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造車人”和“買車人”——新造車八人談

關注并标星電動星球News

每天打卡閱讀

更深刻了解汽車産業變革

————————

“造車人”和“買車人”——新造車八人談

2022 年 1 月 1 日的晚上,我和我的親生閨蜜走在杭州的德勝路上。

我們複盤了 2021 一整年汽車行業的各種精彩,回憶了一下 2020 年的美股瘋狂;2022 年 1 月 13 日,我的人生第一輛電動車剛好陪伴了我365 天。

然後我們冒出了一個想法:拉上周圍汽車行業的小夥伴和車主一起來回顧一下造車、買車這些年,看看各自眼裡的新能源汽車都有什麼變化。無論造車、買車,這場造車浪潮中的你我,見證了新時代裡的雲動風湧,都是時代的受益者。

接下來是正文部分,歡迎大家在字裡行間中找自己。

這裡聲明,文中主人公名字均為昵稱或花名。希望看完後,正在造車正在買車或者已經買完車的你,都能找自己。

感謝我的親生閨蜜出了這個點子,感謝接受采訪的@馬寶, @L,@朱七,@虞樂圈,@華田,@呼不二,@不願意透露姓名的吳先生,@Connor是康納

一、造車人篇

@馬寶:歐拉車主,提車 365 天。正在考慮置換新能源轎車。克拉拉的親生閨蜜,無數次承諾帶我回貴陽抽茅台,未果。主機廠戰鬥 N 年,目前在車聯網行業。

克拉拉:我們倆讨論的問題肯定就是充滿行業内的味道,比如 2021 年上遊供應鍊這麼漲價,但是車價沒怎麼漲,你覺得奇怪嘛?

馬寶:那很簡單啊,21 年不漲就等着 22 年漲。

就是大家始終有個誤區,就是覺得直營體系價格比經銷商體系便宜,這是我其實很想輸出給使用者的,就是直營體系直營的是價格在機關時間裡的公平,而不是便宜。

而且你看,國補年年退坡,就等于在漲價。其實我們過去是車賣的太便宜了,現在漲回來的話,才是一台正常價格的車。我覺得直營體系需要維護的是,品牌内所有産品的價格一緻性。

是以,我個人的觀點是,我想靜靜等等 22 年的漲價潮,特斯拉不是已經率先開始了漲價嘛,2022 年的 12 月 31 号,我們來看看到底哪些車漲價了。

克拉拉:除了漲價,你對産品力有期待嗎?這個問題我覺得問很适合問即将想換車的你。

馬寶:首先我挺喜歡現在的汽車行業的中國制造的,我們用最少的錢已經可以買到非常不錯的産品了,是以合資和進口我都不考慮了。

如果放在過去的話,四五十萬就買到合資車吧。而現在四五十萬的國産車,真的可以買到很好的車了,可能比一些合資或者進口的配置都要高。如果置換更新的話,目前市面上已經釋出的,我的用車需求是對比 001 和 ET5。

001 開過,是非常好開的家用車,開起來很像是一台小車而不是五米大的車。我會帶着這個預期去試駕 ET5,最終再做決定。

克拉拉:有沒有什麼什麼對将來産品的暢想呢?

馬寶:我覺得這是你特别想表達的,我的需求是電車、好開、高品質。你呢?

克拉拉:我要 JCW 和 Targa 還有 Taycan Cross Turisom 類型的電動車,第一個有趣,第二個是 Dream Car,第三個,沒人可以拒絕獵裝吧哈哈。

@L:Quality 體系,汽車行業 2700+ 天從業,忠實的美股投資者,傳統車企出身,2018 年加入新勢力,目前在頭部新能源企業工作。

克拉拉:2021 年一整年,作為從業者,感受到的最大沖擊和變化是什麼呢?

