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忻州古城秀容书院博物馆里看“人节”

忻州古城秀容书院博物馆里看“人节”

2月7日,壬寅正月初七。

年假结束,多数人开始上班。为各自的生活目标奋斗的日子重启。游客骤降,但是,还是有人走进秀容书院博物馆。

前一段时间,因为创作一部话剧《补天》,重新查阅一些资料,再次重温女娲的传说。传说讲,女娲造万物,但先造的不是人,而是先依次造出鸡、狗、猪、羊、牛、马等动物后,才造了人。所以,正月初七被称为“人节”。这一天可以说就是人类的生日。

人区别于其他动物的一点就是人类创造了文化,有了文化的传承。

忻州古城秀容书院博物馆里看“人节”
忻州古城秀容书院博物馆里看“人节”

这几天,在“九原文脉”展厅,人们对“九原冈北齐时期壁画”很感兴趣。通过画中人物形象,了解到忻州历史上就是多民族汇聚交集之地,也从画中了解到当时的一些习俗。不少人对画中人物形象,服饰等认真观赏、议论。

从汉朝开始,就有了“人日”节俗,魏晋后开始重视。古代逢“人日”,也就是正月初七这一天,有戴“人胜”的习俗。“人胜”是一种头饰,又叫彩胜,华胜,从晋朝开始有剪彩为花、剪彩为人,或镂金箔为人来贴屏风,也戴在头发上。此外还有登高赋诗的习俗。唐代之后,更重视这个节日。每至人日,皇帝赐群臣彩缕人胜,又登高大宴群臣。如果正月初七天气晴朗,则主一年人口平安,出入顺利。欣赏明代杰出艺术家陈洪绶的作品时,除了可以欣赏到女性头饰的精彩与华丽外,也经常可以看到男性头上插花的形象。现在想一想,也可能就是这种习俗的传承。

忻州古城秀容书院博物馆里看“人节”
忻州古城秀容书院博物馆里看“人节”

“九原冈北齐时期壁画”中,画面中的人物基本上均有头饰。除了女性,那些狩猎的男性头上也均有不同的头饰,从这些头饰的造型看,已经不只是为了御寒,而是有极大成分是审美。女性的饰头自然更是这样,而且女性的服饰也很讲究。

可见,审美意识是人类文化的重要内涵和组成。

忻州古城秀容书院博物馆里看“人节”
忻州古城秀容书院博物馆里看“人节”

在“九原文脉”展厅,还一件展品让很多人驻足欣赏。那就是一块中国二十年的“热心公益”匾。从这块匾的内容能看出,这是民国二十年,忻县县长张宴林为优秀教师崔懋官所授的木匾,上有“忻县县政府官”印,下有众多人名,这些人应该是制匾出资者。立匾人是“村长宁三才”。从这块匾我们就可以看出,当时社会上已经出现热心公益的人和事,而且从村民到政府都希望将这样的行为进行公开表彰,影响更多的人。

人类的历史总是充满了各种苦难,有天灾有人祸,但是人类祈求美好是一致的。在所有文化中,祈福、祝愿,以及由此产生的各种文化习俗无不包含着这样的心愿,所有重大的节日更是这种美好愿望的集中表现。

博物馆就是人类过往的呈现,是人了解人的好去处。

秀容书院博物馆体量不大,但是,有珍品足以令人驻足。

这一个春节仅仅是开始!(梁生智/图文)

忻州古城秀容书院博物馆里看“人节”

忻州古城:好一幅家山归梦图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