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现今社会更需要弘扬关公文化

现今社会更需要弘扬关公文化

拜关公 结善缘 学关公 行鸿运

现今社会更需要弘扬关公文化

信义关公 四海共仰

在现今和平盛世却人心浮燥、在商品社会却缺乏信用。如果说现在人们不知信仰、信用为何物,可能有点过分。但是,如果说现在社会互信度偏低,则是不争之实。关公文化中最根本的理念文化——关公的忠义仁勇和诚信精神。待事以忠,待人以仁,以义取利,以勇精进,关公因他的忠义而被社会方面面的人群当作求平安、求财、求学、求进的神祇。

何为“诚”?

“诚”,是儒家为人之道的中心思想,我们立身处世,当以诚信为本。宋代理学家朱熹认为:“诚者,真实无妄之谓。肯定“诚”是一种真实不欺的美德。要求人们修德做事,必须效法天道,做到真实可信。说真话,做实事,反对欺诈、虚伪。

什么是“信”?

理学家程颐认为:“以实之谓信。”可见,“信”不仅要求人们说话诚实可靠,切忌大话、空话、假话,而且要求做事也要诚实可靠。而“信”的基本内涵也是信守诺言、言行一致、诚实不欺。

诚和信在最早有细微的区分的,“诚”主要是从天道而言,“信”主要是从人道而言。故孟子曰:“诚者,天之道也,思诚者,人之道也。”“诚”更多地指“内诚于心”,“信”则侧重于“外信于人”。现今人们已经把“诚”“信”等同看待和使用了。“诚”与“信”组合,其基本含义是指诚实无欺,讲求信用。千百年来,诚信被中华民族视为自身的行为规范和道德修养。

诚信,是中国传统道德文化的又一重要内容。所谓信,是指守信用,重然诺。理学家程颐认为:“以实之谓信。”“信”的基本要求是言行相符,“言必信,行必果”。古人把诚信列为五常(仁、义、礼、智、信)的基础,亦是人的各种善行的根源。可见,诚信在儒家道德体系中是何等的重要。

“信”的基本要求是言行相符,“言必信,行必果”。就江山社稷而言,孔夫子不仅把“足食、足兵、民信之矣”作为为政的三大要领。而且认为三者之中,“信”又是最根本的:“自古皆有死,民无信不立”。以信为本,取信于民,是重要的治国安邦之道。就立身做人而言,孔夫子把信作为做人的根本,把“老者安之,朋友信之,少者怀之”作为自己的平生志向。

如果说仁义主要体现在“大节”,是人的操守顶峰,不到重要关头是看不出的;那么,诚信则主要体现在“小节”,紧紧伴随人的一言一行,是做人的起码道德准则。

诚信是交友之基础

中国人最爱说“在家靠父母,出门靠朋友”,古人把“友”置于“五伦”之中,可见朋友对一个人而言何等重要。而交友的起码条件就是相互之间以诚相待。孔子说:“与朋友交,言而有信。”“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信”不仅可以熏陶人诚实的品质,也是取得他人信任的前提。只有“言而有信”,才能达到“朋友信之”,推心置腹无私互助的程度。否则,朋友之间充满虚伪、欺骗,就绝不会有真正的朋友,朋友是建立在诚信的基础上。而现在相当多人的“朋友”大概只能算“狗肉朋友”之。(牛宏霖)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