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过年只会讲年兽?别俗啦!这6个年俗故事,随便哪一个都会让孩子大开眼界

过年期间,大家都做些什么呢?

和小伙伴们聊起来,得票最高的回答是:“过年就两件事:一是抢红包,二是打麻将”。

我们父母那辈对过年习俗非常注重,有很多的讲究。比如,小时候在家,妈妈都会监督我们:

过年之前必须要洗澡,

大年初一一定要早起,

过年期间一定注意不能说“破”“死”“完”这些字眼。

小时候不谙世事,总想着按自己的想法来,觉着那些穷讲究,完全可以抛诸脑后,怎么痛快怎么来。遗憾的是,长大后才发现,真没了那些“穷”讲究,年味,是真的一年比一年淡了。有遗憾咱就解决。

聪明如我有了一个新点子,在自家给娃创造点新年俗:讲年俗故事。说起年俗故事,你能想到哪个呢?吃人的年兽,还是专门欺负小孩子的“祟”。

给大家分享点不一样的年俗故事,保证能让你收获一沓孩子的崇拜眼神。

为什么叫过“年”

年兽的故事,你给孩子讲过吧?说实话,给CC这种七八岁的孩子再讲年兽,很可能被鄙视:“这都是骗小孩的。”我们可以换一种高大上的说法:

商朝第十三任君主叫祖乙,他在位时期,有一个叫万年的樵夫,是个很善于观察、思考的人。

当时的节令很乱,人们耕作时把握不好时间,就没有好的收成。万年就有了想把节令定准的打算,但是一直找不到计算时间的方法。

一天,他上山砍柴累了,坐在树荫下休息,树影的移动启发了他,他设计了一个测日影计天时的晷仪,测定一天的时间。

后来,万年在泉边喝水,看见崖上的水很有节奏地往下滴,规律的滴水声又启发了他的灵感,他又动手做了一个五层漏壶,来计算时间。

天长日久,他发现每隔三百六十多天,四季就轮回一次,天时的长短就重复一遍。

搞清楚了日月运行的规律,就不用担心节令不准,这可是造福万民的大好事。万年带着自制的日晷仪及水漏壶去觐见祖乙。

当时,很多人觉得节令跟天神有关,不相信万年,祖乙却很英明的站到了万年这边。他把万年留下,支持他继续做研究。

当万年把完整的太阳历献给祖乙后继任的国君时,已是个白发苍苍的老人。国君深受感动,就把太阳历定名为万年历,并封万年为日月寿星。

为纪念他,后来人们就把初一定为“年”。

为什么要倒贴福字

大年三十贴对联,嘱咐孩子一定要倒过来贴。

孩子问为什么,你会作何反应呢?“福倒是福到的意思”,这也太敷衍了,倒不如给孩子来个“long long ago”的故事。

明太祖朱元璋了解吗?

他是明代的开国皇帝,为人特别残暴,动不动就杀人,一杀就是株连九族的那种,把一个大家族都杀掉。

过年只会讲年兽?别俗啦!这6个年俗故事,随便哪一个都会让孩子大开眼界

有一年,朱元璋又派手下去大规模地杀人,并约定用“福”字作标记,谁家门口有“福”字就杀谁全家。

朱元璋的妻子马皇后是个很善良的人,她知道这事后,就偷偷的下令全城百姓都在自家门上贴上“福”字。

老百姓虽然不知道为什么,可他们都不敢违抗马皇后的旨意,家家户户就都遵命贴上了。

只有一户人家出了点意外,这家人都不识字,他们把“福”字贴倒了。

朱元璋的手下出来一看,家家都有福字,也不可能把全城的人都杀了,没办法就回去禀告朱元璋了。

朱元璋一听,明白这是有人在给自己捣乱,非常生气。他就想拿这家贴倒福的撒气,要把他们全家满门抄斩。

马皇后在旁边忙对朱元璋说:“那家人知道你派人来访,故意把福字贴倒了,寓意是‘福到’的意思,百姓视你为‘福’,这可是可喜可贺的一件事啊!”

朱元璋一听高兴了,立刻下令放人,一场大祸终于消除了。

从此,过年的时候,人们便将福字倒贴起来,一是为了求个吉利,二是为了纪念善良又机智的马皇后。

为什么包饺子要放硬币

过年的很多习俗,老一辈都还是有自己的坚持,比如,我家奶奶每年一定要在饺子里放硬币。

出于卫生的考虑,她现在学会了用花生、糖果替代,可这个流程是绝对不能省略的(最主要的,人家是包饺子主力军)。“为什么要在饺子里放东西呢?”奶奶的说法是:“过年赢个好彩头”,可孩子还是理解不了,啥叫好彩头,这个故事就派上用场了。

这个习俗起源于晚期时期的慈禧太后,她是清朝晚期的实际统治者,一个很厉害的人。

她有一个习惯,每年大年三十,都领着皇后和众嫔妃们一起包饺子,说是捏住小人的嘴,让他们再也不能胡说八道。

当然,说是亲自动手,但实际上还是太监和宫女代劳,她在旁边站着指挥指挥就行了。

慈禧太后参与的这锅饺子,她都会提一个要求:要把四只小金元宝包进去,看谁能吃到。

那些伺候在一边的太监,都很有眼力见,他们会牢牢地记住哪个饺子是包了金元宝的,煮熟之后,捞起来奉给慈禧太后。

慈禧太后每年吃饺子,都会吃出四个金元宝来,大家就赶紧在旁边贺喜,慈禧太后就会觉得自己中了彩头,很高兴,觉得自己很有福气。

1908 年,也就是慈禧太后去世的那年,很意外的,她只吃到了三只金元宝。

可能是因为当时清朝快要灭亡了,她身边的太监们都不太负责任了,把第四只金元宝饺子捞给了当时的隆裕皇后。

慈禧太后这下肯定该不高兴了,太后不高兴,后果很严重的,怎么办呢?

