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荀子学园|《荀子“兼”论大义述》商榷

【姚海涛】不才实在没有头衔,竟将儒家荀子学园公众号主编头衔堂而皇之的用在简介中。

以上是拙文删节版。敝帚自珍罢了,非核心。

每发一篇文章便是将自己浅薄的学问识见、拙劣的分析技巧、寡淡的学术话语,暴露一番。感谢《江南大学学报》收容自己多篇文章,并提供润笔。其“儒佛道与地域文化”栏目成为我学术路上的福地,成为荀子走到江南去的一方阵地。

此刊虽不为北大、南大核心,但当是“下核心一等”,时有大咖发文,常有大咖主持。群内东方朔老师曾主持过,惜未同框,每次都与李承贵老师同框。谢光前主编及其同仁虽从未谋面,竟然提携后生,视为专家,实在感佩。以上所及之学术贵人,皆未谋面,更无私交。

有叹曾曰:

人生天地间,忽如远行客。

中有知音赏,岂可自鄙薄。

——姚海涛2022年1月28日记

【林桂榛】副厅级。

【林桂榛】[摘要] 经梳理、归纳、研判可见,荀子“兼”论涵摄礼、法、术三大思想维度。其一,理政之“兼”角度言之,可名之为兼覆、仁厚之礼政;其二,权衡之“兼”角度言之,可称之为兼别、权衡之法则;其三,宽容之“兼”角度言之,可曰之为兼人、宽容之术治。荀子将“兼”所可能涵摄的维度升华到了一个新的理论高度,将政治学、哲学、伦理学兼而有之、统而用之,从一个侧面折射出战国学术合流之时代特点,也在一定程度上朗显出荀子思想的批判熔铸、建构创造之理论特色。

【林桂榛】红楼梦秦可卿来自荀学,兼美。

【林宏星】桂臻摘的非常好。

【林桂榛】秦可卿可能暗示大秦荀卿,荀卿重视情欲问题,红楼梦全是食色情事,乐一下。

【王国明】标题古雅,想起了杨树达先生《春秋大义述》。

【姚海涛】刚写作是用了很长的标题,荀子兼论视域下……。后来一想,干脆利落点,用短标题。

【王国明】简洁有力。

【周启荣】姚海濤 姚老师的论文提出荀子“兼覆”之政最有说服力!对研究荀子有很重要的贡献!其次以“兼人”比墨子兼爱也合理。不过荀子用“兼人”14次,除了一次在《富国》其余都出现在《议兵》,这有点奇怪!说服力不足的是“兼权”的说法!“权”指权衡时,意在轻重之间选择其一,意不在兼!同时考虑两个问题当然可以说兼,但最终是取舍而不是兼取!墨子兼爱、荀子兼人都是兼取,而不是取其一!在荀子里“兼权”只用一次!而那一次的语境是衡量欲恶取舍的利弊。但这个欲恶取舍的问题,我认为荀子是用礼来处理。欲恶取舍以礼,就是可欲与可恶的界线因为有礼来清楚画出,所以需要权横的机会不多。如果荀子重视随环境而权衡欲恶的取舍,不可能只用了一次!欲恶取舍的问题在荀子的思想里主要由礼来处理而不是“权”,“兼权”应该不是荀子思想的重要概念。但“兼覆”之政则是,它可以与孟子的“仁政”相比!

【姚海涛】多谢周老师对兼覆之政论证的肯定。兼覆之政是荀子重视人道,是其政治哲学之表征。孟子仁政大言迂阔,而荀子兼覆之政则有细目。二子之不同,正是道德治国与制度治国之异。(望喜孟者,海涵则个)

兼人,实则有兼并他国之人的蕴谓。故多出于《议兵》。但荀子还是以德兼为上,不失为儒家论兵风范。除此之外,在《议兵》中多有仁义之兵之论,可征。

关于兼权一词,确实出现一次。我处理时,将兼权视为一个与权同等级别的概念,意在权,而兼又是修饰权的。兼权之权,与权衡之权,实则为一。若论区别,多一兼字耳。周老师所言,兼权为礼,正是。荀子言,“礼之于正国家也,如权衡之于轻重也。”至于周老师所言,“‘兼权’应该不是荀子思想的重要概念”,是。我将之纳入到兼论大义之中来处理。

【林桂榛】关键是思想理论内核,孔孟一篇论文没写,名满天下,豪车数十。

【林宏星】“兼权”概念在荀子思想并非不重要吧?我觉得很重要。

【林宏星】圣人也是“兼陈万物而中悬衡”,这一说法与兼权相关。重要性应该可见。

【姚海涛】给东方老师点赞。在兼权包括权的意义上,很重要。与时迁徙、与世偃仰、以义变应,莫不是权。当然,很重要。若从出现频率的意义上,似乎说不重要,也说得过去。

思想重要,表达多方,莫不是权。

在两位大咖面前,我也兼权一下。

【林宏星】是的。有时一个字的重要性不在其出现的频率上。我就批评佐藤的相关研究方法。当然,这种方法有可取之处。

【杨万江】“兼权”是荀子核心思路上的概念。在道德上,要实现正理平治之善而非偏险悖乱之恶,就需要“兼权”。不能只顾自己利益,不顾别人利益而侵害他人。在法律上,“兼权”就是本分论的法权,是本分本利作为天职天功之所为,相对于其它利益而在兼及他者的权衡中获得优先性尊重。

【周启荣】@林宏星 “圣人也是“兼陈万物而中悬衡”,这一说法与兼权相关。重要性应该可见。”

我有不同的读法!荀子原文:“兼陳萬物而中縣衡焉。是故眾異不得相蔽以亂其倫也。”所以,“兼陈万物”与“中懸权衡”是分开的两件事:兼陈万物而示民以权衡之标准,目的是防止“众异不得相蔽以乱其伦”!“懸权衡”是说礼所陈示权衡的标准,而不是指“兼陈万物“!所以以这句话作为支持荀子有“兼权”的观念而这个观念在荀子的思想里有重要性是不合理的解读!权衡重在取舍,需要思考选择,如果荀子是强调要求众民取舍,那么陈示人伦规范的礼做什么?

【周启荣】@林宏星 “有时一个字的重要性不在其出现的频率上。”

这话我同意。但我认为姚老师对“兼权”的解读说服力不足的主要理由不只是“兼权“出现的次数,而是1. 兼字的用法强调取舍,而不是并、共、同的意义,与2. 欲恶取舍的问题在荀子的思想里是由礼来处理,所以不会用“兼权”的表述!

【陆建华】有时一个字的重要性不在其出现的频率上。这句话是精辟的。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