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戴笠初期并不起眼,但仅用四年便成为“特务处”首脑

民国十七年(1928年)初,第一次下野的蒋介石复出重任“国民革命军总司令”,他深刻反思了前一年8月桂系的“逼宫事件”,认为军事情报不及时和军队思想掌控不得力是两大原因,遂“痛定思痛”在总司令部内一口气任命了几十名侍从副官和联络参谋。其中“联络参谋”的主要职责就是搜集各部队的内部情况和军事主官的思想倾向,这批新增联络参谋中有两个家伙,后来都成为了著名的军统大特务。

其中一个是黄埔二期的郑介民,另外一个就是黄埔六期肄业的戴笠,联络参谋的工作虽然名义上直接对蒋某人负责,但是却由其亲信王柏龄统一管理。之前戴笠在蒋介石下野期间仍然没有闲着,四处搜集情报工作“颇有成效”,加之原密查组长胡靖安的力荐,才被破格任命为总司令部上尉“联络参谋”,但是在民国十七年(1928年)的那个时间段里,戴笠还只是个微不足道的小角色。

因为在当时的总司令部里,新锐军官和副官、参谋等几乎都是黄埔前三期的毕业生,拉帮结伙各具实力,唯独这个戴雨农是六期的小弟,地位不高,人微言轻,很是被那帮子黄埔学长瞧不起。戴笠甚至不具备直接晋见总司令和随意出入官邸的权利,许多辛苦搜集来的情报不能面呈,尽管7月间被任命为徐州戒严司令部少校副官,情况仍然没有多少改善。

戴笠初期并不起眼,但仅用四年便成为“特务处”首脑

戴笠

不仅是他的黄埔学长们,甚至连总司令官邸的警卫、司机、厨师、娘姨们也都非常轻视戴笠,每次看见戴笠都直接喊:“小瘪三又来了”。尤其是侍卫长王世和最瞧不起戴笠,这个黄埔一期的奉化籍军官仗着宠信,一贯专横跋扈欺上瞒下,可他又是戴笠晋见必须过的一关,当时的戴笠又囊中羞涩没有多余的银子孝敬王世和,便只好使小钱买通警卫和司机等人转呈文件,这就犯了王世和的大忌。

有一次,王世和再次发现戴笠绕过自己晋见,于是在戴笠出门时破口大骂:“戴雨农,我下次再看见你私闯官邸,非把你关起来不可”!而未来的陆军中将(职务军衔)、军统大老板戴笠也不敢还嘴,只能默默夹着尾巴离开,并引以为奇耻大辱。戴笠发迹之后,终于动手脚把王世和赶下了侍卫长的位置,算是报了一箭之仇。

这时候的戴笠因为没有专门的特务机构,几乎就是个“情报个体户”,工作起来不仅要起早贪黑,还要遭人白眼,没有什么人会认为他有出头之日。他每天很早出去搞情报,半夜三更回来后要分类整理,然后再请自己的同期同学徐亮用正楷誊写出来,草草睡一会之后,天不亮就要去总司令官邸候着呈交,手头有几个钱时坐黄包车,没钱时就要走着过去。

戴笠初期并不起眼,但仅用四年便成为“特务处”首脑

王世和

兹要避开王世和的纠缠,使情报顺利送给总司令秘书毛庆祥,那么比较重要的内容就会转到蒋介石手中,如果情报一旦被肯定,需要进一步调查和补充资料时,蒋介石就会嘱咐毛庆祥发给戴笠一笔经费。拿到经费的戴笠照例会抽头给警卫、司机、娘姨们一点好处,剩下的钱才留着自己花以及调查之用,战战兢兢,如履薄冰,远不是后来那么权势熏天。

转机出现在民国十八年(1929年)冬天,重掌兵权的唐生智宣布反蒋,戴笠奉命潜入河南进行策反活动,他首先拉拢了唐军总司令部军警稽查处长、黄埔二期生周伟龙,并通过他收买和串联了一批唐部军官,造成唐生智所部分崩离析,进而在中央军的武力攻击下很快土崩瓦解,唐生智被迫通电下野。而完成任务的戴笠受到重奖,同时晋升中校联络参谋,成为总司令部的后起之秀。

从此戴笠的分量明显加重,中原大战期间负责瓦解西北军,成功收买石友三等人倒戈,再单独负责张学良东北军的对接工作,开始独当一面。

戴笠初期并不起眼,但仅用四年便成为“特务处”首脑

石友三

民国十九年(1930年)末成立第一个特务组织调查通讯小组,建立所谓的“十人团”,开始与中统特务机关的前身“党调处”分庭抗礼,民国二十一年(1932年)复兴社成立,戴笠在胡宗南的力荐下出任特务处长,力压黄埔二期的郑介民,民国二十三年(1934年)再兼南昌行营调查科长。

也就是说,从民国十七年(1928年)正式从事特务工作开始,戴笠仅仅用了四年时间就成为军统前身“特务处”的老大,完成了从“小瘪三”到令人谈虎色变的特务头子之逆袭。民国二十六年(1937年)成为“军事委员会调查统计局”(老军统)二处少将处长,民国二十七年(1938年)成为新成立的军统局副局长,从上尉混到少将,也仅仅用了九年光景。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