隆裕皇后很聪明,她偷偷地把金元宝塞给了管事的太监,太监又把金元宝偷偷放进锅里了,谎称是煮破了。

慈禧太后一听,金元宝在锅里,没人抢自己的彩头,这才又高兴起来了。

什么时间吃年夜饭?

大年三十的年夜饭,你家几点开吃呢?

我家奶奶一般会把时间控制在7点左右,7点多吃完饭,然后收拾,之后就坐等春节晚会开播。据说,湖北农村很多地方,因姓氏不同,吃年饭的时间也不一样。姓王的,在早晨五点多钟就开始合家团圆了;姓高的,则一般在中午十二点左右才开宴;姓杨的,则只能在晚上十二点以后……

过年只会讲年兽?别俗啦!这6个年俗故事,随便哪一个都会让孩子大开眼界

有没有湖北的小伙伴,给定个真伪?

据说这也是有典故的:

秦始皇统一中国后,原来的楚国已经到了“万径人踪灭”的地步,方圆几里也没啥人口。

秦始皇一看这可不行,便下令让一些子民从九江一带(即今江西)移民到楚国去住。

大家到的时间总有个先后,有人走得早,早晨到;有人拖沓一会,中午到,有人下午才赶过来......

当地的人们为了纪念这次乔迁,就把吃年饭的时间定在了到达新居地的时间。

如果嫌吃饭太晚,那只能怪自己祖先脚力不够了......

为什么“又”要吃饺子?

北方的小伙伴看过来,你家过年期间会吃几顿饺子?我家的习惯:大年三十、大年初一、初五,这几天是必须吃新包的饺子的,并且每顿饺子必须要剩下来,才叫“年年有余”。三天吃饺子的正日子,再加上几天吃剩饺子,这直接导致,过年期间可能要天天吃饺子。

过年只会讲年兽?别俗啦!这6个年俗故事,随便哪一个都会让孩子大开眼界

当孩子抗议:“为什么又要吃饺子”的时候,这个故事就有用武之地了。

饺子是东汉末年著名医学家张仲景发明的,他被后人尊称为“医圣”,是个很伟大的人。

有一年,张仲景经过河南南阳,他看到白河两岸的乡亲面黄肌瘦,饥寒交迫,不少人的耳朵都冻烂了,很是痛心,就想帮助他们。

他让弟子在南阳东关搭起医棚,支起大锅,把羊肉和一些祛寒的药材放在锅里熬煮,然后将羊肉、药物捞出来切碎,用面皮包成耳朵样的“娇耳”。

他给当地人每人分发了两只“娇耳”、一大碗肉汤,让大家一起吃了下去。人们吃了“娇耳”,喝了“祛寒汤”,浑身暖和,两耳发热,再也没人把耳朵冻伤了。

过年只会讲年兽?别俗啦!这6个年俗故事,随便哪一个都会让孩子大开眼界

大年初一,人们庆祝新年,也庆祝烂耳康复,就仿照着做过年食物,人们称这种食物为“娇耳”“饺子”“偏食”等。

张仲景发明饺子的初衷是为了帮助百姓抵御寒冷,发展至今,小小的饺子已经成了一座微型“膳食宝塔”。

饺子皮是用面粉做的,属于粮谷类;饺子里可以包进蔬菜、肉类、蛋类、海鲜等;调饺子馅时还加点油。营养均衡又全面,营养专家都认为饺子是一种有益健康的食物。

饺子的形状除了像耳朵外,还像古代的元宝,它象征着人们对于财富的希望。过节吃饺子就成了中华民族发展过程中慢慢形成的一种饮食习惯,它寓意着吉祥、团圆、幸福。

年糕有怎样的故事?

除了饺子外,很多人过年期间还会吃一种食物:年糕。

不同地方,年糕的做法也不一样,有的是圆柱形的,有的是方形的。其中,方形的年糕冷却后,你觉得像什么?

过年只会讲年兽?别俗啦!这6个年俗故事,随便哪一个都会让孩子大开眼界

像不像砖头?像就对了,它的背后也有一个美丽的传说。

春秋战国时期吴国有一个大官叫伍子胥,他是吴王阖闾手下的重臣,还是姑苏城(现在的苏州)的营造者。

当时为了防止外来者的侵略,伍子胥带人修起了著名的阖闾城,它就是姑苏城的前身。

城修好后,伍子胥对心腹说:“我死后,如果国家遭难,人民受饥,可以在城门下掘土数尺,就可以找到食物。”

后来,伍子胥遭人陷害自杀身亡。越国乘机伐吴,战事连绵,当地饿殍遍野。危难时,有人想起了伍子胥生前的嘱咐,就暗中在城墙根下挖。

这一挖不得了,原来城基是用糯米制成的砖石,人们把它挖出来制成食物,渡过了难关。这种食物就是年糕。

后来,人们就用糯米制成年糕来祭祀伍子胥,另外,年糕的发音跟“年高”一样,人们觉得吃年糕有“年年步步登高”的意思,觉得它是一种吉祥的食物。

过年只会讲年兽?别俗啦!这6个年俗故事,随便哪一个都会让孩子大开眼界

这几个年俗故事,你听过几个呢?

这可是我做了很多功课,费了很多功夫,整理出来的。就等着过年的时候,在孩子面前显摆一下了。设想一下,二三十年后,CC、DD过年的时候,一脸怀念地给他的孩子讲:“我小时候过年最有意思了,妈妈都会给我讲一些谁都没听过的故事”。老母亲虽然厨艺渣渣,照样可以释放万丈母性光辉,满足了。

搞不定孩子的胃,那就争取拿下孩子的心!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