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到上门女婿,很多人心里都会生出别往的感觉,似乎在我们的传统观念中,要不是没有办法,几乎没有男人愿意主动做上门女婿,上门女婿在男人眼中代表着卑微和无奈。
即便时至当下,在现实生活中依然存在着上门女婿的现象,他们或因为多种原因而不得不选择上门的方式解决个人的婚姻问题,虽然内心充满着抵抗情绪,但现实却让他们不得不如此,尤其在他们“出嫁”的那一天,伤心的不仅是自己,还有他们的至亲。
1月23日,在贵州的黔南,有一位“出嫁”的小伙在告别母亲的时候,场面让人潸然泪下,亲人也是纷纷侧目落泪,让人不禁为之感叹。

据悉,这位29岁的贵州小伙家中有一个哥哥和一个妹妹,父亲早年去世,母亲一个人辛苦将3个子女拉扯长大,个中艰辛非常人所能体会,只是因为家境贫困,哥哥已经三十多岁了,至今依然孑然一身,成了母亲的心病。
唯独在外打工的小儿子谈了一个江苏扬州的女朋友,两人感情甚笃,只是到了谈婚论嫁的地步时,因为女方家境尚可,加之又是独生女,女方父母提出了上门的要求,否则婚事免谈。
男方再三权衡考虑之下,最终还是无奈地答应了女方的上门要求,在新婚这一天,哥哥和妹妹或许因为不忍亲自送他“出嫁”,现场并没有看到他们的身影,唯独母亲一人独自坐在里屋一言不发,神情黯然。
虽然没有看到哥哥妹妹,小伙心中也猜到了七七八八,但母亲的养育之恩不能忘,临行前,小伙走进里屋准备向母亲辞行,一时之间,他也不知道说什么话才好,所有的话突然在此刻变得无比的沉默。
就在气氛尴尬之际,小伙突然对着母亲下跪,连磕了三个响头,以感谢母亲二十多年来对他的养育之恩,只是当小伙磕完头之后,抬头却看到母亲老泪纵横,哽咽的喉咙里却说不出一句话。
该来的还是要来,小伙磕完头之后,叮嘱母亲身边的叔娘和伯娘,希望他走后,她们能帮忙多照看母亲,也希望母亲能自己好好保重,此一别不知何时才能再相见。
就在小伙转身之际,久久无言的母亲突然起身,口气中带着哽咽说道:
儿子,妈妈对不起你,我但凡有一点能力,能够让你和你哥娶上老婆,我都不会愿意让你去寄人篱下。
这话透露出一个母亲的无奈,是对亲自送走儿子的万般不舍,虽然这一切并不是她的错,但她却依旧深感自责,感觉儿子没能娶上媳妇是自己的无能,更多的也是对儿子的担忧。
因为做了上门女婿,她担心儿子会受气,男方人又远离江苏,家人将再也无法成为他的后盾,此一别,亲人或许也就成了亲戚,虽然血缘的纽带割舍不断,但今后的余生他将独自一人面对生活的考验与波折。
男大当婚,女大当嫁,婚姻是人生大事,也是人生的一个重要节点,它代表着一个人真正的独立,脱离了养育自己的原生家庭,自己将一个人走完人生路,同时也彻底带走了母亲的心头肉,让母亲为之伤心欲绝。
其实无论是嫁女儿还是“嫁”儿子,在送别的时候,我们很多时候总会看到送别的一方含泪不舍,而迎娶的一方却喜笑颜开,哭的一方心疼多年的培养心血在此刻戛然而止,心中的失落感让人黯然伤神,而笑的一方则为家中喜添新成员而欣喜不已,两种截然不同的感情左右了双方亲人不同的情绪表达。
而在我们的传统观念中,“嫁”这个词往往用在女人身上,而“娶”这个词则成了男人的专属,当这种观念在人们的心中根深蒂固时,这就成了一种天经地义的默契传统,一旦颠覆了这所谓的天经地义,其中必然存在着诸多无奈和心酸。
正如这位送别自己儿子的母亲,她很想自己有能力替儿子娶媳妇,而不是将自己一手养大的儿子送给别人做上门女婿,心里上饱含着深深的内疚,母亲认为是自己的无能造成了儿子远“嫁”外地,同时母亲的心中也有一定的屈辱,认为这是一个家庭弱势的体现。
当然,个中情绪五味杂陈,我们或许很难体会到这位母亲具体而全面的复杂心情,但是我们知道她的内心一定是充满着痛苦,儿子的心里也充满着无奈,只是面对这无法更改的现实,希望小伙未来的婚姻能够幸福美满,也好让母亲了却牵挂,生活虽然充满些许无奈,但这份血浓于水的亲情不应消淡,它才是一个人心中永远的家。
你们如何看待上门女婿这种现象?对于母亲含泪送别儿子的情景,你们有什么看法?欢迎大家留言讨论,谢谢!
文|培大大
未经许可,严禁以任何形式转载、拆解、搬运、抄袭、洗稿本文部分或全部内容。
版权所有,侵权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