L:指數增長。尤其是零售滲透率,20%+ 的零售滲透率比我想象中來的快的多的多。每 5 個人當中就有一個人選擇電動車,四舍五入等于二伯二舅都在買電動車的路上。

2018 年,家裡的親戚朋友都不知道我在什麼公司是幹嘛的,2021 年紛紛跑來問我,找我買車能不能打折。可惜的是,隻能打骨折了。另一個感受是,大家更期待新品。

比如大家會好奇,蘋果什麼時候出車,雷射雷達真的在量産車上能帶來自動駕駛什麼樣的體驗改觀等。這些被非汽車行業的人讨論越多,也就意味着電動車的影響力更大。

但在這些劇烈的變化和沖擊當中,我也發現了大家對産品的包容性越來越低,換句話說,産品在變得精緻,人群變得挑剔了。隻是變精緻真的需要時間,目前大家的耐心有限了。

克拉拉:作為傳統車企的品質出身,時光倒退回 2018 年,當年怎麼做選擇呢?職業發展,思考和複盤有哪些,是不是還有建議給對這行好奇的新同學。

L:Sure!這是一個确定答案。

人生的第一個七位數來自新勢力的期權,沒有什麼工作比讓年輕人富起來更重要了。但在這之前,我已經在傳統車企呆了好幾年了。它(傳統車企)擁有百年的體系、流程、經驗都是日後造台好車的基石,但不造好車的唯一(因素)。

因為在我看來,中國的汽車行業作為客單價最高之一的行業,相對還是比較封閉的。如果新同學錯失了 2016/17 年的風口,那麼下一個最好的時機就是現在。

但 2021 年,我明顯感受到新勢力的人才準入門檻比 2018 年要高了。是以,不算建議吧,如果能夠合理預期、擁抱變化、接受變革、人肉填坑、心态平和,做到以上來這個行業試試不是不行。

克拉拉:你作為非直面使用者崗位但喜歡和使用者打交道的同行來說,跟這麼多使用者打完交道,會感受到什麼變化呢?

L:我個人有個觀點:我們後端崗位如果有一天樂意面對使用者了,那麼使用者就被盤活了。

克拉拉:其實你說的,跟我一直表達的一樣,我管這個叫“全員營業”。這可能就是新時代的汽車人:活潑好動愛聊天。

L:其實我倒是不覺得這是一邊的事情,得企業自上而下。

現在的産品的的确确是需要使用者足夠的包容性去購買的,因為它就是個新鮮事物,就是會出現新鮮事物特有的各種問題。

車企既要給員工足夠的寬容度,處理這些在細微處無法遇見的問題;使用者也要給予這些細微處無法遇見問題的足夠包容性,因為無論包容不包容,新事物的程序裡就會有各種各樣的問題,這是我這麼多年來在無論傳統還是新勢力車企的真實感受。

@朱七:Innovusion 的同學,汽車行業工作 1277 天,ET7/5 雷射雷達供應商夥伴,對車企和汽車充滿熱情的緊密合作夥伴。

克拉拉:作為新勢力的合作夥伴,伴随新勢力一起成長的過程感受如何呢?

朱七:作為國内為數不多即将傳遞量産車輛的雷射雷達供應商,我覺得這個工作給我帶來的更多是對于國産新能源汽車的信心。雖然入行不久,但也不斷在見證合作夥伴産品的飛速疊代與發展。

我其實特别期待雷射雷達上量産車上的表現,因為這不僅意味着我們在進步,也意味着一個新技術的應用,陪伴技術成長,過程真的非常有趣。

克拉拉:如果有職業選擇的機會,會願意去造車的企業試試看嘛

朱七:當然會樂意,見證曆史的程序中,這應該是很多汽車人都有的想法吧。這是這個時代裡不可多得的機會,我挺希望能有一家車企用着我造的雷達,傳遞到 100 萬台的,相信這一天就在不遠的将來了。

見證時代并奔跑成長,這是我幹這行的快樂源泉。

二、買車人篇

@虞樂圈,最早的一台 ES8 創始版提車 1175 天,7 台蔚來+1 台廣汽埃安車主

克拉拉:2017 年你就開始關注當時的蔚來了,老車主真的很有勇氣,當時買車的信心來自于哪些方面?

