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听不到人话和真话,就读读笑话

缘于余华谈“文学的价值”的一段视频,余华以两个笑话为引子,最后得出他的结论。我在《曹德旺的读书方法,立竿见影》这篇文章的结尾部分提及过这件事。

不说人话的“人”和说假话的“人”越来越多,没有谁能避开这些发声的东西。

这时候读读古代这些笑话,你突然发现人话和真话都在这些笑话中,所以把《笑林广记》读了一遍。

听不到人话和真话,就读读笑话

特别分享其中的12则如下(灰色字体为笑话原文,正常字体为开哥感慨):

1.

一富翁问“薑”字如何写,对以草字头,次一字,次田字,又一字,又田字,又一字。其人写草、壹、田、壹、田、壹,写讫玩之,骂曰:“天杀的,如何诳我!分明作耍我造成一座宝塔了。”

这富翁明明就是一个“书法家”。

现如今很多“书法家”,包括那些用脚用屁股搞行为艺术的“书法家”,包括那些号称自己所涂鸦为“丑书”的“书法家”,实际上还不如笑话里这个富翁。至少,富翁是真实的,不虚荣,不装逼。

2.

一医生医坏人,为彼家所缚,夜半逃脱,赴水遁归。见其子方读《脉诀》,遽谓曰:“我儿,读书尚缓,还是学游水要紧。”

这不仅是一个笑话,也可以看做人生至理。

俗话说,一技傍身吃喝不愁,危急时刻拥有逃生技能,这是活下去的根本。

3.

一匠人装门闩,误装门外,主人骂为“瞎贼”。匠答曰:“你便瞎贼!”主怒曰:“我如何倒瞎?”匠曰:“你若有眼,便不来请我这样匠人。”

木匠所言有理!

如今笑话里主人这样的“瞎贼”越来越多,有的根本就是装瞎,比如那些请老师给孩子补课然后举报老师的家长……装瞎远比装逼更可恶!

4.

待诏初学剃头,每刀伤一处,则以一指掩之。已而伤多,不胜其掩,乃曰:“原来剃头甚难,须得千手观音来才好。”

待诏,这是一个很有历史传统,说起来又未免多少让人感慨的称呼。想起大唐盛世的李白,也曾被唐玄宗赐以“翰林待诏”的名誉。到了清朝,待诏,逐渐沦为对剃头匠、修脚匠、挖耳匠等等匠人的专称。

此外,这则笑话给我的启发是:一个没脑子,一个不会思考的人,即便让他拥有千手观音的手臂,他还是连个剃头匠也做不好。

空闲多读书,哪怕读读这些笑话也好。

5.

有盲子暑月食螺蛳,失手堕一螺肉在地。低头寻摸,误捡鸡屎放在口里,向人曰:“好热天气,东西才落下地,怎就这等臭得快!”

喜欢吃螺蛳、螺蛳粉的,看到这个段子会作何感想?是不是立刻就有了吃老坛酸菜面的感觉?

6.

乡下亲家到城里亲家书房中,将文章揭看,摇首不已。亲家说:“亲翁无有得意的么?”答云:“正是。看了半日,并没有一张佛像在上面。”

古人为什么讲究门当户对,这个笑话算一个佐证。

这样一想,才知道“鱼找鱼,虾找虾,王八找鳖做亲家”堪称洞见。

7.

众怕婆者,各受其妻惨毒,纠合十人歃血盟誓,互为声援。正在酬神饮酒,不想众妇闻知,一齐打至盟所。九人飞跑惊窜,惟一人危坐不动。众皆私相佩服曰:“何物乃尔,该让他做大哥。”少顷妇散,察之,已惊死矣。

这算不算家暴?

8.

一富家儿不爱读书,父禁之书馆。一日,父潜伺窥其动静,见其子开卷吟哦,忽大声曰:“我知之矣。”父意其有所得,乃喜而问曰:“我儿理会了么?”子曰:“书不可不看。我一向只道书是写成的,原来是刊板印就的。”

现在也还是有很多这样读书的人,有孩子,也有成人。

尤其抖阴、快馊一类小视频中,不乏一家子一家子都是这种货色的新鲜例子。

9.

奸夫闻亲夫归,急欲潜遁,妇令其静卧在床。夫至,问:“床上何人?”妻答云:“快莫做声,隔壁王大爷被老娘打出来,权避在此。”夫大笑云:“这死乌龟,老婆值得恁怕!”

原来“隔壁老王”源出于此!

10.

有暑月戴毡帽而出者,歇大树下乘凉,即脱帽以当扇。扇讫,谓人曰:“今日若不戴此帽出来,几乎热杀。”

笑话中这个人,可以看作是现实中杠精们和喷子们的祖宗。

11.

一秀才问僧人曰:“秃字如何写?”僧曰:“不过秀才的尾巴弯过来就是了。”

这一则笑话,确实惟妙惟肖的刻画出秀才的酸腐。难怪称呼秀才为“穷酸秀才”。

另外,这则笑话让我想到,一旦穷酸秀才掌握了权力,它们不仅可以弯尾巴,是连良心和人性都可以弯过来的。它们不仅可以“弯秀为秃”,更可以“颠倒黑白”“指鹿为马”,当然了,更可以睁着眼睛说瞎话。

12.

有忧贫者,或教之曰:“只求媒人足矣。”其人曰:“媒安能疗贫乎?”答曰:“随你穷人家,经了媒人口,就都发迹了!”

此时此刻,这样的“媒人”太多了,尽管你家早已“缺衣少食山穷水尽”,“媒人”口中你家依然是“衣食无忧天下太平!”

仔细端详“媒”这个汉字,哪里只是“某女”这么简单!

2022年4月15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