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口区域“邵张一家”的历史渊源
晨之风
淮阳区蔡河沿河观光带有一座小庙,是一座纪念庙,名叫“将军庙”,是纪念张龙将军建立的。

张龙曾为凤翔侯,明初名将,江浙行省濠州(今安徽凤阳)人。根据《明史列传·张龙传》记载可知:张龙,濠州人,早年跟从朱元璋攻占常州、宁国、婺州、江州、武昌,授花枪所千户。后攻下淮东,守卫海安。后与张士诚在海口交战,活捉彭元帅。此后进攻通州、升任威武卫指挥佥事。之后进兵山东、河南。洪武三年调守凤翔,改凤翔卫指挥。贺宗哲围城而无法攻下凤翔。此后进攻凤州,跟随徐达攻入沔州、兴元,招降守将刘思忠、并击退吴友仁攻击。此后跟随李文忠进攻洮州。洪武十二年十一月,封凤翔侯,赐铁券。之后跟随傅友德征战云南,并攻破大理、鹤庆。此后跟随冯胜出金山,招降纳哈出,后与唐胜宗在平越、镇远、贵州屯田。此后都匀动乱,其辅佐蓝玉平定。后以老疾请告,洪武三十年去世。需要知道的事,其子张麟在洪武十八年(公元1385年)三月十七日被封为驸马都尉,选尚太祖朱元璋第八女福清公主。
从史料来看,张龙绝对是明初年一位赫赫有名的大将军,那么为什么在淮阳之地的张小庙会有他的纪念祠堂呢?这还得从淮阳流传的“邵张一家”说起。
所谓 “邵张一家”是说在淮阳一带,邵姓和张姓用共同的祖先。他们的有名姓的祖先可以追溯到元末明初著名起义军将领邵荣元帅那里。邵荣(?—1362)是元末著名红巾军将领,先从郭子兴起兵于濠州。郭死后,又从朱元璋渡长江建立了以应天(今南京)为中心的革命根据地。至正十六(1356)年,朱元璋接受了小明王的册封,为江南等处行中书省 平章政事。至正十九年五月,小明王又升朱元璋为仪同三司江南等处行中书省左丞相,而平章一职则由邵荣接替。有的史书上也指出,邵荣在之前就已是平章了,即朱、邵二人一度是平级。邵荣功勋显赫,《明史·常遇春传》中说“先是,太祖所任将帅最著者,平章邵荣、右丞徐达与遇春为三。”但邵荣不甘心于位居朱元璋之下。1362年,当他平定处州之乱回到应天后,于是与另一将领赵继祖发动政变想要推翻朱元璋。结果消息走漏,反被朱元璋擒获,最终邵荣等人被杀。6年之后,1368年,明朝建立。
元末朱元璋部红军中发生的邵荣事件,历来为官私记载避忌。由《明太祖实录》和新近刊布俞本《纪事录》可证,邵荣在被朱元璋杀害前,长期为江南红军中地位仅次于朱元璋的重要人物。用《至正金陵新志》对照《实录》、《纪事录》可证,红军渡江后两攻集庆失败、主将殒命实际是朱元璋与元朝降将合谋铲除上司的结果,而邵荣等继承了原红军主将的残余势力,对朱元璋的地位构成了威胁。再对照《实录》纂修官刘辰《国初事迹》,可证是朱元璋在红军遭受重创之时,不惜后果谋划激发叛乱,销泯了来自内部的挑战。铲除红军上司、诛杀郭氏后人、诱发邵荣叛乱,可谓洪武时期朱元璋屠戮功臣、以效率换秩序"国策"的先声和渊源。
查阅史料可以知道,“邵张一家”来祖邵嗣是邵荣的儿子,邵荣族大人众,有八个儿子,幼子邵佐在邵荣被杀时才十二岁。邵荣蒙难后,其中三个儿子在张大人保护下逃出金陵(今南京),在洪武十三年,逃难至中原陈州,即今河南淮阳张小庙。在逃难中,一个儿子中途为鹿触而亡,另一个儿子回南京老家看望未归,只剩下邵嗣定居在了陈州地。因朝廷有令,山东河南的田地,民众可以任意开垦,因此邵嗣到了陈州便“壮居”在了张小庙,死后就葬在了张小庙今天蔡河西畔。这个史实在淮阳1986年所修《(邵)张氏家谱》清朝咸丰五年和宣统二年家谱均有记载。