虞樂圈:其實作在想來,當時能買車,并不是信心,而是樂于嘗試。畢竟其實它是一個完全新鮮的事物,無論是當時的傳播還是經營方式,對于當年關注的人而言,都是新鮮的。

克拉拉:市面上有很多車企開始或正在做使用者營運了,哪些是動作是必選項,哪些是可選項,你這麼多年觀察下來

虞樂圈:現在想要做使用者營運汽車品牌确實很多,因為最大的好處就是,使用者的真實回報可以直達品牌,不至于出現了當年奔馳那個坐在引擎蓋上維權的例子,廠家都是後知後覺的。

但是很多包括豪華品牌的使用者營運給我的感受是,下标沒下本。錢花了,但沒花到位;事情做了,但是人情沒做到,是以使用者并不是 100% 領情。

使用者淨推薦值本身是很多矽谷公司在使用的,但是怎麼能把使用者的淨推薦值用到極緻,這個其實很考驗整個體系裡面頂層開始與人相處的智慧,真的需要精通使用者的真實感受,使用者營運是一個企業自上而下 360 度無死角的全感官體驗,不僅僅是 fellow 一個人帶給使用者的體驗。

作為使用者,最希望是看到品牌能站在對等的地位來交流,創造多溝通多交流的使用者場景,使用者的感受和品牌的次元一定是不一樣的。但過去做經銷商體系的品牌吃虧就吃虧在沒有這個意識也沒有這樣的靈魂,方法有很多對吧,接地氣的有 fellow 跟使用者一起多吃吃飯,高大上的有各種體量的大活動。

但其實都是多面對使用者多聊天,聊天聊熟了比什麼都強。

克拉拉:越來越多新的電動車車主加入了日常使用電動車的大軍,我感受下來,其實還是需要蠻長時間的教育和學習的,因為新鮮事物是需要市場适應時間的,尤其對于大量使用者的切換來說。

虞樂圈:今天的電動車,有點油車 Plus 的感覺,還沒有延伸到用車邏輯完全被颠覆的階段,至少轉向單元一點沒變,是以我倒是覺得很多廠家沒有足夠把使用者聽懂的話傳遞出去。

你看看我們這些已經開了四五年電動車的人,其實是很樂意安利和研究産品本身的,同時也樂意對新使用者溝通用車的使用方式等等。

比如,蔚來的群一旦有新車主詢問提車後的産品問題,那麼老車主就會回答。埃安的群,裡面會分享充電資源的資訊,包括哪裡充電便宜也都能知道。但在分享的過程中,橋梁的作用很重要,老車主是橋梁的一種表達方式,但我覺得 fellow 也是。

可能産品使用分享群,最初是由 fellow 搭建的,後期是由對産品研究深的老車主維護的,這都有可能,都需要時間。

@華田:極氪 001 提車 20+ 天,油車 Z4、Q50 已經置換,目前留一台卡宴作為備用油車。

克拉拉:當時其實最大的購買決策點是什麼

華田:說出來你可能不相信,購買決定完全來自沖動消費。

其中最大一個沖動消費點來自獨一份的獵裝車,因為關注車的人都知道,目前國内市場上能買到的獵裝車清一色全是全進口的油車,并且售價基本上都接近了百萬開票價。

相比之下,一台純電的獵裝車就顯得尤為難得。這一點是最能打動我的。

克拉拉:沖動消費之後目前也已經提車了,使用感受是什麼狀态,機械素質和軟體素質都算。

華田:首先機械素質我給 95 分,其次車機我覺得有點一言難盡。其實,我是覺得車機問題不大,能 OTA 的問題其實都不是大問題。

但有一個觀點這裡我要堅持一下,那就是 OTA 能力在所有電動車上都是為了更好的體驗,而不是為了修補之前的缺失,這一點上目前我隻覺得特斯拉的 OTA 是做到了更好的體驗,其他品牌都還隻是停留在修補之前的缺失這個階段,這不夠負責任。

