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圖文丨新能源車想造就造?李想怒怼團車造車,這不隻是錢的事兒

在汽車圈裡,很多大佬都很有個性,而他們的共通點就是敢說話,說好聽了叫豪氣幹雲,說不好聽了就叫吹牛X,滿嘴跑火車。比如之前蔚來創始人李斌說,不明白為什麼現在還有人要買燃油車。這話讓人聽了就很無語,你自己賣電動車的就來貶低燃油車,立馬好感全無啊。而另一個車圈大佬,理想汽車的創始人李想,在業内被稱為“李怼怼”,這兩天他又跟人怼上了,我們來看看是怎麼回事。

圖文丨新能源車想造就造?李想怒怼團車造車,這不隻是錢的事兒

事情的起因是一家叫團車的公司也宣布要涉足造車領域。團車網是中國最大的汽車交易和服務平台之一,主營業務就是全國各地的線下車展,前幾年在美股上市,看起來又是一頭獨角獸崛起。但因為這兩年各地疫情散發,對于線下車展是沉重的打擊,是以團車的業務開展得并不順暢,企業虧損是比較嚴重的,在這個時候,不去精研自己的本職業務,卻去蹭造車的“熱點”,難怪會引來諸多非議。

圖文丨新能源車想造就造?李想怒怼團車造車,這不隻是錢的事兒

目前新能源的賽道如火如荼,一些傳統印象中與汽車離得比較遠的行業企業也紛紛入局,成為新玩家。像華為、創維這些電子科技企業,走的路數都是與“正經”車企合作,打造出新能源車,然後打上品牌背書。但其實它們隻是在整車的智能化這一塊參與其中,對于“三大件”等重要車身部件還是由車企來完成。像華為釋出的問界M5,就可以很明顯的看出華為在其中的作用和參與程度,至于買或不買那就是個人選擇了。

圖文丨新能源車想造就造?李想怒怼團車造車,這不隻是錢的事兒

回到團車造車這件事,團車的創始人和CEO聞偉自信滿滿地說,團車網所擁有的100多人的外來團隊有20多年造車經驗,幾乎可以承擔新能源汽車的所有造車流程,其不僅能将燃油車時代國際大廠和國内廠家的造車周期縮短一半,還絲毫不畏懼失敗。“我們第一款車失敗了也沒關系,3個月能再做一款。”

圖文丨新能源車想造就造?李想怒怼團車造車,這不隻是錢的事兒

可能就是這麼自信甚至自負的言論讓李想覺得很不爽是以才開炮了。他說,我實在忍不住還是要大嘴一把。那些指望能通過打開任督二脈無所(不)能的創業者,最後找到的普遍都是騙子,或者大機率自己也是騙子。居然還有人可以毫無廉恥的把這種觀點對外公開講出來,真是重新整理了創業者的底線。創業的本質是:有節奏有耐心的長期成長。

圖文丨新能源車想造就造?李想怒怼團車造車,這不隻是錢的事兒

想想也是啊,我花了那麼多錢,那麼久才造出一台理想ONE,又費盡心思才做到月銷量過萬,其中的艱辛曆程,雖然隻有自己清楚,但你輕描淡寫的一句話,好像造車是很簡單的事情,就算這事兒跟我沒關系,也是對我的努力的一種侮辱和亵渎,換了誰心裡都不會舒服,也許人家看破不說破,但我就是忍不了。

圖文丨新能源車想造就造?李想怒怼團車造車,這不隻是錢的事兒

而據某權威汽車分析師表示,其認為團車造車成功的機率并不高。“以造車的标準來看,第一個就是要有錢,像去年小米第一年投入就100億,後面十年還要投100億美元;如果沒錢,至少要有投資機構的背書,但釋出會透露出來的資訊是,團車網這些都沒有。”對此,李斌也發表過類似看法,其曾表示,200億元是造車的最低門檻,而且這還是在幾年前說的,現在的情況是隻多不少。而蔚來自2016年至2021年三季度财報顯示,累計歸母淨虧損已近600億元。

圖文丨新能源車想造就造?李想怒怼團車造車,這不隻是錢的事兒

反觀團車,在資金方面其并不寬裕。據悉,截至2021年三季度,公司賬上現金僅有1億元出頭。其實這也可以解釋為何聞偉要着急宣布團車進入造車領域。現在企業造車一般都是先融資,八字有一撇了再開釋出會。而團車是反其道而行之,先大張旗鼓地宣布造車,然後想用這個來找投資。這種方式不能說不可取,但對團車這種企業來說可能比較難。現在造車企業那麼多,團車網并不算突出,它在自己的領域就不是一個領軍企業,還處在轉型階段,這讓投資方如何有信心為其投資?

圖文丨新能源車想造就造?李想怒怼團車造車,這不隻是錢的事兒

雖然李想把團車造車批得一無是處,但團車的回應方式還挺“大度”,其“公開”釋出了給李想的邀請函,邀請他出席造車“成功”後的首場新品釋出會,雖然這張邀請函要到何時才能兌現還不知道,李想也還沒有對此作出回應,但不得不說團車這招“以退為進”還是挺高明的,姿态擺出來了,熱度流量也炒出來了,投資方也成功地被吸引住了,至于能不能真的造出車來,新品釋出會什麼時候開,這還重要嗎?

圖文丨新能源車想造就造?李想怒怼團車造車,這不隻是錢的事兒

新能源的賽道已經擁擠不堪了,有人進入有人退出,多一個不多,少一個也不少。如果是自身實力強大,想用造車來錦上添花,那可以了解。但如果是老本行都玩不轉了,想通過造車來得到或轉移些什麼,那結果就不好說了。