邵嗣后来生有二子,分成了邵、张二门,因感念张大人救命之恩,一门改姓为张氏,此支张门家人被称为“邵张”,以示祖宗来历与其他张氏不同,邵门后来迁往周口北邵寨“存居”至今,是为老二门。其后邵、张两门开始在本地项城、郸城、淮阳、西华、周口等地繁衍生息,并有迁居到本省确山的分支的记载,这就是淮阳“邵张一家”历史渊源的基本由来。而上面屡次提到的“张大人”就是凤翔侯张龙。
张小庙的“将军庙”就是当年邵嗣为纪念救命恩人张龙所建,所在村庄原本叫做“将军庙”,因为毗邻太昊陵,太昊陵在民间当然是“大庙”,为了区别,民间就把“将军庙”叫做了“张小庙”,这也是今天“张小庙”村名的由来。
将军庙和邵嗣墓都是蔡河观光风景带原有的人文景点,只不过因为淮阳人文资源丰富而被忽视了,而蔡河沿岸目前所知,缺乏人文点布局。将军庙和邵嗣墓稍加改造就可以成为风景带中的人文点。譬如:可以建立“邵张一家”祠堂,展示家谱和历史演变过程,以此吸引邵张后人定时前来祭祀;可以重建纪念张龙将军的“将军庙”,宣传“忠孝”“感恩”文化;整修具有六百多年历史的邵嗣墓,研究“邵张一家”姓氏文化,作为淮阳姓氏文化研究的一部分。当然如果请专业策划师,还会有更多的人文点布局。
关于把将军庙和邵嗣墓作为蔡河观光风景带的想法是有根据的。在周口颍河公园内,有一座陈彪墓,没开发前是一座荒坟野冢,而今已成为万亩颍河公园里唯一的一座具有文化元素和游园价值的亮点游人在观赏颍河独特的风光的同时,又能受到爱国主义教育。淮阳的将军庙和邵嗣墓也在景区规划区域内,建议政府可以借鉴颍河公园陈彪墓建设模式,保留和完善将军庙和邵嗣墓,还可以为我们淮阳景区增加新的人文景观,岂不美哉?
淮阳是中华姓氏文化的发源地,也是中国姓氏寻根文化的重要旅游目的地。多年以来,各级政府和社会各界都做了大量工作,例如成功举办了中华姓氏文化节,投巨资建起了陈姓始祖陈胡公陵园。但是,淮阳区关于姓氏文化的旅游资源仍略显单薄。还了解到,近期,邵张姓氏文化研究学者邵波从浩如烟海的史料中厘清了张龙将军庙、邵嗣墓的由来。并通过数万里的追寻,以史料为依据,把明初邵张两家的忠义故事呈现给后人。邵嗣以长子承张龙将军之嗣,次子继承邵氏香火。邵张两姓同源,忠义相承的历史故事流传至今,是很有教育意义的。
需要说明的是,邵嗣为邵荣之长子,也是一位将军。年少就随父征伐多年,九死一生,至正十八年克宜兴,十九年初大破张士诚,兵于余杭。二十二年,平定处州苗军叛乱大胜。邵荣蒙难之后,家族被罪,邵嗣因已成年,被调至曾为朱元璋帐前亲兵护卫的张龙手下四处征战,而张龙将军是邵荣故交。洪武十三年,朝廷大乱,人心惶惶,张龙保护邵嗣三兄弟自金陵应天府逃入中原。
时至今日,邵张两氏在淮阳地域开枝散叶六百余年,后人遍布全国,据初步统计,族人已达数十万人。在建设蔡河主题公园时,如能对将军庙及邵嗣墓加以修葺保护,必是淮阳发掘姓氏文化,保护历史遗迹的亮点工作。同时也为后人留下一处凭吊故人、缅怀先贤的好去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