雖然新勢力在 OTA 的爬升過程中也經曆了各種問題,但是作為擁有後發優勢的大廠,應該做好更充分的應對。

克拉拉:有沒有達到對于電動車的預期,達到或者沒有達到的原因都有啥

華田:這裡要分兩個次元來談預期。

第一個次元是純機械素質的駕駛感受,是完全達到了我的期望值的。一輛好開,使用省錢,又充滿駕駛樂趣的車,而且售價極具成本效益,能做出油車版的舒适行駛感,對于二十多萬的售價而言,已經非常足夠了,這是對機械素質認可的部分。

對于花錢買車的我來說,我依然有對品牌充滿預期的部分。無論是從提車、售後等等這些車輛到達後與品牌的互動當中,我依然希望後期有質變的提升,因為對于真實花錢的使用者來說,使用者可以陪伴品牌成長,但也希望品牌的調性能夠越做越強。

@不願透露姓名的吳先生,創始版 ES8 車主+YOU 版 001 車主,對 001 的期待已經拉滿,1 月 13 日提車。

克拉拉:你是我見過,在使用者群體裡懂産品+研究技術+動手能力極強的直男,我其實很想拉着你和産品負責的同僚一起聊天,我覺得應該很精彩。是以說說看吧,你這麼挑剔的人為什麼會買當年的 ES8?

不願透露姓名的吳先生:當年我的購車預算是 50 萬上下,且隻想買電動車。當時符合預算内預期的隻有 ES8 和進口 Model 3,是以是産品及其貧瘠的一段時間。

但作為要研究産品研究參數和研究背後技術的人來說,當時 ES8 的 7 系鋁車身,44000+ 抗扭剛度,4 秒俱樂部加速和标配空懸,還有當時将近7萬元的國地補組合,确實是足夠吸引我。

對比同期的進口 Model 3,不僅等車時間長,做工有顧慮同時作為當時全進口車型,也無法享受國地補還得交相應的稅費。綜合得分下,當時的 ES8 的産品力是個非常不錯的選擇。

克拉拉:001 這款車最吸引你的點,我也要聽大實話

不願透露姓名的吳先生:首先是看到價格我驚掉了下巴,因為拉滿 36 萬。這裡面包含了純電平台,紮實的底盤調教,Q5h 的晶片,畢竟目前市面上已傳遞車型裡面搭載Q4晶片的,自動輔助駕駛做的也都可以了。

同時還包含了100度電池和百公裡3秒8的加速,作為已經買過50萬電車的人,我已經覺得非常劃算了,甚至我還在想定價是不是定低了。

如果有人問我要不要買的話,我會直接回答:要買,請上大頂配!

克拉拉:這麼多電車開下來和看下來,優點缺點都說說,你的吐槽應該很有趣。

不願透露姓名的吳先生:那我可要認真先說吐槽再說優點了。就說我買過或者開過的吧,老八的膝蓋處居然漏風,這是當時我最震驚的,建議直接準備真皮護膝。

001 配置這麼強的車,車機功能雖然很多,但是目前車機還是不跟手的。但這個能 OTA 的問題,在我這種電車老司機眼裡根本就不是問題。其次是極氪其實傳統車企内孵化出的新能源營運模式。

在我個人購車感受下來,風格更加偏向傳統車企,營運方式和管理模式兩個次元的靈活程度,還有很大的提升空間,我作為一個普通的使用者,我感受到對接我的一線人員在服務、交車等等沒有什麼做決定的靈活空間。

但你去 Apple Store 和星巴克,你會發現企業給予了一線充分的信任感,你得到的所有好的服務感受,都來自于跟你打交道的每一個人帶給你的感受。反正我覺得讓一線有足夠的勇氣放開手腳服務使用者,别給拘束别給束縛。

