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秦岭干沟这栋老房子的标语,看了大半天,才终于看明白上面的内容

作者:专业行走

有什么东西,能够保留着秦岭山沟的记忆,从几年到几十年时光?实在没有想到,竟是老房子。这些老房子,从建好的那一刻起,就开始记录着秦岭的故事,直到消亡那一刻才会终止。

岔沟无名·十里路不算远

此地进入干沟已十里,在秦岭山里面,十里路不算远,也不算近。看了看手机,时间是2021年11月27日上午11时47分。下车以后,我们已经走了整整1个小时40分钟。

眼前看到的这栋老房子,位于一条小岔沟沟口。岔沟无名,也不太深,只有两三百米。不过,沟垴却还有一户人家,卫星地图上清晰可见。其实,从往里延伸的电线杆,也可以看出来。

秦岭干沟这栋老房子的标语,看了大半天,才终于看明白上面的内容
秦岭干沟这栋老房子的标语,看了大半天,才终于看明白上面的内容

这栋老房子下方,垒了两层石头堡坎,垒堡坎的石头有大有小,不过最终都被砌成了一面平整的石墙,其中一面石墙上,斜靠着一个木梯。

老房子的泥巴墙新刷过白灰,显得白生生的,与晾晒在屋檐下的那些金黄的包谷,形成了鲜明对比。只可惜大门锁着,这户人家的主人此刻并不在家。

素面朝天·停留在几十年

继续沿着秦岭干沟的主干道往沟垴走,水泥道路蜿蜒曲折,巧妙地从每一户人家门口通过。路边出现的这些房子,要么素面朝天,停留在几十年前,要么修葺一新,浑身上下散发着荣光。

秦岭干沟这栋老房子的标语,看了大半天,才终于看明白上面的内容
秦岭干沟这栋老房子的标语,看了大半天,才终于看明白上面的内容

那些停留在几十年前的老房子,墙身上还保留着不同时期写下的标语。譬如眼前这栋老房子的标语,看了大半天,我才终于看明白了上面的内容,上面写着:“发展农业生产合作社。”

秦岭干沟这栋老房子的标语,看了大半天,才终于看明白上面的内容

这条标语有些特别,书写顺序是从右到左,而且“农业”的“业”字,写成了“叶”。“叶”和“业”的繁体写法很相近,这到底是书写者因为疏忽犯下的错误,还是本身就有这种写法?

发展农业生产合作社,那还是上个世纪50年代初期的事情,这都已经过去了差不多六七十年,时光的脚步在这里停留了太久。我看了看门牌,这里是“桃园村-356”。

一副眼镜·衣服有点特别

秦岭干沟里面,留守的人大多是上了年纪的老人。老人们的衣着,照样保留着时光的印迹。这些七八十岁的人,经历了秦岭山沟中最热闹繁华的时光,也迎来了秦岭最冷清寂寥的时刻。

秦岭干沟这栋老房子的标语,看了大半天,才终于看明白上面的内容

这一户人家的大门口,摆放着两个撮箕,以及一大一小两个簸箕,里面装满了绿豆粒。绿豆粒很好看,因为色彩非常丰富。作为一个强迫症患者,忍不住要数,但最终忍住了,太多了!

秦岭干沟这栋老房子的标语,看了大半天,才终于看明白上面的内容
秦岭干沟这栋老房子的标语,看了大半天,才终于看明白上面的内容

另一位老人,衣服穿得有点特别,那衣服大概是晚辈穿剩下来的吧。更奇怪的是,老人头上戴着帽子,手上戴着手套,鼻梁上还架着一副眼镜,看起来有点不像是长期干活人的样子。

秦岭干沟这栋老房子的标语,看了大半天,才终于看明白上面的内容

这一次,我们没有和对方说话,别人忙着自己手里的活,我们忙着赶路前往沟垴。再往里面走,还有更多好看的老房子等着我们。

位置不错·有水泥路直达

这一户人家有个院子,不过院坝很乱,因为主人不在家,看来许久没有打扫过了。路边出现一栋分上下层的土房子,大概是个牛棚或者猪圈,老房子墙身上写着:“普九□□ 造福后代。”

秦岭干沟这栋老房子的标语,看了大半天,才终于看明白上面的内容
秦岭干沟这栋老房子的标语,看了大半天,才终于看明白上面的内容

层层叠叠的石头堡坎上,一新一旧两栋房子紧挨着,其实新的也是土坯房,不过是刷了墙,翻盖了新瓦而已。从这两栋老房子背后上山,翻过梁子就是夜珠沟,也许有的朋友还记得。

秦岭干沟这栋老房子的标语,看了大半天,才终于看明白上面的内容

快接近干沟沟垴了,不过这里依旧住着人家。有两户人家挨在一起,门口的院坝都很宽敞。这两户人家都有人居住,女主人在家门口站着,男主人在地里弯着腰干活。

秦岭干沟这栋老房子的标语,看了大半天,才终于看明白上面的内容
秦岭干沟这栋老房子的标语,看了大半天,才终于看明白上面的内容

最后这几户人家,房子修建在半山腰向阳的山坡上,有水泥路直达,位置很不错,原本打算过去看看,只是有点怵,房子旁边有条狗,狗威风凛凛地站在上面,“汪汪汪”叫过不停。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