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1932年,溥仪到满洲国执政,自愿和胁迫,各占几分?

九一八事变之后,一直到抗日战争初期,对中国影响比较大的两件事,其中一件就是溥仪到满洲国执政,作为中国的末代皇帝,复国自然是其毕生的志愿,但是借助日本人之手,先不说成功的几率有多大,他到底有几分是自愿,几分是被胁迫呢?

普罗大众的认知中,溥仪是被日本关东军的特务,挟持到长春担任满洲皇帝的。真相真是如此吗?就这么简单吗?

以前我们介绍到,九一八事变绝对不是一件偶然事件。在事件发生半年之前,溥仪在天津静园,至少有四次得知,日本将会用武力占领东三省的事实。

1932年,溥仪到满洲国执政,自愿和胁迫,各占几分?

1931年2月21日。日本国会议员,高山山本,就来找溥仪商谈,调查农垦和亚细亚洲教会的问题。农垦调查其实就是特务侦查活动,让溥仪担任亚细亚洲教会盟主,其实就是傀儡政权执政者演习。

1931年7月23日,溥杰从日本回国,带回来一个消息:日本对张学良的统治不满,或许在中国满洲地区采取行动,拥立溥仪为掌权者。

1937年7月29日,一个日本代表,送给溥仪一个扇面,上面写着“天莫空勾践,时非无范蠡。”,暗示溥仪忍辱负重,卧薪尝胆,必定有后报。

1931年8月,溥仪派人到东京打听消息,基本确定,以前的种种猜测。

从种种迹象表明,溥仪对于九一八事变有所预知,而且态度比较积极。

九一八事变之后,他就派刘骧业秘密前往东北,会见了内田康哉和本庄繁进行摸底。与此同时,派佟济煦主动联系东北地区的满清遗老,派商衍瀛游说东北的一些将领。

10月11日,溥仪派出自己的老师——远山猛雄,带着御笔黄绢,赶赴日本,与日本陆相南次郎,黑龙会首领头山满,请求他们协助,完成复辟大清的伟业。

1932年,溥仪到满洲国执政,自愿和胁迫,各占几分?

但是何时出关,溥仪的内部老陈,发生了分歧!

陈宝琛认为,借助日本的力量,复辟大清,根本不可信!认为溥仪出关的时机未到,仍需继续观察。

郑孝胥认为,想要复辟大清,必须借助外吏,事变之后,日本人一定会请溥仪出关到东北主政,复辟大业就可以实现了。

其实这个时候,日本人想要拉拢溥仪,蒋介石也在争夺他。

1931年9月30日,溥仪在海光寺见了两个人,一个是板垣征四郎的代表上角利一,一个是东北军张作相的代表罗振玉,会面之后,溥仪就已经开始倾向,借助日军的势力,在满族发祥之地,迈出复辟大业的第一步。

1931年11月2日,土肥原贤二,来到静园,面见溥仪。

有一个小重点,我们提前说明一下,虽然溥仪想借助日本的势力,复建大清帝国,但是他不是想去当傀儡。

为了让溥仪上钩,土肥原贤二开始施展骗术,告诉溥仪:关东军对满洲,绝无占领的野心,而是诚心诚意的想帮助满洲人民,建立一个属于自己的新国家。

溥仪问道:是一个什么样的国家?

土肥原:是一个独立的,由宣统皇帝完全做主的国家。

溥仪:是共和,还是帝制?

土肥原贤二继续强调,是宣统皇帝一人做主的帝制。

1932年,溥仪到满洲国执政,自愿和胁迫,各占几分?

在这样的甜言蜜语之下,溥仪上当了,决定出关。

在这个时间段内,蒋介石也曾派人找到溥仪,只要溥仪不去东北或者到日本定居,可以恢复清室优待条件,溥仪可以随意在南京或者北平居住。然而,这种条件,对溥仪根本没有诱惑力,被当场拒绝。

其实,还有一个原因,孙殿英盗了大清皇陵,蒋介石虽然让阎锡山查办此事,但是最后的结果竟然是“不予追究”,这对溥仪来说,是一种巨大的耻辱

1931年11月10日,溥仪乘坐小汽船“比治山丸号”,强闯白河,避过中国军队的检查,抵达大沽口,登上日本商轮“淡路丸号”,离开天津。

抵达长春之后,唯一让溥仪不满意的地方,日军让其先执政,再当皇帝。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