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间四月,桃李芳菲,阳光和煦,漫步于泰兴曲霞镇的大街小巷,似乎感觉空气中仍飘荡着他亲切爽朗的笑声,耳边还回响着他春风般的话语……昔日的曲霞是贫穷落后的,今日的曲霞却是繁荣昌盛的,如歌的田野正焕发出蓬勃的生机。人们常说,吃水不忘井人,是他,带领着一班人,全心全意为人民谋幸福,在胆改革,思想创新,为后来者开辟了新路打好了地基。他,就是我和曲霞人民终生难忘的带班长—赵垣轩同志。

焦裕禄式的干部:赵垣轩
一九六三年建立小公社,成立曲霞区委,区公所,赵垣轩同志任曲霞区委组织科长,我当时任人武部部长,一九六六年赵垣轩同志任区委副书记,一九六九年十一月底,撤销区委,区公所,建立大公社,赵垣轩同志和我还有杨云龙同志为曲霞人民公社筹备小组正副组长,十二月底县委任命:赵垣轩同志为书记兼革委会主任,我为副书记兼革委会副主任,杨云龙同志为革委会副主任,至1970年3月,召开党代会和人代会,选举产生了党委会成员和革委会成员。22个大队均已组建好班子,进入正常运转的轨道。
在其位谋其职,作为一方的领头人,赵垣轩就是名副其实的人民公仆,他像一盏明灯,把共产党的温暖送到了基层百姓的心中,他是实实在在的孺子牛,想人民所想,急人民所急,1970年底,大雪封门十几天,他硬是靠着一双脚,顶着寒风,走过没膝的大雪,走遍了全公社22个大队,访贫困问苦送䁔成为他当时工作主旋律。当他了解到缺衣少被是最大的难题时,他毅然决定让当时的向农加工厂(后来的日用品厂)到靖江收购的一些废棉花,连夜或者派人送来的被絮,都激动得哭了,纷纷感谢书记,感谢共产党。
贫困问苦送䁔
赵垣轩不仅关心人民的疾苦,还致力于发展生产,大胆的改革与实践,他泰兴调查研究之风,把全部心思都放在发展工农业生产和改善人们群众生产生活上来。五年来,他走遍了曲霞的村村洼洼,走访了上千群众,寻找到工作的突破口,并组织精兵强将,探讨解决的途径和方法。功夫不负有心人,在他的带领下,曲霞百废俱兴,到处呈现出欣欣向荣的景色。
在他五年的任期内,兴修水利,新开挖了4条南北中沟,平整了上千亩土地,并组织公社干部和企事业单位行管人员,到荒田草塘八圩的交界处,将高堆垛铲平,填废沟废塘,一直到羌家圩,新增加了100多亩土地,建立起人民公社的集体农场。(至现在土地还是集体所有作为戴窑村的公共场所)。
曲霞镇农村水利水田
工业发展也很迅速,首先办起的是粮油加工厂,为人民服务(现苏三零面粉厂的前身),原区公所的塑料制品厂改为塑料五金厂(现在的劲风牌压缩机配件厂和金属工艺厂的前身),模具厂,无线电元件厂(后来的劳保厂),建立了工业办公室。这些工厂招募接纳了千名以上的工人,培养了各类技术人员,工业产值达到1000万元以上,利润在150万元左右。当时公社订的制度是年终由工业办公室组织考核,实行利润分配。上缴公社40%,上缴工业办公室20%,还有40%留作厂扩大再生产。
公社用这些资金新建了大会堂(现影剧院),有近1000人的座位,平时放电影,接纳各类戏剧班子,在春节和农闲时演出,以丰富人们群众的精神文化娱乐生活,又安排了一些就业人员。同时,公社还拨出一部分资金用以改善了工作条件和住宿问题。当然更多的作为开展工作的保障资金,尤其在扩大生产,培养人才方面作出了重要的贡献。
曲霞镇面粉苏三零
赵书记是个爱才之人,大约是73年省委吴大胜书记召开电话会,要求各地均要清理三无人员。一夜之间,要清理回原藉的三无人员集中到公社小会堂,听候发落。赵书记真诚的说:“你们如果对曲霞有感情,不愿意走的我们欢迎,并加以保护,如果愿意走的,我们也不强留!”他的诚心打动了在场的许多人,所以一大批上山下乡的知识青年和工程技术员留下来了。赵书记亲自过问他们的生活,帮助他们解决了住宿等问题,甚至还不远千里将他们的家属接来,使他们无后顾之忧,全心全意的投入工作中,这对以后的工业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和他并肩作战好几年,我们都清楚的了解他的为人,他工作中雷厉风行,心系群众,为民服务,而他在生活中却始终保持着清正廉洁的作风。曾记得,当时农业生产是以生产队为核算单位,由大队领导,每年都要进行二到三次的农业生产大检查,由大队支书和公社分管农业的干部,骑自行车和步行相结合。全公社检查至少要花两天时间,赵垣轩书记不准在大队吃饭,而是由公社食堂的炊事员到指定地点烧咸酸粥,放些芋头,山芋,萝卜等,虽然简单,但他却吃得窝心,他常挂在嘴边一句话就是:“这样吃得安心哪!”几年来,无论公与私,他从未在任何大队吃过饭,他清廉的美名也传遍了每个村庄,赢得了更多人敬重。
赵垣轩同志不仅严于律已,还将这种清廉的作风带到工作中。当时,公社我迎接招待来客避免不了的。我清楚记得1970年10月份,赵书记问我,今年的招待费已经用了多少?我到徐为民会计那里核实了一下,已经开支800多元。赵书记听后吩咐我,每年的招待费不许突破1000元。从那以后,上级来人和友好人士来访只有三四人吃饭,很少有几大桌酒席的排场,因此 在他任职期间,招待费基本上控制在每年1000元左右。这是一个多么难得的奇迹,但恒轩同志却真正做到了,他是真正的想把庞大的招待费节省下来,努力为人办更多的实事啊!
