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乐为他人做嫁衣

作者:会才厅

乐为他人做嫁衣

——记几位编辑老师

闫会才

课余,我喜欢就教学写点文章拿去发表。时间久了,便结识了许多未曾谋面的编辑老师。

一丝不苟的老师。一日,我正在上阅览课,同科的杜老师来找我,说办公室有我的电话,山西打过来的。山西打过来的,能是谁呀?一接,原来是《作文周刊》社一位姓杨的老师。她在阅我的稿子《别具一格的藏头诗》时,对其中的一字拿不准,便先打电话查询我所在学校的电话,再打过电话来找我查对。如果是一般人,恐怕就因罗嗦将稿子放弃了。杨老师这种一丝不苟的精神,真让人感动不已。

与人为善的老师。一次,我给《语数外学习》寄了一篇《新辞格例说》,不久接到了编辑张崴老师的回信,他说此文不宜在《语数外学习》上发表,可另寄他刊。我寄给《语文天地》,很快便发出来了。又一次,我寄的是《用逻辑知识解答科技文阅读题》,张老师回信说已决定发一篇和我所写意思相近的文章,建议我将文章改寄他刊。我寄给了《学语文》,也很快发了出来。

给起笔名的老师。我曾在同一期《课堂内外》上发了两篇文章,一篇是《〈祝福〉中对比手法的运用》,一篇是《五彩缤纷的比喻之花——浅谈比喻的几种变式》。编辑海燕老师可能考虑到署同一个名字有点任人唯亲的味道,便给我起了笔名,署在了后一篇文章中。你猜她给起了个什么笔名?告诉你吧,集能。意思是,同一集中,能发表两篇文章。这当然是她在高抬我了。

点石成金的老师。我曾给《语文报》写过一篇文章,说的是有些诗歌表面上看来是情诗,而实际上却另有所指。题目呢?想了半天也没想好,最后没办法就拟了个《别有用意的情诗》。文章发出来后,一看编辑姜联众老师仅改了一个“用”字,便让人觉得十分恰切。他怎么改的?他将“用”字改作了“深”字,题目成了《别有深意的情诗》。

向我道歉的老师。《写作》杂志曾发表过我的一篇文章《供料型议论文写作浅谈》。样刊和稿费寄到青岛去了。青岛查无此人,又退回杂志社。这样,我收到时就晚了点。为此,编辑李进老师还专门写了一信向我表示歉意。青岛、青州,一字之差,难免出错,出了错便严格责己,能不让人感动?

向我约稿的老师。语文报社的姜联众老师向我约过几部书的书稿,非常的客气;《中学文科参考资料》的李晔老师则是要我为将出的高考专号写文章,这一些都有具体要求。只有《读写天地》的刘海清老师没有,随我写,并允诺了八个字:“来稿必用,稿酬从优。”由于特别,不同一般,让人记得格外真切。

常有人问我文章发表的秘诀,我能说什么?还不是我头皮好,遇上了这么多的好编辑老师!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