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造车人”和“买车人”——新造车八人谈

关注并标星电动星球News

每天打卡阅读

更深刻理解汽车产业变革

————————

“造车人”和“买车人”——新造车八人谈

2022 年 1 月 1 日的晚上,我和我的亲生闺蜜走在杭州的德胜路上。

我们复盘了 2021 一整年汽车行业的各种精彩,回忆了一下 2020 年的美股疯狂;2022 年 1 月 13 日,我的人生第一辆电动车刚好陪伴了我365 天。

然后我们冒出了一个想法:拉上周围汽车行业的小伙伴和车主一起来回顾一下造车、买车这些年,看看各自眼里的新能源汽车都有什么变化。无论造车、买车,这场造车浪潮中的你我,见证了新时代里的云动风涌,都是时代的受益者。

接下来是正文部分,欢迎大家在字里行间中找自己。

这里声明,文中主人公名字均为昵称或花名。希望看完后,正在造车正在买车或者已经买完车的你,都能找自己。

感谢我的亲生闺蜜出了这个点子,感谢接受采访的@马宝, @L,@朱七,@虞乐圈,@华田,@呼不二,@不愿意透露姓名的吴先生,@Connor是康纳

一、造车人篇

@马宝:欧拉车主,提车 365 天。正在考虑置换新能源轿车。克拉拉的亲生闺蜜,无数次承诺带我回贵阳抽茅台,未果。主机厂战斗 N 年,目前在车联网行业。

克拉拉:我们俩讨论的问题肯定就是充满行业内的味道,比如 2021 年上游供应链这么涨价,但是车价没怎么涨,你觉得奇怪嘛?

马宝:那很简单啊,21 年不涨就等着 22 年涨。

就是大家始终有个误区,就是觉得直营体系价格比经销商体系便宜,这是我其实很想输出给用户的,就是直营体系直营的是价格在单位时间里的公平,而不是便宜。

而且你看,国补年年退坡,就等于在涨价。其实我们过去是车卖的太便宜了,现在涨回来的话,才是一台正常价格的车。我觉得直营体系需要维护的是,品牌内所有产品的价格一致性。

所以,我个人的观点是,我想静静等等 22 年的涨价潮,特斯拉不是已经率先开始了涨价嘛,2022 年的 12 月 31 号,我们来看看到底哪些车涨价了。

克拉拉:除了涨价,你对产品力有期待吗?这个问题我觉得问很适合问即将想换车的你。

马宝:首先我挺喜欢现在的汽车行业的中国制造的,我们用最少的钱已经可以买到非常不错的产品了,所以合资和进口我都不考虑了。

如果放在过去的话,四五十万就买到合资车吧。而现在四五十万的国产车,真的可以买到很好的车了,可能比一些合资或者进口的配置都要高。如果置换升级的话,目前市面上已经发布的,我的用车需求是对比 001 和 ET5。

001 开过,是非常好开的家用车,开起来很像是一台小车而不是五米大的车。我会带着这个预期去试驾 ET5,最终再做决定。

克拉拉:有没有什么什么对将来产品的畅想呢?

马宝:我觉得这是你特别想表达的,我的需求是电车、好开、高品质。你呢?

克拉拉:我要 JCW 和 Targa 还有 Taycan Cross Turisom 类型的电动车,第一个有趣,第二个是 Dream Car,第三个,没人可以拒绝猎装吧哈哈。

@L:Quality 体系,汽车行业 2700+ 天从业,忠实的美股投资者,传统车企出身,2018 年加入新势力,目前在头部新能源企业工作。

克拉拉:2021 年一整年,作为从业者,感受到的最大冲击和变化是什么呢?

L:指数增长。尤其是零售渗透率,20%+ 的零售渗透率比我想象中来的快的多的多。每 5 个人当中就有一个人选择电动车,四舍五入等于二伯二舅都在买电动车的路上。

2018 年,家里的亲戚朋友都不知道我在什么公司是干嘛的,2021 年纷纷跑来问我,找我买车能不能打折。可惜的是,只能打骨折了。另一个感受是,大家更期待新品。

比如大家会好奇,苹果什么时候出车,激光雷达真的在量产车上能带来自动驾驶什么样的体验改观等。这些被非汽车行业的人讨论越多,也就意味着电动车的影响力更大。

但在这些剧烈的变化和冲击当中,我也发现了大家对产品的包容性越来越低,换句话说,产品在变得精致,人群变得挑剔了。只是变精致真的需要时间,目前大家的耐心有限了。

克拉拉:作为传统车企的质量出身,时光倒退回 2018 年,当年怎么做选择呢?职业发展,思考和复盘有哪些,是不是还有建议给对这行好奇的新同学。

L:Sure!这是一个确定答案。

人生的第一个七位数来自新势力的期权,没有什么工作比让年轻人富起来更重要了。但在这之前,我已经在传统车企呆了好几年了。它(传统车企)拥有百年的体系、流程、经验都是日后造台好车的基石,但不造好车的唯一(因素)。

