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怀上了!心脏移植10年后,她终于有孩子了

为了满足生育愿望,医生团队为她制定了2年“备孕方案”。

2022年1月26日上午,37岁的夕子(化名)在华中科技大学附属协和医院(以下简称“协和医院”)顺利诞下一名健康女婴,4.3斤。

为了夕子安全分娩,协和医院除妇产科外,还出动了心脏大血管外科、麻醉科、手术室等多学科团队的保驾护航。如此兴师动众,不是因为夕子是一名高龄产妇,而是因为10年前,她做过心脏移植手术。

2012年,27岁的夕子因终末期右室心肌病到协和医院心脏大血管外科接受治疗,最终因严重心衰,董念国主任团队为其施行心脏移植手术。

心脏移植术后,夕子恢复良好,并组建了家庭。2018年初,夕子联系协和医院心脏大血管外科负责围手术期管理的主治医师张菁,表明了自己想要孩子的决心。

虽然国内外均有关于心脏移植术后病情平稳的患者孕产的案例报道,但风险依旧很大。董念国介绍,由于心脏移植术后需要服用抗排斥药物,即便妊娠期也不能中断,而大部分抗排斥药物都有一定的致畸与流产风险。此外,药物会加剧妊娠糖尿病、妊娠高血压的患病几率,使心脏负荷加重。

为了满足夕子生育的愿望,董念国教授、张菁医生团队为她制定了2年“备孕方案”,根据她的情况进行药物调整,并定时随访。

可夕子一直没能怀孕。“要不下个月,我们就把药调回来吧。”考虑到夕子的身体状况,张菁提议她以自己为重,将药的剂量调整至备孕之前。

正要放弃之时,好消息传来,“怀上了!”但怀孕带来的风险也随之而来。

“夕子孕期挑战重重,先天性地中海贫血、妊娠期高血压、妊娠糖尿病、妊娠合并胆汁酸淤积综合征等问题接踵而至。”协和医院妇产科副主任赵茵介绍。

经过妇产科的精心治疗和护理,夕子和胎儿情况均良好。到了妊娠期,产科加强产检和对胎儿的超声监测,为确保抗排斥药对胎儿影响最小化,心外科为患者更换了抗排斥药物种类并调整安全剂量。

12月29日,夕子孕31周时,赵茵组织全院MDT大会诊,联合心外科、ICU、麻醉科、手术室、新生儿科等多学科对其病情进行详细评估,确定了晚孕期管理方案与应急预案。

经妊娠合并心血管系统疾病MDT团队严格管理、密切监测、全面评估与多次讨论后,决定在严密监控下继续妊娠。为确保母婴平安,最终决定在孕36周时为其实施剖宫产手术。

1月26日,正值南方农历小年,上午8点30分,为夕子实施硬膜外麻醉。8点45分,经产科、麻醉科、手术室等多学科团队紧张有序地协作,出血量约200ml,仅30分钟,4.3斤女婴呱呱坠地,孩子哭声响亮,评分为8-9分。术后,母女生命体征平稳。

怀上了!心脏移植10年后,她终于有孩子了

“想要怀孕的愿望可以理解,但有特殊疾病的女性需谨慎考虑。”赵茵表示,有心脏病、血友病、高血压、糖尿病、肝肾系统疾病、系统性红斑狼疮等一类疾病的女性,在怀孕前一定要做系统检查,由产科多学科团队进行详细的风险评估,因为怀孕过程中很可能导致病情加重,严重的还将危及生命。

据悉,妊娠合并心血管疾病是产科严重的合并症,也是威胁孕产妇生命的主要病因之一。协和医院产科、心外科拥有卓越的专科实力与丰富的救治经验。

十余年来,协和医院开展心脏移植手术900余例,儿童心脏移植超100例,众多心脏移植患者,术后回归正常生活。该院产科作为全省及中南地区各级医院的产科急危重症、疑难杂症的转诊、会诊医院,收治患者中急危重比例占60%以上,疑难病症比例50%以上,通过多学科团队合作,抢救成功率达97%以上。

(通讯员:聂文闻、彭锦弦、陈有为、刘坤维)

来源:医学界

编辑:田栋梁

责编:郑华菊

校对:臧恒佳

制版:薛娇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