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十日谈|陈村照相馆|想念贺老

想念贺老,想念他的“出出出出”的馄饨,他自称的升斗小民,他手工画出的无与伦比的线条。

十日谈|陈村照相馆|想念贺老

贺友直 陈村 摄

我去采访贺友直先生那天没带相机,那时我认为用镜头指着人不礼貌。那天是2001年12月29日,请谢春彦先生牵的线。我对巨鹿路很熟,无数次走过但没注意那条弄堂。老式的里弄房子,上楼,进门,进贺老自称的“一室四厅”。贺老与师母很热情,请坐,喝茶。我是为《收获》杂志上的专栏“好说歹说”而去,那个专栏由阿城和我轮流主持,找有趣的人聊天。既然是聊天,我就七问八问,请他谈谈在上海的经历和感觉,谈谈上海的市民社会衣食住行的变化。去之前我做了一点功课,还写了张小抄,谁知一说话就错了。我看小抄看岔了,我说:“你从28岁就到上海”,贺老立即更正,“17岁。1938年到上海的。”我的头马上一晕。

贺老的房间很小,跟我雁荡路的家很像,客厅饭厅起居室卧室工作室就这么块地方,但很整洁,旧旧的地板也干干净净。他在这房子里住了四十多年。“我觉着住这种地方人情味浓!隔壁邻舍,譬如讲,我在此地画画,她们婆婆妈妈在灶披间里烧小菜,这种哗哗声音过来,讲,今朝上当,这点虾么那能,我都听见。画得吃力了,到灶披间去,相帮弄它一歇再出来。”

跟贺老说话非常畅快。他告诉我老上海的种种生活细节,讲到黄包车、电车、跑马厅、旧货店、上夜校、过四马路、爬墙去看足球赛、买最便宜的票子听京戏,也谈到他的家乡北仑港。我跟他用上海话聊天,他的话平实,及物,充满细节。他笑着说的事,听罢不知道该哭还是该笑。有段话是这样的:

“鞋子是自己做的,衣裳是自己做的,破了么补,老大穿下来给老二,老二穿下来给老三。小囡没完没了地养。这辰光,没本事赚铜钿,有本事养小囡,一个一个养。这辰光生活水平低,譬如说,弄堂里厢卖五香茶叶蛋,焐酥豆,擂沙圆。啊,这辰光的猪头肉,鸭膀,鸭胗肝,鸭腿。这种东西比现在不知好多少了,好吃!夜里笃笃笃馄饨摊,楼上一只篮头吊下去,一碗馄饨下好了出出出出上来,上头在搓夜麻将。这辰光有这辰光的温馨。(笑)”

贺老平平地说:“不同的时期有不一样的意思。人回过头去看,走过的路,尽管你坎坎坷坷,其实都蛮有意思的。”

十日谈|陈村照相馆|想念贺老

贺老坦荡,诚恳,他不以大师自居,他不讳言自己画过不值得画的东西,也不讳言自己的败笔。他跟我说,上海老浴室上面的手拉风扇画错了,有读者提出风叶应该是硬的,他承认确实画错了。跟贺老说话,会感觉他透明,他明亮。

回去后,我将录音逐字逐句转成文字,给不容易懂的上海话加注,加了个拙劣的标题《老市民的旧上海》,将文本打印后呈送贺老订正。他认真看过,并未改动自己的言辞,在文末写道:

陈村先生:

来文拜读,话是我说的,当然由我负责。总的来看,尚无豁边之处。总的感觉,说好像“杂烤羹”,有的是忽略的,如:日寇侵占时,老百姓都是恨的。当然也有惧怕心理。我在过四川路桥时,因没带防疫证,被守桥的鬼子打过耳光。不敢怒更不敢言,只好自认晦气。又如,对当前的卡通,没有研究,不能随便或带有成见发表意见,但我总觉到应该研究研究,加以组织引导。因为这牵涉到对未成年人的教育大事。很高兴与您交往。费了您不少时间,致谢叩头。容我套用编辑的一手:可发。

贺友直签 1.11

贺老的话比别人描述他形容他的都好,就同他的画自己,是真的自己。值得一提的还有个余絮,《收获》杂志想请贺老为这一期杂志题写各篇的篇名,托我转达。我提出,贺老坚辞不受。他说自己的字不好,不可以去写。读他的画,能看到的是一丝不苟,下笔都有来处,落到画面上都有计较。卖画是论尺的,他不曾为卖价而放大尺寸,而重复自己。甚至,他一再给人画不挣钱的插图,不卖画。贺老有自己的骄傲,那就是法国美术院校请他去讲授的手工画的线条,他的白描。

后来,借春彦大兄的场子,我许多次见到贺老和师母,熟悉了,端着相机斗胆拍他们。一个和蔼的老头,目光锐利,言语诙谐而本真。师母总是微笑,管着老头的酒,不让多喝。他称黄酒为生命口服液。在他生命的最后日子,跟春彦小弟说,酒也吃不大进了。

贺老的作品不胫而走,他的老作品在二手市场早就很贵。他一生获得许多奖。重要的有《山乡巨变》和《白光》先后获全国连环画评奖的一等奖,他获首届“中国美术奖·终身成就奖”。有天我正巧见到某领导,忙将这好消息告诉她。后见贺老荣获“上海文学艺术奖·终身成就奖”,我去观礼,会前走过去拍他拍草婴先生,觉得镜头里的两位老人家给这个奖增光添彩了。随着时光的流逝,贺老的作品将愈加珍贵。

十日谈|陈村照相馆|想念贺老

2016年3月16日,贺老从发病到去世不过几个小时。他曾跟我说,“老得慢点,走得快点”。他是。几天后,我去为老人家送行。

想念贺老。每当我听到有人侈谈“30年代”,谈需要打卡的什么“魔都”,我会想起贺老。他的“出出出出”的馄饨,他自称的升斗小民,他手工画出的无与伦比的线条。(陈村)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