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家家幸福安康 周三夜话|0-3岁儿童早期综合发展(心理发展与早期教育)

主持人:近年来,社会上出现了很多早教机构,体现了全社会对婴幼儿早期教育的关注。可是,0-3岁婴幼儿的身心发展有哪些规律呢?对他们的早期教育应该如何进行呢?

今天请到的是安顺学院机关党委书记、教育学院教授李镇译,来和大家一起聊聊关于0-3岁婴幼儿早期综合发展的相关问题。

李:主持人好,各位听众朋友大家过年好,首先,感谢安顺市广播电视台和安顺市妇联给我这个机会,和大家一起聊聊关于婴幼儿早期综合发展的话题。

主持人:刚刚主持人讲道一个名词,是婴幼儿早期综合发展。这个概念用得很棒。对于婴幼儿,我们不太鼓励用早期教育这个概念。联合国儿童基金会提出儿童早期发展(ECD)的概念,即儿童体格、认知、情感、社会适应及语言等方面的综合发展。其最大的特点是从孕期到3岁,对孕妇及儿童持续进行营养、体格发育、疾病预防、教育、心理等全方位的指导,促进胎儿和婴幼儿健康成长。

所以,我们国家已经明确0-3岁儿童早期综合发展工作不是由教育局牵头,而是由卫健委牵头,这就显示出这项工作的性质不是教育。

当然,我们在交流或者阅读文献时,会发现很多时候,人们是不加以区分的。我相信随着这项工作日益受到社会各界的重视,随着工作水平的提高,大家一定会区分开的。

主持人:概念的不同其实反映了内涵和外延的不同。那么,是不是可以说,是因为婴幼儿的发展与其他年龄段的儿童不一样呢?先请李老师为我们介绍一下0-3岁婴幼儿的身心发展的特点和规律。

李:根据发展心理学的研究,儿童身心发展特点具有连续性和阶段性、稳定性和可塑性等几个特点。

所谓连续性就是指儿童身心各项能力和发展内容是连续不间断的,不会因为其他外界原因而中断发展;所谓阶段性是指这个发展是具有阶段特点的,即不是所有的能力在所有年龄段的发展速度不是平均的,比如1岁以内的新生儿,身高发展非常快,2-4岁的婴儿,语言能力发展非常快;所谓稳定性是指发展在一定时间段内相对稳定,不会有特别大的变化;所谓可塑性是指这个发展是可塑造的,也就是说可以通过后天环境的变化,促进或延缓发展的内容与速度。

这几个特点从字面意义上看似乎有些矛盾,怎么既连续又阶段呢?既稳定又可塑呢?其实,这不矛盾,恰恰反映了儿童身心发展的客观规律,只是从不同角度分析,呈现出似乎对立的特点。

主持人:我们都知道儿童在0-3岁之间发展很快,这些发展有哪些具体表现呢?

李:一般的,我们将刚出生的儿童称为新生儿,1-3岁为婴儿3-6岁为幼儿,7岁以上为儿童少年、青年。1-3岁是发展最快的时期。首先表现为身高和体重的迅速增长,由刚出生的大约50厘米左右,迅速发展到1米以上,如果按照比例计算,这个成长的速度是以后都没有的。

第二是神经系统结构的迅速发展,在3岁以前脑力发育速度最快,从不会说话到三岁时可以说和理解1000个以上的词汇,新生儿脑重350-400克,12个月后脑重已经将近成人的五分之三,24个月时约占成人的四分之三,到36个月时,达1000克左右,距离成脑重量(约1400克)不远了。脑科学、教育学等多学科实证科学证实,3岁前是婴幼儿促进智力发育、语言习得、情感认知的关键期。哈佛大学儿童发展中心研究显示,在生命最初几年里,儿童大脑以惊人的速度发育,每秒能够建立超过100万个神经元连接(6岁达顶峰,人脑约860亿个神经元,每个神经元可以有1000个突触连接),这是此后任一阶段都无法再现的速度。学习能力和习惯的一半是在3岁之前习得。

第三是感知觉飞速发展;遵循由头至脚、由大动作至小动作的发展原则,逐步掌握人类行为的基本动作。

第四是语言能力迅速发展,所以我们称2-4岁为语言发展的关键期,这个关键期对于儿童语言发展,尤其是听觉有障碍、智力有问题、患有自闭症及其他语言发展障碍的儿童具有及其重要的意义。

第五,婴幼儿还表现出一定的交往倾向,由开始的一个人玩,到主动愿意与小伙伴玩,并且随着自己能够走稳、跑稳,开始原理父母的怀抱,乐于冒险、积极探索周围世界。

主持人:正因为这个阶段的儿童在各方面发展都很迅速,所以关注儿童早期综合发展,不论是对于儿童个体成长,还是对于全社会人才的培养,才具有更加重要的意义。在0-3岁这个阶段,儿童发展的主要内容有哪些?

