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中国军训已有 4000 年历史,孔子曾经当过教官!

作者:趣说历史

对于许多人而言,军训是青春记忆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无论是如今的00后,还是曾经走过学生时代的80、90后,甚至是更早期的60、70后。那段时光里,我们或许都曾对严厉的教官和枯燥的军姿训练感到厌烦。

中国军训已有 4000 年历史,孔子曾经当过教官!

然而,军训并非只是现代学生的专属。在中国悠久的历史长河中,军训早已有之,并且已经传承了数千载。那么,在古代,学校是如何进行军训的呢?

【先秦:军训在学府中盛行,孔子亦兼任教官】

中国军训的源头可追溯到遥远的夏商时期。在商代,随着诸侯间战事的频繁,统治者开始重视军事训练,不仅针对正规军队,还通过学校对贵族子弟进行军事教育。到了西周,学校分为“国学”与“乡学”,设有“小学”和“大学”两个层次。其中,“大学”以“六艺”为教学核心,即“礼、乐、射、御、书、数”,其中的射和御便是古代的军训内容,教官多由军官兼任。

中国军训已有 4000 年历史,孔子曾经当过教官!

春秋战国时期,各国对军事人才的需求更加迫切,军训成为官办学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就连孔子的私学也注重军训,他强调文武兼修,将射御之术视为与礼乐教化同等重要。《孔子家语·观乡射》就详细记载了孔子教授射箭的情景。他通过射御训练,不仅传授军事技能,还借此教育民众恪守礼仪。

【秦汉:军训逐渐边缘化,百姓武器受限制】

进入秦汉时期,学校军训的地位逐渐降低。随着儒家学术成为正统,原本的“六艺”转变为儒学六经,军事教育内容被淡化,军训逐渐成为一种礼仪形式。秦朝在统一之前虽重视军训,但一统天下后,由于用兵机会减少,为防范平民反抗,采取了收缴武器、限制民间军事活动的措施。

尽管学校军训在秦汉时期逐渐式微,但并未完全废止。在地方学校教育中,仍有军训的内容。东汉时,经学家刘昆每年春秋之际都会带领弟子习武,却因此遭到朝廷的怀疑和打压。这反映出当时社会对军训的态度已经发生了转变。

中国军训已有 4000 年历史,孔子曾经当过教官!

【隋唐宋:科举盛行,军训被忽视】

隋朝时期,国家开始“偃武修文”,削减武力装备,重视文化教育。科举制度逐渐兴起,成为选拔人才的主要途径。唐朝虽然开国之初重视军事,但随着时间的推移,科举制度逐渐成为主流,学校沦为科举的附属品,军训被逐渐忽视。宋朝时期,崇文抑武的政策更是推向了极致,武将地位被文官全面超越,学校以科举为主,军训几乎被完全放弃。

然而,在明清之际,由于两位开国皇帝均以武力夺取天下,他们开始重视学校的军事教育。朱元璋在洪武年间要求国子学和县学学生都要学习射箭和骑马,并在科举考试中增加相关科目。清朝也继承了明朝的制度,文武并重成为教育的基本原则。但随着时间的推移,程朱理学逐渐成为社会的显学,强调“半日读书,半日静坐”,军训逐渐沦为形式主义。

清末至民国初年,中国的历史舞台上上演了一幕幕屈辱与自强的交织。面对列强的欺凌,特别是1894年甲午战争的沉痛教训,使得整个国家开始深刻反思,从而在全国范围内掀起了一股崇尚武力的热潮。

1902年,教育家蒋百里在其著作《军国民教育》中,提出了一个革命性的观点:通过学校教育来培育国民的军事素养。他主张,在学校中设置军训课程,让学生学习行军、射击、剑术等技能,并进行野外演习,以强化体魄和锻炼意志。这一观点很快得到了清政府的重视,1906年,《教育要旨》的颁布,正式将尚武教育纳入国家教育体系,学校军训成为了一项制度化的教育措施。

中国军训已有 4000 年历史,孔子曾经当过教官!

随着中华民国的成立,国家对于尚武教育的重视更是达到了一个新的高度。1912年,《普通教育暂行法》明确规定,在高等小学以上的学校中,体操课程应更加注重军事化。同年9月,政府进一步将军事教育确定为教育宗旨之一,要求全国各学校加强军训。许多学校积极响应,纷纷成立了“少年义勇团”或“童子军”,旨在培养学生的尚武精神和实战技能,学校军训蔚然成风。

然而,随着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结束,全球范围内掀起了一股反战思潮。这股潮流也深刻影响了中国的教育界。1919年的一项权威调查显示,教育界普遍认为,军国民教育已经过时,不符合现代民主精神。因此,1920年全国教育联合会议决定将“尚武”从教育宗旨中剔除。1922年,《壬戌学制》的颁布更是取消了“军国民教育”,学校军训也随之逐渐淡化。

尽管如此,清末民初这段尚武小高潮的历史,依然在中国教育史上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它不仅是国家自强自立的象征,更是对后来中国教育制度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民国军训:严格训练,锻造国防力量

民国时期的军训,是中国军事教育历史上的一个重要篇章。在日本侵略威胁日益严重的背景下,国民政府高度重视军事教育,将其视为培养国防力量的重要途径。

中国军训已有 4000 年历史,孔子曾经当过教官!

一、军训的复兴与加强

1929年,国民政府颁布了《修正高中以上学校军事教育方案》,正式将军训纳入高中以上学校的必修科目。1931年,国民政府又发布了《教育部关于高中以上学校加紧军事教育的通令》,进一步强调了军训的重要性,并规定了严格的训练内容和标准。

二、军训的内容与形式

当时的军训内容涵盖了学科和术科两大方面。学科部分包括步兵操典、野外勤务、射击教范、防空常识、战车常识、卫生急救等,旨在传授学生基本的军事知识和技能。术科部分则包括徒手教练、持枪教练、测图实施、弹药射击、夜间演习等,注重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和战斗素养。

中国军训已有 4000 年历史,孔子曾经当过教官!

在形式上,军训通常在每年的暑假期间进行,为期三周。教官由陆军学校毕业生担任,确保了军训的专业性和严谨性。此外,军训期间还有严格的纪律要求和考核标准,不合格的学生需要随下一届学生重新训练,直至达到要求。

三、军训的意义与影响

民国时期的军训,不仅提高了学生的身体素质和军事技能,更重要的是培养了学生的纪律观念、服从意识、负责精神和耐劳品质。这些品质对于国家的国防建设和社会的稳定发展都具有重要意义。同时,军训也为学生们提供了一次难得的锻炼机会,让他们在实践中学习、成长和进步。

四、抗战期间的中断与恢复

然而,随着抗日战争的全面爆发,全国统一的军训被迫中断。直到抗战胜利之后,军训才得以重新开始。这一时期的军训虽然受到战争的影响而中断了一段时间,但其对于培养国防力量和提高国民素质的重要性依然得到了广泛的认可。

中国军训已有 4000 年历史,孔子曾经当过教官!

总之,民国时期的军训是中国军事教育历史上的一个重要篇章。它不仅提高了学生的身体素质和军事技能,更重要的是培养了学生的纪律观念和国防意识。这些宝贵的经验和传统对于今天的我们依然具有重要的启示和借鉴意义。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