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图文丨新能源车想造就造?李想怒怼团车造车,这不只是钱的事儿

在汽车圈里,很多大佬都很有个性,而他们的共通点就是敢说话,说好听了叫豪气干云,说不好听了就叫吹牛X,满嘴跑火车。比如之前蔚来创始人李斌说,不明白为什么现在还有人要买燃油车。这话让人听了就很无语,你自己卖电动车的就来贬低燃油车,立马好感全无啊。而另一个车圈大佬,理想汽车的创始人李想,在业内被称为“李怼怼”,这两天他又跟人怼上了,我们来看看是怎么回事。

图文丨新能源车想造就造?李想怒怼团车造车,这不只是钱的事儿

事情的起因是一家叫团车的公司也宣布要涉足造车领域。团车网是中国最大的汽车交易和服务平台之一,主营业务就是全国各地的线下车展,前几年在美股上市,看起来又是一头独角兽崛起。但因为这两年各地疫情散发,对于线下车展是沉重的打击,所以团车的业务开展得并不顺畅,企业亏损是比较严重的,在这个时候,不去精研自己的本职业务,却去蹭造车的“热点”,难怪会引来诸多非议。

图文丨新能源车想造就造?李想怒怼团车造车,这不只是钱的事儿

目前新能源的赛道如火如荼,一些传统印象中与汽车离得比较远的行业企业也纷纷入局,成为新玩家。像华为、创维这些电子科技企业,走的路数都是与“正经”车企合作,打造出新能源车,然后打上品牌背书。但其实它们只是在整车的智能化这一块参与其中,对于“三大件”等重要车身部件还是由车企来完成。像华为发布的问界M5,就可以很明显的看出华为在其中的作用和参与程度,至于买或不买那就是个人选择了。

图文丨新能源车想造就造?李想怒怼团车造车,这不只是钱的事儿

回到团车造车这件事,团车的创始人和CEO闻伟自信满满地说,团车网所拥有的100多人的外来团队有20多年造车经验,几乎可以承担新能源汽车的所有造车流程,其不仅能将燃油车时代国际大厂和国内厂家的造车周期缩短一半,还丝毫不畏惧失败。“我们第一款车失败了也没关系,3个月能再做一款。”

图文丨新能源车想造就造?李想怒怼团车造车,这不只是钱的事儿

可能就是这么自信甚至自负的言论让李想觉得很不爽所以才开炮了。他说,我实在忍不住还是要大嘴一把。那些指望能通过打开任督二脉无所(不)能的创业者,最后找到的普遍都是骗子,或者大概率自己也是骗子。居然还有人可以毫无廉耻的把这种观点对外公开讲出来,真是刷新了创业者的底线。创业的本质是:有节奏有耐心的长期成长。

图文丨新能源车想造就造?李想怒怼团车造车,这不只是钱的事儿

想想也是啊,我花了那么多钱,那么久才造出一台理想ONE,又费尽心思才做到月销量过万,其中的艰辛历程,虽然只有自己清楚,但你轻描淡写的一句话,好像造车是很简单的事情,就算这事儿跟我没关系,也是对我的努力的一种侮辱和亵渎,换了谁心里都不会舒服,也许人家看破不说破,但我就是忍不了。

图文丨新能源车想造就造?李想怒怼团车造车,这不只是钱的事儿

而据某权威汽车分析师表示,其认为团车造车成功的概率并不高。“以造车的标准来看,第一个就是要有钱,像去年小米第一年投入就100亿,后面十年还要投100亿美元;如果没钱,至少要有投资机构的背书,但发布会透露出来的信息是,团车网这些都没有。”对此,李斌也发表过类似看法,其曾表示,200亿元是造车的最低门槛,而且这还是在几年前说的,现在的情况是只多不少。而蔚来自2016年至2021年三季度财报显示,累计归母净亏损已近600亿元。

图文丨新能源车想造就造?李想怒怼团车造车,这不只是钱的事儿

反观团车,在资金方面其并不宽裕。据悉,截至2021年三季度,公司账上现金仅有1亿元出头。其实这也可以解释为何闻伟要着急宣布团车进入造车领域。现在企业造车一般都是先融资,八字有一撇了再开发布会。而团车是反其道而行之,先大张旗鼓地宣布造车,然后想用这个来找投资。这种方式不能说不可取,但对团车这种企业来说可能比较难。现在造车企业那么多,团车网并不算突出,它在自己的领域就不是一个领军企业,还处在转型阶段,这让投资方如何有信心为其投资?

图文丨新能源车想造就造?李想怒怼团车造车,这不只是钱的事儿

虽然李想把团车造车批得一无是处,但团车的回应方式还挺“大度”,其“公开”发布了给李想的邀请函,邀请他出席造车“成功”后的首场新品发布会,虽然这张邀请函要到何时才能兑现还不知道,李想也还没有对此作出回应,但不得不说团车这招“以退为进”还是挺高明的,姿态摆出来了,热度流量也炒出来了,投资方也成功地被吸引住了,至于能不能真的造出车来,新品发布会什么时候开,这还重要吗?

图文丨新能源车想造就造?李想怒怼团车造车,这不只是钱的事儿

新能源的赛道已经拥挤不堪了,有人进入有人退出,多一个不多,少一个也不少。如果是自身实力强大,想用造车来锦上添花,那可以理解。但如果是老本行都玩不转了,想通过造车来得到或转移些什么,那结果就不好说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