李:对于0-3岁儿童的发展而言,我们的观点与很多家长似乎有些差距。比如建议大家进行太多的语文知识、数学知识教学。

我们评估婴幼儿发展的主要内容不是他们计算多少位数的算术,也不是他们会解决什么样的智力问题,而是自理--社会能力、语言能力、感知和思维、精细动作、粗大动作等几个方面。

主持人:也就是说,0-3岁儿童发展主要表现为这几个方面,我们的教育也应该主要围绕这几个方面。

李:是的。儿童早期综合发展的干预与指导,应该而且能够促进正常儿童体格、智力、心理等各方面的发育,培植儿童健康的心理、良好的性格以促进正常儿童身心健康、和谐发展。更重要的是,还能使出生异常的婴幼儿(如早产、出生低体重等)及发育异常的儿童(如发育迟缓、感觉统合失调等)得到早期干预和保护,充分调动其大脑神经细胞的代偿功能,从而明显预防脑瘫、运动异常、行为异常和智力运动发育落后等严重后果的发生。

也就是说,儿童早期综合发展不仅关注儿童智力,更加重视家庭、社会对儿童早期整体素质的促进。

主持人:这样看来,家长和社会对于0-3岁儿童早期综合发展,都不能够只盯着儿童智力发展,还要关注儿童的综合素质、整体素质的发展。

李:是的。大陆0-3岁儿童的数量约6300万;3岁前儿童的记忆、感知都极为敏感,是思维发展迅速时期,这个时期的教育环境会影响其未来的发展,被认为是投资回报率最大的一种公共投资。我们认为:

观点一:0-3岁早期综合发展从一出生就开始了

婴幼儿发展有关键期,3岁前的敏感期主要表现在秩序、语言、动作、感觉和对细小事物的感知与刺激反应。儿童的发展要在适宜的环境下进行,通过自身活动获得儿童的吸收性心智、敏感期和自发性活动都是内部的因素。

观点二:0-3岁早期综合发展的干预以感官训练为主

早教内容分为日常生活教育、感官教育、语言教育、数学教育、科学文化教育等五个方面,在心理学与教育领域,简单分为语言能力、感知和思维能力、精细动作能力和粗大运动能力四大领域。

观点三:0-3岁早期综合发展的关键在父母

父母应该应该学习有关早期综合发展的相关知识与能力,应该具有养育、教育子女的自决议时与社会责任感。

父母应该放手让孩子自己做力所能及的事,爱孩子就要让孩子自己动手。

尊重孩子而不是伺候孩子,例如:让孩子自己动手吃饭;让孩子自己穿衣及整理衣物、收拾玩具放回固定位置,帮助家长做家务等。

耐心接受、等待孩子学习的时间与方法。如:孩子的骨骼尚未发育完全不要急于孩子学习走路,孩子的手眼协调尚未发展完全,不要急于让孩子用笔练习写字。

用心感受孩子的成长,欣赏孩子的优缺点。每个孩子都有自己优缺点,不要用自己孩子的短处也他人孩子的长处比较,应多鼓励孩子!

落实亲子活动。带孩子出去玩,欣赏风景,观察动植物,并陪孩子做运动,爬山、游泳、走路,陪孩子阅读、聊天、分享心得。

主持人:具体点说,这个时期对于促进儿童综合发展,可以进行教育或训练的内容有哪些?