赵恒轩书记有一颗热心肠,对自己的私事很少考虑。“有困难找赵书记”,是当时的曲霞人民口中广为流传的一句话。我就亲自感受过他春风般的关怀。我记得我家属是1972年由民费转为公费的,我的四个子女都是1967年以前出生的,因此户口均是农业户口,已经有三个孩子随我们上学。每年的分粮分草很是不方便,吃粮也有困难。一次在党委民主生活会上亮思想时,我就说出了我的担忧和心思。没想到赵恒轩书记记在了心上,竟帮我解决了四个孩子农转非的问题。因为他是县委委员,公安局的支左部队徐政委也是县委委员,他将我的情况向徐政委反映,能否解决户口问题。徐政委立即派人下来调查了解,认为合乎农转非的政策,当时就办好了手续。我想他的子女只要通过关系也可以农转非的,但他没有这样做,他就是这样一个人,给予别人的甚多,而留给自己的却是很少。
后来,工作组成员到赵恒轩家中去慰问时,才发现他家简直是一贫如洗,兄弟三人加母亲只有四间简陋的住房,赵恒轩一家人挤在一间小屋里。赵恒轩平时的穿着也很朴素,均是土布做的衣服,而且很多是有补丁的。见此情,无人不心酸落泪,工作组成员决定为这位清正廉洁,为民着想的好书记帮一下忙。由李桂香局长解决资金问题,李建部长解决煤炭,放在曲霞窑场烧砖瓦,由周亚明局长解决木材和椽子,由大队安排劳动力,这样两个月时间,三间瓦房和两间小屋建成,赵家人才有了真正的安身之地。而我们的赵书记呢!他一天也没见过新房子,他永远地倒下了,倒在了他流淌过汗水、付出过心血的曲霞土、我永远也忘不了,1974年5月,在曲霞中学的大操场上正开着千人大会,正在做报告的赵恒轩书记突然晕倒,在众多人的帮助下,送到了曲霞医院,经本兴人民医院专家会诊,确诊为肝癌晚期,后来转到上海第一人民医院。治疗了期间,他还时刻不忘工作,经常打电话给我,询问情况,作出工作指示,并鼓了励我们大胆地工作,有什么责任他来承担。1974年10月4日,敬爱的赵书记永远地离开了我们,恶耗传来,整个曲霞大地呜咽,河流哭泣,人们都在沉痛。地悼念好书记赵恒轩同志。
思念:赵恒轩
花圈如海,泪水如雨,赵恒轩同志的追悼会在泰兴人民大会堂召开,前来参加追悼会的人不计其数,其中有很多是自发来参加的,大会堂里里外外到处是人和花圈,在将骨灰送往烈士堂存放时,浩长的送葬队伍有一公里之多。我想,这个场面,前无先例,后无此景(这是我个人的意思,当时参加追悼会的人也是这样说的)。
当时大江南北都在歌颂着人民的好书记焦裕禄,我觉得赵恒轩同志就是我们身边的“焦裕禄”,为党为人民鞠躬尽瘁,死而后已。虽然他是默默无闻的,他的美名未能扬天下,但他是我们身边的楷模,是我们永远学习的榜样。他就像一本书,告诉了我们“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重要意义,诠释着“三个代表”的重要精髓,更指引着后来者用科学的发展观去建设新农村。如今的中国已全然走向一个盛世,我想这其中更多的是有像赵恒轩同志一样的共产党员立足于自己的岗位,发光发热,默默地作出贡献的吧!
有的人活着,他已经死了:有的人死了,他还活着!我想,赵恒轩同志腿于后者,他永远活在我们的心中!如今我已年迈古稀。但我常常回忆起赵书记的一言一行,常常给孩子们讲述他的故事,也真心地希望他的精神能激励起一代又一代年轻人奋斗向前!
供稿人:原曲霞镇党委副书记:许玉虎
2020年
曲霞风景
附曲霞历史简介:
1958年设曲霞公社,1983年改置乡,1987年撤乡建镇。1996年,面积35平方千米,人口3万人,辖印达、曲霞、曲水、五岳、张匡、肖榨、张吴、风月、丁桥、蒋六、东安、秦八、拾圩、邵湾、戴窑、陈公堂、朱圩、李圩、朱圩、蒋圩、普圩、吉明22个行政村。(曲霞镇是泰兴市辖镇。)位于市境南部,距市区15千米。面积35.31平方千米(2017年),人口32601人(2017年)。现辖1个居委会、9个行政村。靖泰界河由东至西横贯镇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