001的産品力本身我沒有任何微詞而且期待拉滿,這一點你們都是老早就認識我了,知道我是産品控,對産品的喜愛已經覆寫了其他的不足,瑕不掩瑜隻是希望能在跟使用者互動程度上要更人文更高效。

@呼不二,ES8 創始版+EC6 性能版車主,ES8 提車 1232 天,EC6 提車 423 天,忠實 Coupe SUV 愛好者。

克拉拉:當年為啥買老 8,因為産品力還是品牌力?

呼不二:當時的需求是:電動車,有車位,可以裝充電樁,加之家裡有一台 BMW 530Le 在市區代步确實友善,是以由混動購買純電的想法當時就已經很清晰了。

在這樣的前提下,看到了釋出的 ES8 之後我當時是覺得審美很線上,畢竟買車還是要買一些不太一樣的車。

對于車輛産品本身,我花了一點時間去了解,确實當時的參數是不錯的,而且覺得這是個造的出來的車,沒想到的是後面也等了差不多八九個月。

克拉拉:你現在的 EC6 後面如果不想開了,會想買什麼呢?畢竟你是 Coupe SUV 的忠實愛好者,這是個小衆車,其實市面上沒什麼車可以買。ET5 和 ET7 目測觀察,應該不是你想買的車。

呼不二:是以産品矩陣不空白很重要。目前的 ES8 和 EC6,我應該還會繼續開一陣子。

對于很多人來說,現在都應該是個對新車或者新款充滿等待的狀态,因為既期待新功能有期待新車型。是以對我而言,隻是在同品牌裡面再等一個自己喜歡的車型,0 學習成本。

克拉拉:社群呢非常有樂趣還是它是一個資訊交換的平台?作為 17 年一路見證社群成長的老車主,你應該有自己的感受了。

呼不二:首先是個平台,或者說這是個流量池。在這個流量池裡,其實大家每個人都關心的幾個重點是,新車型、新功能、新版本、新技術等等。

其實這也是一種圈層文化,很多車企在蓄水的流量池本質上就是發現大家感興趣的話題,把它變成圈層文化而已,畢竟誰不想知道第一手的“小道消息”呢?讓社群流動起來。

@Connor 是康納,蔚來新款六座版 ES8 車主,提車 520 天,2017 年關注 ES8,2020 年提車。

克拉拉:2017 年就見過但 2021 年剛認識的新朋友,本該是老朋友的新朋友。在你做購買決定的時候,産品價值和品牌價值哪個占了更重要的因素,畢竟将近 60 萬的人生的第一台車,而且 2020 年 8 月份蔚來剛從危機中蘇醒過來時間不久。

康納:我關注蔚來比較早,最開始是 EP9 在紐北刷圈知道蔚來這個牌子,一開始蔚來沒什麼品牌價值,隻有一小部分像我這樣的比較能接受新鮮事物的人知道這個品牌。

是以一開始比較吸引我的是蔚來的産品,我記得很清楚,17 年 ES8 釋出的時候我在杭州的分會場,在螢幕裡看到 ES8 開出來的時候我就激動壞了,這車剛好長在我的審美點上,最終說服家裡人的點除了配置,還有就是換電。

當然有個很大的市場空白,就是 60 萬預算真的想買一台配置等同 ES8 的其他油車,是沒什麼選擇的。GLE,X5 都是五座車,一旦産品次元是跨級别競争,就顯得同等品質但是成本效益特别高。

但現在國産車做的都不差呀,尤其對标 BBA 要去買 GLS 和 Q7 的話,我是不樂意的。綜合打分算下來,ES8 是最優解,是以 2020 年喜提人生第一台車。

克拉拉:人生的第一台車,很多人的考慮大機率是 BBA,入門可以是 34C,可能預算高一點可能是性能車。主要是你平時也用不到六座,就用個駕駛座。再選擇一次,想買什麼車呢?