李:具体地说,日常生活的教育包括照顾自己、维护环境、基本动作、社交行为等,锻炼肢体动作协调能力,帮助适应环境,养成独立生活的能力。也就是孩子自己要学会简单的生活自理,比如穿衣吃饭等。

感官教育包括视觉、触觉、听觉、味觉、嗅觉等,培养敏锐的感官,锻炼手眼协调能力,观察、比较和判断能力。也就是应该多带孩子到自然界感受外部的冷热、呼吸新鲜空气、聆听大自然的美妙的声音,让孩子跑一跑、摸一摸、闻一闻、尝一尝。

数学教育包括建立数的概念,认识数字,培养初步逻辑思维能力、判断能力,用量的形式表现并理解加减乘除运算的含义。这里的数的概念,不是一般理解的数学题,而是对于数字的认识,比如一个苹果、两只手,先有一个苹果在给一个苹果,就有两个苹果,这是数的概念,而1+1=2,就是数学问题。

语文教育包括听说训练,培养听说能力和早期阅读能力。这里的“语文”也不是学校学习的语文课程,是关于会听能说的能力,是形成阅读的兴趣与习惯,小朋友拿着画书有板有眼地“读书”,非常令人欣慰且高兴,但小朋友实际上可能根本就不认识字。小朋友认识的字,其实也不是真的认识,他只是将某个读音和某个形状的字符联系在一起。不过哔哔担心,这恰恰是真正识字、阅读的开始。

科学文化教育包括音乐、美术、自然等,引导接触大自然,培养色彩和形状认知,满足好奇心和求知欲。

主持人:现在,很多父母因为工作的原因,或者是因为自己不了解这些知识,就只能送孩子去培训机构,甚至已经成为一种时尚,你怎么看?

李:孩子的教育,尤其是早期的教育,既不能被培训机构所取代,更不能被网络电子游戏与教育软件所取代。

目前,我们看到社会上有很多早教机构,似乎都很专业,有着看上去非常专业的名字,其实需要我们认真辨别。

目前,鉴于0-3岁儿童身心特点及父母特征,以社区作为早期教育公共服务供给的单元成为世界各国的共识。大陆早期教育公共服务的发展非常缓慢,严重落后与实际需求,托儿所逐渐没落,婴幼儿教养回归家庭,政府建立的以社区为主的早教中心十分有限,主要以商业性早教机构为主。美国有“提前开端计划”、英国有“确保开端”等普惠性服务项目,大陆并没有在全国范围统一计划实施的早教项目或管理制度。

大陆现有早教机构都属于市场化私营性质,准入门槛太低,缺乏行业统一标准,质量难以保障;收费缺乏客观、统一标准,区域不平衡;教师专业化水平低,流动性大;功利性明显;政府不够重视,早教资源投入严重不够,各职能部门缺乏合作;缺乏对弱势儿童的政策关注等。政府对商业性早教机构的成立和运行缺乏监管。政府对早教教师的培训和认证缺乏支持和监管。政府对早教机构的教学内容和课程设置缺乏统一标准。政府对商业早教机构盈利性高收费缺乏标准和监管。

主持人:从这个角度看,大陆0-3岁儿童早期综合发展现状到底是什么水平?

李:我们可以从家庭和社会两个角度讨论这个话题。

首先,从家庭的家督看。有调查显示,婴幼儿的主要照顾人员的为祖父母(占比超60%),全职妈妈不到四分之一;

家长的婴幼儿教育观念落后,非常必要占比超90%,但持友好关系但父母是权威观点的近60%,平等关系的占15%;

教育内容重智力轻非智力。智力占37%,身体占26%,品德与行为习惯占17%,交往占13%,个性占5%;

教育方法单一,亲子活动时间少,活动内容单一;

家长教育方式不一致,隔代教育影响大,经常发生矛盾的占65%;

父亲陪伴远远少于母亲和祖父母。

出现上述状况的原因很多,而且多数是社会造成的客观原因,比如:青年夫妇工作与家庭矛盾突出,主要是时间矛盾、精力矛盾,闲暇时间少,养育子女的知识与能力欠缺,家庭理念欠缺、不善于经营家庭(对家庭矛盾、夫妻矛盾、亲子矛盾的理解与处理,简单粗暴),核心家庭多(传统与文化、民俗与知识难以传播)、大家庭少。

主持人:那么,从社会角度看,又是什么样的状况呢?

