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感染超级细菌半年后,82岁老人竟靠病毒救命

感染超级细菌半年后,82岁老人竟靠病毒救命

“病毒治疗”?什么来头

撰文 | 凌骏

来源 | “医学界”公众号

如何用病毒打败细菌?近日,深圳市第三人民医院开展了该院首例噬菌体鸡尾酒疗法,救治了一位身患吸入性肺炎,同时感染了3种“超级细菌”的82岁老人。

因肺部感染,这位老人家已卧病在床半年之久。使用的抗生素一再升级,却始终无法清除干净体内的超级耐药菌。深圳三院院长卢洪洲教授团队接手后,果断开展了噬菌体鸡尾酒疗法,大约10天,老人家的肺部炎症就得到了控制。

感染超级细菌半年后,82岁老人竟靠病毒救命

2021年6月,老人家被诊断为吸入性肺炎,痰液及肺泡灌洗液中培养出了多重耐药鲍曼不动杆菌、多重耐药铜绿假单胞菌、多重耐药金黄色葡萄球菌金黄亚种。

三种超级耐药细菌感染,治疗中,抗生素配伍一再升级,到了最后,仅仅一天用的抗生素费用就达到了4千多元,却始终无法彻底杀死细菌。患者的身体也每况愈下,只能卧床通过胃管进食。

住院近半年,花费了60余万。期间,病人家属得知有一种叫做“噬菌体鸡尾酒”的抗菌疗法,专治抗生素表现不佳的多重耐药菌感染。但当时全国唯一开展该疗法的医院是上海市公共卫生临床中心,深圳到上海,老人家身体无法支撑长途的奔波。

后来,他的女儿在网上看到信息,上海市公共卫生临床中心党委书记卢洪洲教授到深圳市第三人民医院就任院长。她随即挂到了卢洪洲教授的专家号,2021年最后一周,患者转院至深圳市三院呼吸内科。

82岁高龄、阿尔兹海默症、长期管饲、营养不良,卢洪洲教授团队接手后,结合病史病情,果断采用了噬菌体鸡尾酒疗法,第一时间分离并培养了菌株,交由深圳先进技术研究院寻找和扩增噬菌体,12 月 31 日应用到病人身上。

家属表示,用了噬菌体仅仅3天,老人家痰就变稀了。1月10日,炎症指标下降;11日拍的胸片,肺部炎症已经得到了控制。

深圳三院院长卢洪洲教授告诉“医学界”,治疗后连续进行了两次感染部位培养,都未再发现细菌生长。

什么是噬菌体疗法?听起来陌生,但它的出现其实比抗生素都还要早。

噬菌体,是一种病毒,也是细菌的天然杀手,它会将自己的DNA注入到细菌中,并大量繁殖,直到最终细菌破裂死亡。上世纪初,曾被人类用于痢疾、霍乱以及黑死病等疾病的防治。但青霉素的出现,抗生素极强的有效性和广谱性让人类逐渐冷落了“噬菌体”。

而如今随着抗生素滥用,“超级细菌”的出现,失宠的噬菌体又逐渐回到加速发展的轨道。卢洪洲教授向“医学界”介绍,相比于熟悉的抗生素,“高效价”是噬菌体疗法的最大优势:

“噬菌体杀菌速度远超过抗生素。大部分烈性噬菌体30分钟就可以完成一个裂解周期,释放更多的噬菌体颗粒,短时间内杀伤大量的细菌。”

“高效价也意味着低频使用。抗生素治疗需要频繁的给药、给药量大。但噬菌体不同,它进入患者体内,只要有‘养分’,也就是细菌,它就可以自我繁殖,直到宿主菌消灭。

同时,一种噬菌体对一种细菌,针对性非常强,也避免治疗过程中对人体正常菌群及有益菌群的破坏。

感染超级细菌半年后,82岁老人竟靠病毒救命

噬菌体在感染细菌(来源:麻省理工科技评论)

“但这一特点也导致单一的噬菌体抗菌谱太窄。”卢洪洲教授说,“噬菌体鸡尾酒疗法,就是混合联用多种不同的噬菌体,扩展抗菌谱,减少细菌的噬菌体抗性,是目前噬菌体治疗的主要发展方向之一。”

而对于深圳三院,此前从未开展类似治疗,这次能第一时间响应,卢洪洲教授认为,得益于和深圳先进技术研究院团队的密切合作。

“噬菌体治疗需要一定规模的噬菌体库对病毒进行筛选,安全性和有效性数据也需要前期试验的积累。同时相关制剂的制备要有严格质控标准。”卢洪洲教授介绍,“这需要噬菌体研究专家和临床医生人才团队紧密配合。”

据悉,深圳先进技术研究院研究团队目前已经建立针对临床常见耐药菌的大规模噬菌体资源库,建立了适用于临床各种应用场景的高质量噬菌体纯化流程和标准,开展了高质量、高纯度噬菌体动物安全性评价研究。

看起来似乎是“完美无缺”。但为什么这一疗法鲜见于临床应用?甚至不少人闻所未闻?卢洪洲教授介绍:

噬菌体毕竟是病毒,如果反复对同一个体使用,机体会建立对噬菌体的获得性免疫应答,再次使用时会被人体清除,从而大大减低噬菌体治疗的效果。

大量使用的话,必然也会像抗生素治疗一样,细菌对噬菌体逐渐产生耐受性,不再敏感。

噬菌体种类不同,吸附率及潜伏期也不同,很难把握治疗的最佳剂量和时间,使得噬菌体规范性操作准则难以统一。

缺少相关的监管法规,还没有形成完善的体系与治疗标准。

卢洪洲教授认为,后抗生素时代,噬菌体有望成为高效普及的治疗手段,“但采用什么技术纯化噬菌体以符合安全标准?临床上用何种给药方式?如何推进相关诊疗共识的制定?目前仍有许多问题亟待解决。”

“就我们深圳三院而言,未来会继续开展更多的临床研究。”卢洪洲教授说。

来源:医学界

责编:郑华菊

校对:臧恒佳

制版:薛娇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