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丑奴儿·书博山道中壁

丑奴儿1·书博山道中壁

宋 辛弃疾2

少年3不识4愁滋味,

爱5上层楼。

爱上层楼,

为赋6新词强7说愁。

而今识尽8愁滋味,

欲说还休9。

欲说还休,

却道10天凉好个秋。

【注释】

1 丑奴儿:词牌名,又名“采桑子”、“丑奴儿令”、“罗敷媚”等。四十字,平韵,四字句叠韵。另有别格,上下结句添一字。

2 辛弃疾:原字坦夫,后字幼安,号稼轩,济南历城人,青年时参加义军在北方起事,后渡江投奔南宋朝廷,被授以官职,但频频遭遇弹劾而罢职,南归四十多年,大半时间被弃置闲居。辛弃疾平生以气节自负,以抗击金人、建立功业为追求。他谋略深远,胸怀古今,并能将这些融入到创作当中,因而他的作品跌宕磅礴、别开生面,又不乏细腻深沉,是豪放派的代表。

3 少年:年轻的时候。

4 不识:不懂,不知道。

5 爱:喜欢、热衷。

6 赋:写作、创作。

7 强(qiǎng):勉强。

8 识尽:完全体会。

9 欲说还休:想说却又没说。

10 道:说。

丑奴儿·书博山道中壁

整首词的大意是:年轻的时候不知道愁苦的滋味,喜欢登楼游玩。为了仿效前人登高赋诗,即使没有忧愁,也要在新作中勉强说愁。现在完全体会了忧愁的滋味,想说又说不出来,踌躇良久却只能感叹一句:好一个凉爽的秋天!

这一首《丑奴儿》用语直白浅显,所描写的也是大家都有过的感受,读起来很是亲切,因此为世人所喜。读者若把该词当作个体的感悟,从“一个人的年龄、阅历不同,对于‘愁’的理解也不同”这样的层面去品味这首词也并无太大问题,毕竟字面意思也确实如此。但若对该作的解读仅限于此的话,则是完全错解了词人的用心了。

词人点明该作是“书博山道中壁”,表明这首词的创作有着具体的现实背景,而非简单地描述下自己的感悟。博山在今江西,当时辛弃疾因主战态度过于强硬而被弹劾罢官,闲居上饶,罢官期间经常登览博山,赋诗作词。

丑奴儿·书博山道中壁

但闲适的生活并非词人所想。自帅义军南投宋廷后,辛弃疾日夜所想的正是杀敌报国,收复中原。然而南宋朝廷虽然欣赏辛弃疾的英勇行为,却对北伐没有太大兴趣。之后,辛弃疾一直担任地方官职,朝中上下对他也并不信任,主和派对其更是多次打压。可以说,南投之后的辛弃疾十分不得志。长久的苦闷,最终促使他退隐上饶。

当辛弃疾游览博山时,在官场漂泊了许久的他早已品尽诸多愁苦。怀才不遇,报国无门。莫大的愁绪涌在心头,词人想说,却说不出口。一是因为积郁已久,难以明状,更重要的是,他不能说。彼时把持朝政的主和派对于不同政见极为敏感,此次辛弃疾被罢官即是因为他主战的立场与朝廷的意愿相违背。在罢官期间吟诵忧国愤时之句,正是大忌。所以即便辛弃疾想要将内心的愁苦说出来,最终也只能将本意埋在心里,用秋日寄托一下自己的愁思。

由此来看,少年时与现在的对比,不仅仅是在揭示词人思想感情的变化,更是要由“少年不识愁滋味”引出今时、今日的愁苦,引出自己的家国之思,借此表达自己对朝廷对主和派的不满,以委婉的词句倾诉自己的痛苦。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