李:从社会角度看,大陆一直都很重视儿童的早期教育。

1951年大陆发布《关于改革学制的规定》,正式在学制系统中纳入学前教育;1958年的《关于教育工作的指示》在三到五年内,令大多数儿童能接受托儿所幼儿园教育。1981年,卫生部颁发《城市托儿所工作条例(试行草案)》和《三岁前小儿教养大纲(草案)》,明确托儿所的性质、制度和教养的具体任务,其中教养大纲是大陆首次明确规范~3岁婴幼儿的教育工作的政策。2001年,国务院颁发《中国儿童发展纲要(2001~2010年)》正式明确提出“建立并完善0-3岁儿童教育体制”。

但是,正确认识和开展0-3岁儿童的早期综合发展工作,却举步维艰。目前,仅上海市、北京市、天津市等地建立起规范而正式的早教指导中心,但这是由教育系统设立的机构,其职责是制定管理条例,指导工作规范化,建设全面支持家庭的早教服务体系,研制早教教材资源,开展教师培训等。教育系统设置的机构,其工作思路和内容都具有非常明显的教育特征。这实际上不属于我们今天讲的儿童早期综合发展的范畴。

大陆也有学者建议,以家庭需求为出发点,坚持公益普惠的基本方向,发挥政府主导作用,整合教育、卫生计生和社区等资源,鼓励社会力量有序参与,构建横向到边、纵向到底、遍及城乡、广覆盖、多形式、重科学的婴幼儿早期发展服务体系,包括完善相关政策法规,明确主管部门责任,理顺部门间关系;加大财政投入力度,动员社会力量参与,建立成本合理分担机制;充分整合教育、卫生计生和社区等资源,采取多样化服务供给模式;重视随迁子女、留守儿童等处境困难群体的婴幼儿早期发展服务;针对家庭现实需求,积极探索完善与拓展公共育儿服务内容。

主持人:综上所述,对于0-3岁儿童综合发展,李老师有什么建议呢?

李:基于以上内容,对于0-3岁儿童综合发展,我有三个基本观点:

——第一个,父母与孩子一起成长。

年轻父母应该在养育孩子之前,就开始有意识地学习有关婚育的知识、抚养孩子的知识、教育孩子的知识,等等。现在有很多父母缺乏这些知识与能力,要么将孩子教育的责任推给社会、学校、托幼机构,要么推给将来,都是及其不负责任的态度。刚刚颁布实施的《家庭教育促进法》明确规定“家庭教育是指父母或者其他监护人为促进未成年人全面健康成长,对其实施的道德品质、身体素质、生活技能、文化修养、行为习惯等方面的培育、引导和影响”。“未成年人的父母或者其他监护人负责实施家庭教育”。“国家和社会为家庭教育提供指导、支持和服务”。“父母或者其他监护人应当树立家庭是第一个课堂、家长是第一任老师的责任意识,承担对未成年人实施家庭教育的主体责任,用正确思想、方法和行为教育未成年人养成良好思想、品行和习惯”。自己的孩子自己不教育、别人有什么义务帮你教育?现在不教育孩子,习惯一旦养成、个性一旦形成,将来如何教育?

主持人:父母与孩子一起成长,这个成长是全方位的,也就是说,我们成年人,在成为父母之前和成为父母之后,也应该及时加强学习,为建设学习型社会贡献各自微薄的力量。

李:——第二个,父母陪伴是最好最有效的教育。

年轻父母由于工作压力大、经济压力大,导致能够用于家庭、孩子的时间、精力极其有限,难以有效陪伴孩子。大陆的产假时间短,部分欧洲国家的做法值得借鉴,即由政府或保险支付工资,产假时间长达一年以上。这样做保证了哺乳、陪伴和早期教育的基本条件。产假时间的长短实际反映的是制度设计理念是以社会为本还是以人为本,大陆放宽生育政策和产假时间、陪护假、生育奖励等政策,其实就反映了以人为本的执政理念。相信以后的政策会更加亲民。

——第三个,年轻父母应该做好家庭建设。

中国人自古注重家国情怀,小家和大家(国家)的概念从来没有含糊过,世界上最早的教育专著《大学》开宗明义地提出“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中国人总是将小家和大家联系在一起,小家稳大家就稳。随着现代社会的经济、文化、科技发展,女性不再是男性、家庭的附庸,男性也不再是家庭的唯一支柱;大学毕业生的流动、打工族的流动、交通日益便利等,人口流动性日益增加;这些因素都导致核心家庭日益增多、离异家庭日益增多、甚至出现未婚家庭,人们的家庭观念日益淡薄,变得不再愿意经营家庭、不再愿意为家庭稳定和发展做出个人牺牲,家庭建设在不少人心目中变成思想落后、不追求自由、忍辱负重等的代名词。事实上,对于孩子而言,家庭和睦就是最大的“天”,是孩子最温馨的“心灵港湾”,家庭建设不好会导致孩子出现心理阴影,导致教育与影像的缺失。家庭建设主要以家风建设为主要内容,包括父母的言谈举止、行为习惯、文化氛围等等,对孩子起到耳濡目染的教育作用。