因为在我看来,中国的汽车行业作为客单价最高之一的行业,相对还是比较封闭的。如果新同学错失了 2016/17 年的风口,那么下一个最好的时机就是现在。

但 2021 年,我明显感受到新势力的人才准入门槛比 2018 年要高了。所以,不算建议吧,如果能够合理预期、拥抱变化、接受变革、人肉填坑、心态平和,做到以上来这个行业试试不是不行。

克拉拉:你作为非直面用户岗位但喜欢和用户打交道的同行来说,跟这么多用户打完交道,会感受到什么变化呢?

L:我个人有个观点:我们后端岗位如果有一天乐意面对用户了,那么用户就被盘活了。

克拉拉:其实你说的,跟我一直表达的一样,我管这个叫“全员营业”。这可能就是新时代的汽车人:活泼好动爱聊天。

L:其实我倒是不觉得这是一边的事情,得企业自上而下。

现在的产品的的确确是需要用户足够的包容性去购买的,因为它就是个新鲜事物,就是会出现新鲜事物特有的各种问题。

车企既要给员工足够的宽容度,处理这些在细微处无法遇见的问题;用户也要给予这些细微处无法遇见问题的足够包容性,因为无论包容不包容,新事物的进程里就会有各种各样的问题,这是我这么多年来在无论传统还是新势力车企的真实感受。

@朱七:Innovusion 的同学,汽车行业工作 1277 天,ET7/5 激光雷达供应商伙伴,对车企和汽车充满热情的紧密合作伙伴。

克拉拉:作为新势力的合作伙伴,伴随新势力一起成长的过程感受如何呢?

朱七:作为国内为数不多即将交付量产车辆的激光雷达供应商,我觉得这个工作给我带来的更多是对于国产新能源汽车的信心。虽然入行不久,但也不断在见证合作伙伴产品的飞速迭代与发展。

我其实特别期待激光雷达上量产车上的表现,因为这不仅意味着我们在进步,也意味着一个新技术的应用,陪伴技术成长,过程真的非常有趣。

克拉拉:如果有职业选择的机会,会愿意去造车的企业试试看嘛

朱七:当然会乐意,见证历史的进程中,这应该是很多汽车人都有的想法吧。这是这个时代里不可多得的机会,我挺希望能有一家车企用着我造的雷达,交付到 100 万台的,相信这一天就在不远的将来了。

见证时代并奔跑成长,这是我干这行的快乐源泉。

二、买车人篇

@虞乐圈,最早的一台 ES8 创始版提车 1175 天,7 台蔚来+1 台广汽埃安车主

克拉拉:2017 年你就开始关注当时的蔚来了,老车主真的很有勇气,当时买车的信心来自于哪些方面?

虞乐圈:其实现在想来,当时能买车,并不是信心,而是乐于尝试。毕竟其实它是一个完全新鲜的事物,无论是当时的传播还是经营方式,对于当年关注的人而言,都是新鲜的。

克拉拉:市面上有很多车企开始或正在做用户运营了,哪些是动作是必选项,哪些是可选项,你这么多年观察下来

虞乐圈:现在想要做用户运营汽车品牌确实很多,因为最大的好处就是,用户的真实反馈可以直达品牌,不至于出现了当年奔驰那个坐在引擎盖上维权的例子,厂家都是后知后觉的。

但是很多包括豪华品牌的用户运营给我的感受是,下标没下本。钱花了,但没花到位;事情做了,但是人情没做到,所以用户并不是 100% 领情。

用户净推荐值本身是很多硅谷公司在使用的,但是怎么能把用户的净推荐值用到极致,这个其实很考验整个体系里面顶层开始与人相处的智慧,真的需要精通用户的真实感受,用户运营是一个企业自上而下 360 度无死角的全感官体验,不仅仅是 fellow 一个人带给用户的体验。

作为用户,最希望是看到品牌能站在对等的地位来交流,创造多沟通多交流的用户场景,用户的感受和品牌的维度一定是不一样的。但过去做经销商体系的品牌吃亏就吃亏在没有这个意识也没有这样的灵魂,方法有很多对吧,接地气的有 fellow 跟用户一起多吃吃饭,高大上的有各种体量的大活动。

