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古言说,才子多清高,秀才一身穷,怎么看?

才子多清高是指那些取得了功名利禄的读书人,他们才华横溢,学识渊博,事业有成。这些人总觉得自命不凡,有身份有地位,高高在上,看不起普通人。秀才一身穷是指还没有取得功名的书生,他们大多处境穷寒,举步维艰,靠帮人写点文书之类勉强度日。好一点的秀才也只是教上几个学生,生活能有所保证。

才子多清高,是古代封建社会的普遍现象。十年寒窗无人问,一举成名天下知,功成名就,当然是一步登天,青云直上。他们的自视清高也是正常的心理,腹有诗书气自华的书生意气,走到哪里都是受人尊重和敬佩。

才子也有人生不如意的时候,当遭遇重大的挫折沦为平民,有的人却难以面对现实。放不下尊严和面子,不愿意与社会底层的人物相处在一起,更接受不了贫苦的生活。他们只是抱怨命运的不公,认为是虎落平阳,从此自甘堕落。

而有的才子在经历人生的坎坷曲折之时,忍辱负重,以坚强的意志和毅力继续坚持努力,最终走出困境反败为胜,越战越勇。大丈夫能屈能伸,哪里跌倒就在哪里重新站立起来,这才是真正的才子。

古言说,才子多清高,秀才一身穷,怎么看?

秀才一身穷,大多数秀才也的确是这样。秀才千千万万,能科考中举只是极其少数。有的秀才经过几次考试才取得功名,有的赶考一生还是名落孙山。没有考中的秀山只有等到来年再考,那么年复一年的来年再考,又得花费多大的代价,又是那样地遙遥无期。

只有少数秀才不惜重金谋求到了一官半职做个小差事,并无升官发财的可能,一生也只是个无名小卒。至于能以教书为生的秀才,收取的那点微薄的学费,也只够养家糊口,所剩无几。

古言说,才子多清高,秀才一身穷,怎么看?

才子不必过于清高,狂妄自大只是有害于自己。秀才不能安贫穷困,考不上科举就必须面对现实,尽量做到学以致用而改变自己的困境。许多秀才的学识并不比才子差,但是命运的捉弄于人让许多优秀的书生,难以实现自己的人生抱负和远大理想。才子不清高,秀才不穷寒,这才是有智慧的读书人。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