康納:如果沒有選擇,那可能選全新的路虎衛士,因為外觀設計确實打動人。但油車給我帶來的記憶是,路上出險之後被困在半路的經曆,然後自己叫了保險和拖車,那個經曆有點狼狽。

除了超跑和一部分小衆性能車,可能我也沒有特别的油門轟鳴的追求了。而且我一直想買的是 SUV,因為之前開的都是家裡的轎車。

克拉拉:對下一台車有什麼期待呢?雖然我猜你大概不會買油車了

康納:對超跑還是要保持熱忱的,這是内燃機時代留給愛車群體的一種樂趣。

而且超跑雖然是一種車輛産品,但是超跑的附屬品也是圈層文化。電動車其實是自帶圈層文化屬性,隻是這個屬性要通過什麼樣的方式被激發出來,感覺每個品牌都在不停的做嘗試和探索,蔚來的探索在我這裡是認可的,是以下一台車,要看怎麼定義使用場景。

如果還是好開好玩的代步車,那有圈層屬性的蔚來可能我還是會繼續買下去,但我也會有更高的要求。比如充滿行駛質感的駕駛體驗、順暢的車機、基于全新架構的自動輔助駕駛、更有體驗感的智能座艙和體感更加無感的移動端與車機端的互聯,這些都會分散掉下一台車的購買注意力。

如果是一台充滿性格色彩的駕駛者之車,那我希望燃油車也依舊能回歸我的視野。雖然那些好開有樂趣、又有改裝潛力的燃油車,已經在告别時代的路上了,但是時代不會主動淘汰它們的。

三、聊後感

三位從業者,6 位不同時期跨品牌車主(從業者中也有車主),是我過去 365 天裡挖掘到的真實故事,反映出的是過去 365*N 天甚至更久的時間裡從造車人到買車人映射出的汽車時代的變遷。

在跟他們溝通的時候,我盡力做到真實客觀。雖然都是我非常熟悉的朋友了,但在油車依然占據大半壁江山的時代裡,在衆人認知裡,對電動車車主群體認識依舊充滿的陌生感。

如果今天還在搖擺買不買的你,不妨去找一找你身邊的「他們」,畢竟人民币戰士的推薦才是真推薦,keyboard 推薦俠永遠都行走于光纖裡。

使用者視角:「我相信國産,但我想要更好的車,我并不介意出合理的高價。」

那些 2017 年決定關注電車的使用者,基本上是因為,新奇有趣的嘗試和對當時産品力的極大認可,在後續陪伴産品的成長和學習過程中,也陪伴了品牌的一起成長。

而陪伴成長的過程中,對産品執着的研究與學習,對社群的高度依賴和交流,成為了一個非常獨特的一群人 —— 他們幾乎都是為當時的産品力買單,并沒有因為後續的品牌聲量買單。因為為後續品牌聲量而買單的,是另一個話題另一群人。

從業者視角:「我們的使命從造更好的車慢慢進化到,讓使用者了解我們車到底如何被打造得更好。」

文中無論是在整車廠還是供應鍊同學,對于市場都是抱着積極且樂觀的觀點。并且,大家對傳遞量,滲透率,更先進的技術上車也都充滿了期待。

但對我而言,作為從業者,那個讓我擔心且老生常談的視角就是:使用者的學習時間可能比品牌預期的更長,更新的技術意味着更長的市場教育時間線。作為資深電車使用者之一,我非常了解使用者口中的嗨點、痛點、槽點;同時作為從業者,打通每個場景下對使用者真實視角了解真的實屬不易。總之,一切都需要時間

最後,希望對正在買車的你們,有參考。希望大家 2022,都能買到自己心儀的那台車。

星球文章推薦

“造車人”和“買車人”——新造車八人談
“造車人”和“買車人”——新造車八人談

「添加電動星球小助手 加入星球社群」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