主持人:我们中国人自古重视家国情怀的培养,没有国家的富强哪有小家的富裕,没有强大的国防哪有和平稳定的生活。关于-3岁儿童家庭早期综合发展,李老师还有什么具体建议吗?

李:鉴于时间关系,我在这里建议大家做好一下几个方面:

(一)认真落实母乳喂养。在产后尽早用正确的方法进行母乳喂养,不论各种奶粉的宣传如何美妙、甚至天花乱坠,但也只能是辅助;母亲一定要在睡眠、情绪和健康等方面保持良好状态,科学饮食,增加营养。

(二)青年夫妇一定要主动学习儿童日常养育和照料的知识与方法。让孩子多看、多听、多运动、多抚触,父母要带领孩子适当运动、游戏,增强儿童体质,不要担心外面太冷、太热;配合医疗部门完成相关疾病筛查,做好儿童生长发育监测,学会观察孩子,及时发现异常、及早干预;学会了解儿童常见病的发病征兆及应对方法,掌握病后护理常识;了解儿童成长的特点和表现,学会倾听、分辨和理解儿童的多种表达方式。

(三)制订生活规则。了解儿童成长规律及特点,并据此制订孩子的日常生活规则,也就是老百姓所说的定规矩,不以规矩不成方圆,这个规矩一定要早定,形成儿童的行为习惯;采用鼓励、表扬等正面教育为主的方法,培养儿童健康生活方式,多鼓励、多指导,而不是一味地批评,我们太多的父母总是对孩子说“不”“不行”,那么孩子是很迷茫的,我们更重要的是要告诉孩子什么事对的,应该如何去做。

(四)丰富儿童感知经验。创设儿童充分活动的空间与条件,充分利用日常生活环境中的真实物品和现象,让儿童在爬行、观察、听闻、触摸等活动过程中获得各种感知经验,促进感官发展。

(五)关注儿童需求。为儿童提供抓握、把玩、涂鸦、拆卸等活动的机会、工具和材料,用多种形式发展儿童的小肌肉精细动作和大肌肉活动能力;分享儿童的快乐,满足儿童好奇、好玩的认知需要,激发儿童想象力和好奇心。

(六)提供言语示范。为儿童创设宽松愉快的语言交往环境,通过表情、肢体、语言等多种方式与儿童交流;提高自身语言表达素养,为儿童提供良好的言语示范;为儿童的语言学习提供丰富的机会,运用多种方法鼓励儿童表达;积极回应儿童,鼓励儿童之间的模仿和交流。父母的言行是孩子最好的榜样,父母是孩子最早的也是影响最大的老师,我们的语言是否文明据定了孩子是否满口脏话。

(七)提高安全意识。家长提高有效看护意识和技能,消除居室和周边环境中的危险性因素,防止儿童意外伤害发生。

(八)加强亲子陪伴。家长认识到陪伴对于儿童成长的重要性,学会建立良好的亲子依恋关系,不用电子产品代替家长陪伴儿童,多与儿童一起进行亲子阅读;学习亲子沟通的技巧,与儿童建立开放的沟通模式;关注、尊重、理解儿童的情绪,合理对待儿童过度情绪化行为,有针对性地实施适合儿童个性的教养策略,培育儿童良好情绪;处理好多子女家庭的亲子关系、子女间的关系,让每个儿童都得到健康发展。

主持人:这么说来,影响儿童发展的最关键因素是父母,父母的言行举止有意无意地在影响孩子,在向孩子传递各种信息。望子成龙、望女成凤,是所有父母对子女的期待。但,我们作为父母,首先应该严以律己,应该举止文明,用自己良好的行为习惯为孩子树立成长的榜样,用良好的家风教育孩子、熏陶孩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培养、输送更多的人才。

来源:安顺市妇女联合会

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我们联系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