但其实都是多面对用户多聊天,聊天聊熟了比什么都强。

克拉拉:越来越多新的电动车车主加入了日常使用电动车的大军,我感受下来,其实还是需要蛮长时间的教育和学习的,因为新鲜事物是需要市场适应时间的,尤其对于大量用户的切换来说。

虞乐圈:今天的电动车,有点油车 Plus 的感觉,还没有延伸到用车逻辑完全被颠覆的阶段,至少转向单元一点没变,所以我倒是觉得很多厂家没有足够把用户听懂的话传递出去。

你看看我们这些已经开了四五年电动车的人,其实是很乐意安利和研究产品本身的,同时也乐意对新用户沟通用车的使用方式等等。

比如,蔚来的群一旦有新车主询问提车后的产品问题,那么老车主就会回答。埃安的群,里面会分享充电资源的信息,包括哪里充电便宜也都能知道。但在分享的过程中,桥梁的作用很重要,老车主是桥梁的一种表达方式,但我觉得 fellow 也是。

可能产品使用分享群,最初是由 fellow 搭建的,后期是由对产品研究深的老车主维护的,这都有可能,都需要时间。

@华田:极氪 001 提车 20+ 天,油车 Z4、Q50 已经置换,目前留一台卡宴作为备用油车。

克拉拉:当时其实最大的购买决策点是什么

华田:说出来你可能不相信,购买决定完全来自冲动消费。

其中最大一个冲动消费点来自独一份的猎装车,因为关注车的人都知道,目前国内市场上能买到的猎装车清一色全是全进口的油车,并且售价基本上都接近了百万开票价。

相比之下,一台纯电的猎装车就显得尤为难得。这一点是最能打动我的。

克拉拉:冲动消费之后目前也已经提车了,使用感受是什么状态,机械素质和软件素质都算。

华田:首先机械素质我给 95 分,其次车机我觉得有点一言难尽。其实,我是觉得车机问题不大,能 OTA 的问题其实都不是大问题。

但有一个观点这里我要坚持一下,那就是 OTA 能力在所有电动车上都是为了更好的体验,而不是为了修补之前的缺失,这一点上目前我只觉得特斯拉的 OTA 是做到了更好的体验,其他品牌都还只是停留在修补之前的缺失这个阶段,这不够负责任。

虽然新势力在 OTA 的爬升过程中也经历了各种问题,但是作为拥有后发优势的大厂,应该做好更充分的应对。

克拉拉:有没有达到对于电动车的预期,达到或者没有达到的原因都有啥

华田:这里要分两个维度来谈预期。

第一个维度是纯机械素质的驾驶感受,是完全达到了我的期望值的。一辆好开,使用省钱,又充满驾驶乐趣的车,而且售价极具性价比,能做出油车版的舒适行驶感,对于二十多万的售价而言,已经非常足够了,这是对机械素质认可的部分。

对于花钱买车的我来说,我依然有对品牌充满预期的部分。无论是从提车、售后等等这些车辆到达后与品牌的交互当中,我依然希望后期有质变的提升,因为对于真实花钱的用户来说,用户可以陪伴品牌成长,但也希望品牌的调性能够越做越强。

@不愿透露姓名的吴先生,创始版 ES8 车主+YOU 版 001 车主,对 001 的期待已经拉满,1 月 13 日提车。

克拉拉:你是我见过,在用户群体里懂产品+研究技术+动手能力极强的直男,我其实很想拉着你和产品负责的同事一起聊天,我觉得应该很精彩。所以说说看吧,你这么挑剔的人为什么会买当年的 ES8?

不愿透露姓名的吴先生:当年我的购车预算是 50 万上下,且只想买电动车。当时符合预算内预期的只有 ES8 和进口 Model 3,所以是产品及其贫瘠的一段时间。

但作为要研究产品研究参数和研究背后技术的人来说,当时 ES8 的 7 系铝车身,44000+ 抗扭刚度,4 秒俱乐部加速和标配空悬,还有当时将近7万元的国地补组合,确实是足够吸引我。

对比同期的进口 Model 3,不仅等车时间长,做工有顾虑同时作为当时全进口车型,也无法享受国地补还得交相应的税费。综合得分下,当时的 ES8 的产品力是个非常不错的选择。

克拉拉:001 这款车最吸引你的点,我也要听大实话

不愿透露姓名的吴先生:首先是看到价格我惊掉了下巴,因为拉满 36 万。这里面包含了纯电平台,扎实的底盘调教,Q5h 的芯片,毕竟目前市面上已交付车型里面搭载Q4芯片的,自动辅助驾驶做的也都可以了。

同时还包含了100度电池和百公里3秒8的加速,作为已经买过50万电车的人,我已经觉得非常划算了,甚至我还在想定价是不是定低了。

如果有人问我要不要买的话,我会直接回答:要买,请上大顶配!

