。他听了之后,不但不生气,还认为评判恰当,进而探讨补救的方法。

这位作家反映也赢得了罗素的尊敬,他认为这是中国知识分子的正直,也是中国最大的优点。

小结:

看了罗素的评价,想必大家都是愤怒的,但在当时却是实情,令人根本无力反驳,这其实并不能全怪当时的人,要怪只能怪封建制度和当时国家的软弱。

100年前罗素来中国,用三个词评价国人,虽然很难听,却无力反驳

时至今日,百年光景已过,罗素提到的这三点,早已经不再适用于我们,如果谁再敢这样评价,想必会吃不了兜着走。

国强则民自由,国强则民自信,国强则民自强,昂首挺胸的中华民族,已经向全世界释放出了耀眼的光芒!

参考资料:《中国问题》等。

(图网,侵删)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