克拉拉:这么多电车开下来和看下来,优点缺点都说说,你的吐槽应该很有趣。

不愿透露姓名的吴先生:那我可要认真先说吐槽再说优点了。就说我买过或者开过的吧,老八的膝盖处居然漏风,这是当时我最震惊的,建议直接准备真皮护膝。

001 配置这么强的车,车机功能虽然很多,但是目前车机还是不跟手的。但这个能 OTA 的问题,在我这种电车老司机眼里根本就不是问题。其次是极氪其实传统车企内孵化出的新能源运营模式。

在我个人购车感受下来,风格更加偏向传统车企,运营方式和管理模式两个维度的灵活程度,还有很大的提升空间,我作为一个普通的用户,我感受到对接我的一线人员在服务、交车等等没有什么做决定的灵活空间。

但你去 Apple Store 和星巴克,你会发现企业给予了一线充分的信任感,你得到的所有好的服务感受,都来自于跟你打交道的每一个人带给你的感受。反正我觉得让一线有足够的勇气放开手脚服务用户,别给拘束别给束缚。

001的产品力本身我没有任何微词而且期待拉满,这一点你们都是老早就认识我了,知道我是产品控,对产品的喜爱已经覆盖了其他的不足,瑕不掩瑜只是希望能在跟用户互动程度上要更人文更高效。

@呼不二,ES8 创始版+EC6 性能版车主,ES8 提车 1232 天,EC6 提车 423 天,忠实 Coupe SUV 爱好者。

克拉拉:当年为啥买老 8,因为产品力还是品牌力?

呼不二:当时的需求是:电动车,有车位,可以装充电桩,加之家里有一台 BMW 530Le 在市区代步确实方便,所以由混动购买纯电的想法当时就已经很清晰了。

在这样的前提下,看到了发布的 ES8 之后我当时是觉得审美很在线,毕竟买车还是要买一些不太一样的车。

对于车辆产品本身,我花了一点时间去了解,确实当时的参数是不错的,而且觉得这是个造的出来的车,没想到的是后面也等了差不多八九个月。

克拉拉:你现在的 EC6 后面如果不想开了,会想买什么呢?毕竟你是 Coupe SUV 的忠实爱好者,这是个小众车,其实市面上没什么车可以买。ET5 和 ET7 目测观察,应该不是你想买的车。

呼不二:所以产品矩阵不空白很重要。目前的 ES8 和 EC6,我应该还会继续开一阵子。

对于很多人来说,现在都应该是个对新车或者新款充满等待的状态,因为既期待新功能有期待新车型。所以对我而言,只是在同品牌里面再等一个自己喜欢的车型,0 学习成本。

克拉拉:社区呢非常有乐趣还是它是一个信息交换的平台?作为 17 年一路见证社区成长的老车主,你应该有自己的感受了。

呼不二:首先是个平台,或者说这是个流量池。在这个流量池里,其实大家每个人都关心的几个重点是,新车型、新功能、新版本、新技术等等。

其实这也是一种圈层文化,很多车企在蓄水的流量池本质上就是发现大家感兴趣的话题,把它变成圈层文化而已,毕竟谁不想知道第一手的“小道消息”呢?让社区流动起来。

@Connor 是康纳,蔚来新款六座版 ES8 车主,提车 520 天,2017 年关注 ES8,2020 年提车。

克拉拉:2017 年就见过但 2021 年刚认识的新朋友,本该是老朋友的新朋友。在你做购买决定的时候,产品价值和品牌价值哪个占了更重要的因素,毕竟将近 60 万的人生的第一台车,而且 2020 年 8 月份蔚来刚从危机中苏醒过来时间不久。

康纳:我关注蔚来比较早,最开始是 EP9 在纽北刷圈知道蔚来这个牌子,一开始蔚来没什么品牌价值,只有一小部分像我这样的比较能接受新鲜事物的人知道这个品牌。

所以一开始比较吸引我的是蔚来的产品,我记得很清楚,17 年 ES8 发布的时候我在杭州的分会场,在屏幕里看到 ES8 开出来的时候我就激动坏了,这车刚好长在我的审美点上,最终说服家里人的点除了配置,还有就是换电。

当然有个很大的市场空白,就是 60 万预算真的想买一台配置等同 ES8 的其他油车,是没什么选择的。GLE,X5 都是五座车,一旦产品维度是跨级别竞争,就显得同等品质但是性价比特别高。

但现在国产车做的都不差呀,尤其对标 BBA 要去买 GLS 和 Q7 的话,我是不乐意的。综合打分算下来,ES8 是最优解,所以 2020 年喜提人生第一台车。

克拉拉:人生的第一台车,很多人的考虑大概率是 BBA,入门可以是 34C,可能预算高一点可能是性能车。主要是你平时也用不到六座,就用个驾驶座。再选择一次,想买什么车呢?

康纳:如果没有选择,那可能选全新的路虎卫士,因为外观设计确实打动人。但油车给我带来的记忆是,路上出险之后被困在半路的经历,然后自己叫了保险和拖车,那个经历有点狼狈。

除了超跑和一部分小众性能车,可能我也没有特别的油门轰鸣的追求了。而且我一直想买的是 SUV,因为之前开的都是家里的轿车。

克拉拉:对下一台车有什么期待呢?虽然我猜你大概不会买油车了

康纳:对超跑还是要保持热忱的,这是内燃机时代留给爱车群体的一种乐趣。

而且超跑虽然是一种车辆产品,但是超跑的附属品也是圈层文化。电动车其实是自带圈层文化属性,只是这个属性要通过什么样的方式被激发出来,感觉每个品牌都在不停的做尝试和探索,蔚来的探索在我这里是认可的,所以下一台车,要看怎么定义使用场景。

如果还是好开好玩的代步车,那有圈层属性的蔚来可能我还是会继续买下去,但我也会有更高的要求。比如充满行驶质感的驾驶体验、顺畅的车机、基于全新架构的自动辅助驾驶、更有体验感的智能座舱和体感更加无感的移动端与车机端的互联,这些都会分散掉下一台车的购买注意力。

如果是一台充满性格色彩的驾驶者之车,那我希望燃油车也依旧能回归我的视野。虽然那些好开有乐趣、又有改装潜力的燃油车,已经在告别时代的路上了,但是时代不会主动淘汰它们的。

三、聊后感

三位从业者,6 位不同时期跨品牌车主(从业者中也有车主),是我过去 365 天里挖掘到的真实故事,反映出的是过去 365*N 天甚至更久的时间里从造车人到买车人映射出的汽车时代的变迁。

在跟他们沟通的时候,我尽力做到真实客观。虽然都是我非常熟悉的朋友了,但在油车依然占据大半壁江山的时代里,在众人认知里,对电动车车主群体认识依旧充满的陌生感。

如果今天还在摇摆买不买的你,不妨去找一找你身边的「他们」,毕竟人民币战士的推荐才是真推荐,keyboard 推荐侠永远都行走于光纤里。

用户视角:「我相信国产,但我想要更好的车,我并不介意出合理的高价。」

那些 2017 年决定关注电车的用户,基本上是因为,新奇有趣的尝试和对当时产品力的极大认可,在后续陪伴产品的成长和学习过程中,也陪伴了品牌的一起成长。

而陪伴成长的过程中,对产品执着的研究与学习,对社区的高度依赖和交流,成为了一个非常独特的一群人 —— 他们几乎都是为当时的产品力买单,并没有因为后续的品牌声量买单。因为为后续品牌声量而买单的,是另一个话题另一群人。

从业者视角:「我们的使命从造更好的车慢慢进化到,让用户理解我们车到底如何被打造得更好。」

文中无论是在整车厂还是供应链同学,对于市场都是抱着积极且乐观的观点。并且,大家对交付量,渗透率,更先进的技术上车也都充满了期待。

但对我而言,作为从业者,那个让我担心且老生常谈的视角就是:用户的学习时间可能比品牌预期的更长,更新的技术意味着更长的市场教育时间线。作为资深电车用户之一,我非常理解用户口中的嗨点、痛点、槽点;同时作为从业者,打通每个场景下对用户真实视角理解真的实属不易。总之,一切都需要时间

最后,希望对正在买车的你们,有参考。希望大家 2022,都能买到自己心仪的那台车。

星球文章推荐

“造车人”和“买车人”——新造车八人谈
“造车人”和“买车人”——新造车八人谈

「添加电动星球小助手 加入星球社区」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